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舉為何要反唐?同為隋末起義軍,相煎何太急

隋末起義軍有很多路,他們大多都各自為戰,不僅對隋朝,對其他起義軍也是敵對狀態,其中唐軍和薛舉軍最為強盛,戰鬥也日益激烈。

薛舉,隋朝末年群雄之一,祖籍在河東汾陰,後來跟隨父親薛汪搬遷至蘭州金城,位於現今甘肅蘭州。薛舉此人相貌魁梧,驍勇善戰,家族興旺,錢財千萬,因為培養其結交豪傑的性情,在北方地區極有名氣。

薛舉為何要反唐?同為隋末起義軍,相煎何太急

薛仁杲父子初起事時,賑濟放糧,多少還有點民眾觀念,但當大批百姓追隨起事後,私慾膨脹,只顧自已稱王稱帝,甚至變成殺人魔王。史料記載:“薛舉大戰告捷,將所俘虜的敵軍盡數斬殺,或行酷刑,割其耳鼻,手段殘忍。”戰爭的殺戮使其血性瘋狂增長,變成了一個嗜血成性的屠夫,召集其管轄之下的民眾為其奪天下的野心,導致百姓家破人亡,命喪沙場。

薛舉所率領的軍隊在唐朝的對抗中,常常居於勝方,其彪悍的民風與殷實的物資,比起軍糧補給困難的唐軍而言,具有壓倒式的優勢,再加上薛舉此人生性勇猛,他率領的軍隊戰鬥力極為強盛。

最終西秦霸主未能戰勝病魔,在與唐軍之戰焦灼的境況下病逝,百萬軍隊不攻自破,雖然面對大唐一統天下的局勢已成定局,但薛舉仍是亂世末期最為頑強的勢力。

薛舉反唐

隋朝在農民起義戰爭的衝擊下四分五裂,貴族、官吏、豪強地主都有屬於自己的割據勢力,這股勢力在唐朝建立初期,成為了李氏天下的心頭大患,明確劃分進唐朝版圖僅有關中、河東一隅,大部分地區仍在地方割據勢力的掌控範圍之內,大大小小的數支地方起義軍隊和割據勢力蠢蠢欲動。

薛舉為何要反唐?同為隋末起義軍,相煎何太急

當時,主要割據勢力有薛舉、李軌、劉武周、梁師都、王世充、蕭銑、林士弘、竇建德、杜伏威等,唐高祖李淵為了鞏固其新政權,,採取了先固關中,東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方略,逐步拉開了唐朝一統天下的勢頭。

唐朝統一戰爭最先拿關中的薛舉、李軌和劉武周等勢力開刀,薛舉據有隴西之地,擁兵13萬,自稱西秦霸王,與李淵爭奪關中,一直未果。唐武德元年七月,金城的西秦霸王薛舉進攻唐朝,兩軍在高摭對陣。唐朝以李世民為元帥率軍予以抗擊,進駐於高摭城,李世民認為薛舉軍糧少,急於速戰速決,於是決定守城不戰,以拖垮他們。時逢李世民生病,臥床不出,而薛舉多次挑戰。李世民的部將行軍長史劉文靜與殷開山示兵於高墌,倚仗人多而未設防範,薛舉誘使唐軍出戰時進行突然襲擊,最後將唐軍擊敗,唐軍死者達十分之六,並俘唐朝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等。李世民見大勢已去,領軍逃回長安,薛舉於是奪取高墌城。

薛舉的兒子

根據《舊唐書》及《新唐書》中均有記載,薛舉起兵反隋後,自稱為西秦霸王,建年號為秦興,封其大兒子薛仁杲為齊公,小兒子薛仁越為晉公。

薛舉為何要反唐?同為隋末起義軍,相煎何太急

薛舉長子,薛仁杲繼承了其父的驍勇善戰,號稱“萬人敵”,子承父業,成為隋末唐初佔據隴西的軍閥。大業十三年,薛仁杲跟隨其父親薛舉起兵,佔據隴西之地,七月,薛舉稱帝,立薛仁杲為太子。武德元年八月,薛舉去世,薛仁杲繼位。同年十一月,薛仁杲在淺水原之戰中被唐軍擊敗,薛仁杲帶兵進城拒守。天快黑時,唐朝大軍相繼到達,於是包圍了城池。半夜,守城的人紛紛下城投降。薛仁杲無計可施,於十一月初八日,率領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唐朝得薛仁杲的一萬多名精兵,民眾五萬人。李世民將其押送回京,最終難逃死劫。

雖然比起薛仁杲的勇猛善戰,薛仁越似乎並未遺傳了家族的這個特點,並未有出眾的戰績,這可以稱的上是缺點也可以是優點,因為同出一轍的薛舉、薛仁杲父子雖然同樣馳騁戰場,武藝絕倫,但同樣的有多少的戰功就意味著在他們的刀槍下有多少將士喪生,習慣了戰場的茹毛飲血,人性也逐漸被矇蔽,薛舉與薛仁杲在對待戰俘方面都有聳人聽聞的手段,極為殘忍,而相比之下,不善於殺戮的薛仁越就顯得仁德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