宋朝用“歲幣”換和平,聰明還是愚蠢?金兀朮臨終一句話揭開真相

中國古代王朝軍事力量,當屬漢唐最強;而若論經濟實力,唐宋定是其中最出彩的,但遺憾的是,宋朝的經濟實力看上雖強,卻也總逃不過被罵成最軟弱無能的一個朝代。究其原因,還數其令人痛恨的歲貢政策。

宋朝用“歲幣”換和平,聰明還是愚蠢?金兀朮臨終一句話揭開真相

事實上,中國古代各大王朝的敵人有不少,尤其在和北方遊牧民族的鬥爭中也經歷過很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有失敗也有勝利。而且真正將北方民族治得服服帖帖的自古以來也就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明太祖朱元璋。

戰敗並不可恥,忍辱負重進行和親,等強盛了再打回去,也值得人們稱讚;只有在失敗後戰鬥站不起來,才算是可恥。那麼,連打都不打就選擇歲貢求和的宋朝是不是就讓人匪夷所思了。

宋朝用“歲幣”換和平,聰明還是愚蠢?金兀朮臨終一句話揭開真相

有人說宋朝歲貢,但換來的是和平以及經濟發展,所以宋朝歲貢是明智的。因為儘管宋朝需要向遼金元歲貢,但是數額終究有限,宋朝不僅交得起,還能夠憑藉著發達的貿易水平,將這些錢給賺回來。

此外,戰爭更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如果常年征戰,但卻又沒有把握打贏,不僅會賠付更多的金錢,甚至還會將整個國家拖垮。宋朝雖然抑武,國家賠付得多,但好歹百姓們還是過上了一段富庶的好日子,《清明上河圖》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宋朝用“歲幣”換和平,聰明還是愚蠢?金兀朮臨終一句話揭開真相

當然,有支援就有反對。更多人認為宋朝繳納歲幣買來的不是和平,而是苟且求生、得過且過的心理安慰;而上貢的歲幣也不是金錢,而是民族的精氣神。

而且在算經濟賬上,宋朝的敵人甚至比宋朝的皇帝們都要看得透徹。南宋詞人周密在自己所編寫的《齊東野語》這本著作中就記載了金朝大將金兀朮在臨死前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江南累歲供需歲幣,竭其財賦,安得不重斂於民。非禮擾亂,人心離怨,叛亡必矣”。

宋朝用“歲幣”換和平,聰明還是愚蠢?金兀朮臨終一句話揭開真相

金兀朮便是完顏宗弼,他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兒子,他曾在12世紀20年代多次擊敗宋軍,侵佔宋朝的領土。1140年,撕毀合約,侵犯宋朝的是他;1141年,利用秦檜除掉岳飛的也是他。

這麼一個強勢的主戰敵人以宋朝選擇避戰歲貢求和而感到竊喜,他認為宋朝每年支付大筆的歲幣,皇室定然是不會出這筆錢的。“羊毛終究是出在羊身上”,痛苦和被剝削的一定的百姓。等到社會矛盾加劇,吞下宋朝,也就指日可待了。

宋朝用“歲幣”換和平,聰明還是愚蠢?金兀朮臨終一句話揭開真相

宋朝看似經濟發展,但是貧富差距卻越拉越大,能夠享受的也只是中上層階級的人罷了;而剩下的窮苦勞動人民只能過著被盤剝得越來越厲害的日子。另外,歲貢可不同於戰爭賠款。歲貢是指一個諸侯國每年向朝廷繳納禮品和金錢,也就是說宋朝其實是向遼金俯首稱臣的。

對比當年的大清,也就是在打敗戰爭之後賠付金錢,還不至於到了向侵略者直接稱臣歲貢的地步,就算知道打不過,該打的仗還是該打。所以在這一點上,宋朝可是連清朝都不如。

宋朝用“歲幣”換和平,聰明還是愚蠢?金兀朮臨終一句話揭開真相

此外再怎麼強盛的經濟也撐不起日漸軟爛的骨頭,再怎麼堅固的和約也比不過自身的強大。如果歲貢真的能帶來和平,防止戰爭,那麼岳飛和文天祥等將士就不會死得如此悲壯;如果歲貢真的有用,宋朝也不至於被兩次滅國。宋朝想用歲幣換來“和平”,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難道還需敵人告訴大家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