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高中探花,為何比高中狀元還高興?原來這裡還隱藏著“貓膩”

古龍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男主角李尋歡不僅武藝高強,還長得風度翩翩,而且才華橫溢,曾在朝廷殿試中了探花,因而有別稱“小李探花”;而古時候中探花,往往會比中狀元還興奮,原來這裡還隱藏著“貓膩”。

古人高中探花,為何比高中狀元還高興?原來這裡還隱藏著“貓膩”

“探花”一名最早出現在唐朝,當時還不是指殿試進士,而是一種戲稱,原因是唐朝進士及第後會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有一活動便是探花宴,朝廷會舉辦活動前從同榜進士中選出兩名年輕且相貌英俊的男子作為探花使。

活動進行時,兩位探花使遊遍杏花苑,途中採摘美麗的鮮花,到了瓊林苑後再賦詩,並用鮮花迎接狀元。雖然歷來人們容易被美麗的東西,唐朝卻是首個對進士有相貌要求的朝代。

古人高中探花,為何比高中狀元還高興?原來這裡還隱藏著“貓膩”

最初殿試進士後並不會見到皇帝,後來皇帝表示重視才子,於是進士及等後有機會面見皇帝,表現良好的話,官途也會順利很好,不過卻發生了狀元因相貌醜陋而被除名的事情。

據史料記載,唐朝人鍾馗中了狀元后面見皇帝,結果皇帝被鍾馗的面容嚇到,出言冒犯到了鍾馗,還言辭鑿鑿決定不錄取鍾馗,鍾馗深覺受到羞辱,因而一頭撞死在了殿試上。

古人高中探花,為何比高中狀元還高興?原來這裡還隱藏著“貓膩”

不過這並不沒有讓皇帝反思自己以貌取人,反而將其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雖然當時探花還不是指名次,但若是被選為了探花使,兩位才子也會高興許久,唐乾寧三年(896年),才子翁承贊以進士第三名被選為了探花使,因而十分喜悅,由此寫出詩句“深紫濃香三百朵,明朝為我一時開。”

南宋以後,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在人們的認知中,第一名通常是最受關注的,但古人中第三名探花,卻會比中狀元還要興奮,而且古人往往會先看向探花,再看向狀元。

古人高中探花,為何比高中狀元還高興?原來這裡還隱藏著“貓膩”

這就好比一個教室裡,第一名長得漂亮或帥氣,會更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如果說第三名長得比第一名帥氣漂亮,那麼同學們會首先記得第三名,然後才會記得第一名是誰,這就是外貌上的影響。

甚至連聖人孔子都免不了因為相貌醜美而產生不同的看法,“以貌取人”的典故便是出自孔子,孔子有許多弟子,弟子子羽相貌醜陋,孔子一向對他很冷淡,因此子羽認為在孔子這裡難以提高自己的才華,於是離開了孔子,選擇自學成才。

古人高中探花,為何比高中狀元還高興?原來這裡還隱藏著“貓膩”

孔子的弟子宰予相貌不錯,能言善辯,孔子因此會多關注他一些,結果子羽後來成為了有名的學者,宰予則言行不一,招來殺身之禍,於是孔子便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古人高中探花,為何比高中狀元還高興?原來這裡還隱藏著“貓膩”

若是子羽沒能成為知名的學者,孔子恐怕還是會認為子羽不行。正是如此,進士及等的人都是滿腹才華之人,狀元雖有才華,但不及探花有貌,探花有才又有貌,因而更受別人的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