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丟勒自畫像

丟勒(Albrecht Dürer ),這位出生於15世紀的德國畫家,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藝術家之一。而且,他還被譽為“德國的達芬奇”。畫家、版畫家、建築師、藝術理論家,他樣樣都佔。幾何學、數學、宗教、占星術、拉丁語、義大利語等,他樣樣都會。

或許是因為精通如此多的技能,所以他在繪畫方面總是特別講究細節。比如這幅《青草地》,咋一看會以為就是一片普普通通隨處都可見的雜草。可畫裡的每一處細節都能同現實裡的植物對上,對於他來說,就是土地上隨意的一塊草皮,他也能將之變成畫布上的傑作。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青草地》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青草地》區域性細節

但今天要講的不是這幅,而是他的另一副畫,《犀牛》。這隻氣勢洶洶、全副武裝的大犀牛,同樣充滿了細節。唯一特殊的地方是,在畫這幅畫之前,丟勒從未見過真正的犀牛長什麼樣。

當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幅畫錯誤百出。但這樣一幅圖,卻在歐洲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當時大部分歐洲人都認為這才是犀牛真正的樣子,甚至在之後的300年裡都對此深信不疑。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犀牛》

被當作禮物的印度犀牛

數個世紀以來,印度洋地區與歐洲一直有著穩定的貿易路線。但這條路線在1453年被切斷了,因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下君士坦丁堡後,統治了東地中海地區。為了繼續享用亞洲商品,歐洲各國不得不尋找新的海上貿易路線。

因此,當時歐洲最有航海實力的兩個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冒險向大西洋進發,探索通往印度的路線。 在尋找的過程中,西班牙向西航行,發現了美洲。而葡萄牙則向南行進,沿著非洲的海岸線轉過好望角,終於進入印度洋。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之後,葡萄牙在亞洲和非洲修建了數個休息站,包括港口和貿易點。然後,再沿著他們找到的新路線開始運輸香料等舶來品。 其實,葡萄牙除了想跟印度進行貿易往來之外,還想在當地建立永久的殖民基地。而在開拓殖民地的過程中,就需要提到一個人,阿爾布克爾克。

他是葡萄牙帝國駐印度的總督,透過武力征服了馬六甲和果阿,將殖民領域擴充套件到東南亞。 1514年,他派遣大使帶著奢華的禮物到古吉拉特蘇丹國(今印度內),商談一座島嶼的使用問題。雖然任務以失敗告終,但雙方交換了貴重的禮物,當中就包括對方贈送的一隻印度犀牛。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阿爾布克爾克

這件活的禮物,讓阿爾布克爾克非常高興。因為此時的歐洲,基本沒有犀牛這種動物。因此,這是一件有著特殊意義的禮物,阿爾布克爾克想把將犀牛送回里斯本,作為給國王的貢品。

給犀牛畫素描草稿

於是,在公元1515年1月初,這隻印度犀牛坐上船,踏上了前往歐洲的旅途。這艘運輸犀牛的船在海上航行了差不多5個月,終於抵達了葡萄牙里斯本。提前得知了訊息的人們紛紛聚集在碼頭,只為一睹這頭神秘的印度犀牛。圍觀的人群中,一位名叫瓦倫廷·費爾南德斯的印刷工在見到犀牛後極為興奮,甚至還用筆畫出了這頭犀牛的素描草稿。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犀牛的素描草稿

犀牛抵達的時候,正處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頂峰時期。歐洲人正在熱情發掘希臘、羅馬古典時代的文明。羅馬作家普林尼曾經在《自然史》中描述過犀牛,說它們曾一度是古羅馬圓形劇場中的明星。但在古羅馬滅亡之後的幾千裡,犀牛這種生物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可想而知,這隻活犀牛的出現有多麼振奮人心,因為它是一種活生生的動物學的文藝復興啊。就連最顯赫的人物,見過它之後都忍不住興奮:“你知道嗎,普林尼說的是真的!這種動物確實存在,它就是古文獻可靠性的有力證據。”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印度犀牛

也是丟勒繪製它的理由,關於它的版畫在歐洲各地熱銷的原因。葡萄牙國王深知這頭犀牛的意義,整個歐洲都將為之瘋狂。因此國王覺得將這隻犀牛作為禮物送給教皇,來換取教皇對自己的支援,獲得對東方國家的支配權。

但不幸的是,這頭可憐的犀牛從印度千里迢迢來到了葡萄牙,經歷了浩蕩的印度洋和大西洋,卻沒能踏上義大利的土地。運載它的輪船,在離開港口後遭遇了風暴,船上人員全部遇難,作為游泳好手的犀牛由於被鐵鏈拴在甲板上,也沒能逃過一死。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以丟勒犀牛版畫為參照的犀牛瓷雕

丟勒對犀牛圖的加工

雖然犀牛已葬身大海,但是關於它的故事卻一直流傳著。里斯本裡關於犀牛的各種詩歌、故事、和素描早已傳遍整個歐洲。當然,丟勒自然也得到了這樣一張關於犀牛的素描作品。但這樣的畫作實在過於簡陋,對於細節控丟勒來說實在是難以忍受。

因此,他打算自己再重新畫一幅,豐富犀牛的細節。但他也沒有見過犀牛,那怎麼辦呢?丟勒只好根據看過的素描草稿加上自己的想象來畫,最終完成了這幅著名的《犀牛》。 丟勒的《犀牛》是木刻版畫, 畫面中犀牛頭頂的字母“RHINOCERVS”(犀牛)表明了它的身份,上面還有表示年份的“1515”,以及畫家的姓名縮寫“AD”。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另外,丟勒很巧妙地給圖畫加了邊框,將犀牛的身體圈進一個僅能勉強容身的密閉空間,給人一種受束縛的觀感。他還故意捨棄了一部分犀牛尾巴,並讓它的角緊緊地抵住右邊框。還在圍住犀牛的邊框上用德語寫道:

“(1515年5月)得自印度的活動物——犀牛——運抵里斯本,獻給英明神武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它的模樣如下所示。其顏色類似斑點烏龜,遍體覆蓋著厚鱗片,個頭類似大象,但腿更短,刀槍不入,。…有人說它行動迅捷,活潑而狡猾。”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儘管和真實的犀牛差的很多,但由於真實的那頭已經淹死,丟勒的這幅畫像便成了數百萬歐洲居民心中的犀牛形象。得益於木版印刷技術,丟勒能夠大量印製此畫像,滿足了無數民眾對這種生物的好奇心,並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裡被大量複製。

在十八世紀晚期以前,這幅畫依然被認為是表達著犀牛的真正模樣。最終,作品被後來一些更真實的素描與繪畫所取代。但丟勒的《犀牛》仍然有著很大的影響,有人曾這樣說:“再沒有動物圖畫像如丟勒的《犀牛》般對於藝術影響深厚。”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以丟勒犀牛版畫為參照的《動物圖譜》

說丟勒的這幅犀牛圖錯誤百出,是我們站在現在的角度去看前人的作品,因為它與實際的犀牛相差很大。但我們不能忽略當時丟勒所處的環境,他僅僅只是靠一張簡單的草圖加上自己的想象,就畫出了細節如此豐富的犀牛,本身就已經很厲害了。若是丟勒親眼見過犀牛的樣子,相信以他的能力畫出的犀牛會更讓世人震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