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這幾天,“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上塞船的事,吸引著全球人的眼光,腦洞大開的網友們造出各種梗,把一件挺嚴重的事,搞得有點歡樂。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還有這類神總結:

印度人開著臺灣從日本租來的,在英國投保德國運營的船,堵住了美國原本要開去伊朗,阻止中伊協議簽訂的“艾森豪威爾”航母。

事件始末很多人都有了解,不多說。

今天,我們重點來講講這條連線紅海和地中海,打通亞歐海上交通線,埃及政府的搖錢樹,當今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不必多言,沒有它,從亞洲到歐洲的船隻,就只能往南,經好望角,繞整個非洲了。航程將增加8000-10000公里,時間將多出9-15天。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至於它的開鑿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九世紀。

蘇伊士運河的前身:尼羅河-紅海運河

公元前1884年—前1849,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的法老,便興師動眾地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開鑿運河。

不過當時的運河,並非是為了打通地中海和紅海,而是為了連通內陸的尼羅河和東邊的紅海。

據一塊碑文記載,公元前1380年曾經有過這條古運河,公元612年曾進行過重新開掘。

公元前525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入侵埃及,又對古運河進行了擴建,其目的是讓埃及的船能夠直接從尼羅河經紅海抵達波斯。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史料稱,這條古運河前後大約存在了十多個世紀,經過多次改進、摧毀、重建,到公元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時代,終被廢棄不用。

後漸為熱帶沙漠的風沙所淤塞湮沒,但它的遺蹟至今尚清晰可辨。

部分可考的古代部分運河開放時期的開始時間如下:

● 辛努塞爾特三世時期,約公元前1874年;

● 塞提一世時期,公元前1310年;

● 尼科二世時期,公元前610年;

● 大流士一世時期,公元前510年;

● 托勒密二世時期,公元前285年;

● 羅馬圖拉真國王時期,公元前117年;

● 阿拉伯埃米爾時期,公元640年,此後開放了150年;

近代運河的開鑿

從公元8世紀起,古運河被永遠掩埋在歷史裡,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蘇伊士運河,它的開掘,則要到19世紀了。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時代,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開拓了從歐洲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線,成為歐洲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此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先後成為海上霸主。到了17世紀,大英帝國崛起為最大的海上殖民帝國,牢牢把持著好望角,壟斷了從大西洋至印度洋的遠洋航線。

為了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新興的法蘭西帝國,處心積慮謀劃重新開鑿蘇伊士地峽,建立新的航線。

1671年,法國人萊布尼茨首次提出了運河計劃,但未能付諸實施。

1798年-1801年拿破崙佔領埃及時,法國執政內閣曾明確指示他“開鑿蘇伊士地峽,並採取必要措施,保證法蘭西獨佔紅海”。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拿破崙派人進行了實地勘探,不過當時的隨軍工程師勘定有誤,報告中斷言紅海水位比地中海高38米,無法建立無船閘的運河,於是此次的運河計劃也就流產了。

而運河計劃真正被提上日程,則要到50多年後了。

1854年,法國人勒賽普在潛心研究了以往的運河方案後,正式向埃及總督提出自己重建運河的計劃,並很快得到授權,籌建“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

1859年4月25日,蘇伊士運河破土開鑿,至1869年11月17日,竣工通航,這一天被定為運河的通航紀念日。

運河工程耗時將近11年,埃及人民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當時全國總人口不滿400萬的埃及,每月要有六萬人被迫去服役,由於惡劣的勞動條件,飢餓、疾病,加上不時的塌方,共有12萬人喪生。

正如納賽爾總統在後來宣佈收歸運河時所說:這條運河,是用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血汗、我們的屍骨換來的。

運河主權的爭奪

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很快就產生了巨大的利潤。而連線大西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戰略地位,更使其成為列強們垂涎的物件。

之前一直阻撓運河籌建的英國,投產後卻全力尋找插足與控制運河的機會。

1875年,埃及伊斯梅爾政府,因為與衣索比亞的戰事失利,發生重大財務危機,債臺高築。

英國趁機介入,認購了埃及手中的全部運河股份。

由於法國佔有的52%股份是分散在大小資本家手中,因此,英政府在持有44%的股份後,一躍成為運河公司的主要決策人。

1882年,英國乾脆出兵佔領了埃及,並在運河地區建立了龐大的軍事基地,蘇伊士運河從此便長期為英國所控制。

二次世界大戰後,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識空前高漲。

1952年7月23日,埃及爆發了人民革命,推翻了埃及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法魯克王朝,建立了共和國。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新政府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政治、軍事、外交措施,與盤踞在運河區的英國佔領軍進行不屈不撓的艱苦鬥爭。

1954年英國同意分批撤軍,至1956年6月,佔領埃及長達74年的英國軍隊,終於全部撤出。

不過此時,軍隊雖然撤離,但運河公司96%的股份依然掌握在英法手中。1955年運河收入1億美元,埃及只分得300萬美元。

為了進一步爭取主權,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英法兩國惱怒萬分,同年10月底,夥同以色列發動了侵埃戰爭(也稱為蘇伊士運河戰爭,或第二次中東戰爭),企圖爭奪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英法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但卻被美國和蘇聯強力干預。

蘇聯從以色列撤回了蘇聯大使,甚至警告英法兩國,必要時蘇聯將動用核武器,美國也以世界銀行的貸款審批要挾。

最終,英法迫於壓力,接受了停火協議。

歷盡了近百年的屈辱和辛酸歲月後,蘇伊士運河,終於第一次回到了它真正的主人手中。

被迫停擺的八年

當然,蘇聯和美國幫助埃及奪回運河主權,可不是為了主持正義。

國際政治,除了利益,還是利益。

英法勢力衰落之際,蘇聯和美國開始大力向中東擴張,埃及又成了美蘇在中東爭奪的重點。

1967年6月5日,在美蘇的支援和縱容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家,爆發了第三次中東戰爭,也稱六·五戰爭。

蘇伊士運河:列強爭奪,三次戰爭,八年停運,埃及百年榮辱之見證!

以色列一舉拿下了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還在蘇伊士運河東岸,修築了所謂“不可摧毀的”巴列夫防線。

為了緩解局勢,埃及徹底封鎖了蘇伊士航道,炸燬了一座橋樑用來阻塞,還在運河中安置了大量的水雷,防止以色列展開清淤工作。

這次停運,一直停了八年之久。

直到第四次中東大戰(也稱十月戰爭)後,埃及軍隊摧毀了巴列夫防線,收復西奈部分領土,開始著手恢復運河的通航工作。

1975年6月5日,停擺了八年之久的蘇伊士運河,終於重新通航。

此後,埃及一直有效地管理著運河,使其成為埃及重要的創收專案。

結語

蘇伊士運河,被卡爾·馬克思稱為“東方最偉大的航道”,下面埋葬著的,亦是12萬埃及人民的屍骨。

看蘇伊士運河的歷史,便是在看埃及這個國家多災多難的歷史。

帝國主義的角逐,主權的喪失,戰爭與混亂,再到,和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