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慷慨賞功臣黃金萬兩,難道不擔心國庫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在影視劇中,有臣子立下大功,皇帝常常十分慷慨的說“賞黃金萬兩”,臣子則美滋滋的說到“謝主隆恩”,讓螢幕前的觀眾特別豔羨,也心中嘀咕:皇帝難道不心疼國庫的庫存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古代皇帝慷慨賞功臣黃金萬兩,難道不擔心國庫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宋代“交子”沒有出現之前,銅錢、黃金、銀兩等是用來流通的貨幣,天然海幣是我國最早的貨幣,“郢(yǐng)爰”是我國最早的原始黃金鑄幣,其中“郢”是楚國都城名,“愛”是貨幣重量單位,一愛為楚制一斤,約250克,如今1克黃金就是上幾百塊錢,若是這麼算的話,250克黃金就是上幾萬塊錢。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不過各國的度量衡和貨幣很不一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統一度量衡和貨幣,通行兩種貨幣,分別是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黃金以“鎰”為重量單位,一鎰是二十兩,《資治通鑑》中記載:“田單又收民金得千鎰。”

古代皇帝慷慨賞功臣黃金萬兩,難道不擔心國庫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漢書·食貨志下》中記載:“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溢為名,上幣。”漢朝時期,黃金依然是上幣,但重量單位由鎰改為了斤,1斤等於10000錢,西漢末年王莽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之後黃金減少,極少用於賞賜。

至於皇帝賞賜的黃金萬兩,這個黃金萬金並非與現在黃金一樣,是足金的,古時候純度高的黃金基本都是儲存在國庫中,而純度不高的黃金,則會摻雜其他金屬物質,皇帝用來賞賜的“黃金”也只是金屬,如銅、錫,價值並不是很高。

古代皇帝慷慨賞功臣黃金萬兩,難道不擔心國庫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另外“萬兩”真的是現在的萬兩嗎?秦始皇之後統一度量衡,衡制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成語“半斤八兩”的意思是彼此相差不大,就是因為一斤十六兩制。

《建中靖國續燈錄》中有:踏著秤錘硬似鐵,八兩原來是半斤。上世紀50年代改制後,一斤相當於500克,等於一兩,現在黃金一兩是500克,古時候“黃金萬兩”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值錢。

古代皇帝慷慨賞功臣黃金萬兩,難道不擔心國庫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就算是純度高的黃金,黃金是稀缺物資,皇帝能輕易的拿出黃金嗎?郢爰的出現是因為楚國擁有黃金資源,但也只在上層社會流通,用於國間禮聘、遊說諸侯等方面使用,並且黃金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明清時期,黃金則不能夠在市面上流通。

古代皇帝慷慨賞功臣黃金萬兩,難道不擔心國庫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臣子因為功高,皇帝即使大房賞了真正的黃金,黃金也只能作為傳家寶,若是不小心弄丟了黃金,還會因此受到責罰,反而是潛在的危險,臣子心中並不樂意受到這樣的賞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