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1776年,是世界上一個重要年份,這一年世界上發生很多大事,既有瓦特的蒸汽機成功執行,英國進入工業革命時代,但最為著名的事件就是美國的獨立戰爭而且宣佈獨立。那麼這一年乾隆皇帝在幹什麼呢?這一年正是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也完成了一件大事,此事就是結束了持續29年之久的大小金川戰役,乾隆皇帝可以自稱“十全老人”了。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乾隆除了完成了戰爭事宜,還完成了一件事情。這件事在當時清朝來說,都以為乾隆突發奇想,買好漢人而已。但乾隆這件事,比大小金川戰役還重要,不亞於美國的獨立戰爭。此事就是為明朝的文臣武將恢復名譽。歷史上稱“議諡事件”,這在歷朝很少有這種大規模追諡前朝大臣的事。乾隆皇帝做了,讓我們來了解這件事來龍去脈,以及此事重大影響。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追諡的是何人?

乾隆皇帝追諡前朝的將臣,讓人摸不到頭腦。但此時從1775年冬天就開始了。乾隆四十年,乾隆皇帝上諭,認為應該對明朝的一些忠臣重新恢復名譽。對於乾隆皇帝的想法,大臣們不敢造次,要恢復什麼樣的明臣,應該有所界限,乾隆皇帝也不會對外說是抗清的明朝將臣。所以此次追諡名義叫“殉難明臣”。

但要給什麼樣的殉難明臣恢復名譽,範圍也是乾隆皇帝來定。乾隆劃分了四種範圍的明臣。

第一種,薩爾滸戰役戰死的明朝官員以及努爾哈赤佔領遼地時自盡殉國的明朝官員。

努爾哈赤起兵反明時,打著“七大恨”,1618年,努爾哈赤攻佔撫順。1619年,明朝派楊鎬為經略,杜松、李如柏等人為副經略,率明軍9萬人想滅掉努爾哈赤。楊鎬為北路軍指揮,從開原進軍;杜松為西路軍指揮攻撫順;總兵李如柏率南路軍出鴉鶻關;東路軍從寬甸進攻。明軍四路大軍在新賓縣境打響了後金與明朝的第一場大戰“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打敗東、北、西三路明軍,西路軍與東路軍也被殲滅。明朝將領潘宗顏、麻巖、王宣、趙夢麟等將領戰死,總兵賀世賢、馬林也戰死。遼東經略袁應泰自盡,張銓被俘拒降被殺。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雖然此次戰役是明朝與乾隆祖宗之戰,但乾隆認為杜松等人是良將,《清高宗實錄》記載:“我朝王業肇基之時,他們逆天抗顏,似不可取,然跡其冒鏑攖鋒,竭忠效命,未嘗不為嘉憫”。在乾隆看來,清朝與明朝爭戰時,這些將領為明朝流血犧牲,是為國盡忠的志士。乾隆能拋棄敵我雙方,站在道義一面評價明臣,值得稱讚。

第二種,死於清朝入關前歷次戰役的明官。

這個範圍更大,主要是皇太極建立清朝後,與明軍作戰中死亡的明軍將領,其中熊廷弼、袁崇煥最有名。熊廷弼是湖北人,萬曆年間的進士,官至兵部侍郎。薩爾滸之戰後,遼東地區的明軍已經軍心渙散。明朝以熊廷弼經略遼東。熊廷弼到任後,整頓軍紀,修築工事,訓練明軍,穩住了遼東局勢。熊廷弼在遼東的策略是“小警自御,大警互援。更選精銳為遊徼,乘間掠零騎,擾耕牧,更番迭出”,雖然處於守勢,但令清軍無法攻取。但明朝卻認為熊廷弼膽怯不敢戰,把熊廷弼免職,由袁應泰接任。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明朝的換將使努爾哈赤找到機會,他即刻向遼陽瀋陽進攻,明朝遼東防線崩潰。明朝不得不再次啟用熊廷弼,但同時任命王化貞為遼東巡撫。熊廷弼的戰略是“守”,王化貞則主張“攻”,朝廷支援王化貞戰術,就讓王化貞指揮作戰,這就造成了經略巡撫不和的問題,又給了後金機會。1622年,後金攻下遼寧北鎮,王化貞倉皇出逃,而熊廷弼手中無兵,只得與王化貞一起退守山海關,兩人因戰敗都被處死。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袁崇煥是明史上一位有名將領,史料記載“為人慷慨負膽略,好談兵,遇老校退卒,輒與論塞上事,曉其阨塞情形,以邊才自許”,北鎮失守後,擔任兵部主事的袁崇煥一人去檢視地形,然後回到京城後對皇帝說“予我軍馬錢糧,我一人足守此”。在孫承宗的支援下,袁崇煥破格提拔成寧前兵備道,他即刻修復寧遠、錦旗等城,對後金構成防線。1626年,努爾哈赤攻打寧遠,被袁崇煥打敗。1627年,皇太極再次攻寧、錦兩城,又被袁崇煥擊退。1629年,皇太極帶領八旗軍從喜峰口長城入關,直達北京城,袁崇煥和祖大壽連忙從山海關回援,但皇太極利用反間計,故意說與袁崇煥有密約,讓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

1644年,死於明清戰爭中的還有趙率教、滿桂、曹變蛟、王廷臣、邱民仰、盧象升、劉之綸等明將。乾隆對熊廷弼、袁崇煥兩人很欣賞,他曾說閱讀熊廷弼在獄中“灑一腔之血於朝廷,付七尺之軀於邊塞”詩句感人,“為之動心欲淚”,如此忠貞的大臣被判極刑,“明欲不亡得乎”。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第三種,。清入關後忠於南明政權而戰死的明官。

明亡後,南明政權中的史可法、餘應柱、錢肅樂、張名振、劉宗周、張煌言、黃道周、何騰蛟、堵胤錫、瞿式耜等反清復明的著名將領,。其中史可法在明亡後,堅決反對腐朽的朱由崧當皇帝,認為朱由崧有“七不可”:“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史可法被排擠出朝廷後,在淮揚地區負責守衛,當時的江北地區有明軍幾十萬人,實力很強大。但左良玉卻以“清軍側”為名率軍打馬士英,江北軍隊都被調到江南,多鐸率軍到淮揚地區,史可法手下沒有多少兵力,他只得退守揚州,清軍攻下揚州後,史可法被俘,多鐸勸他投降,史可法拒絕:“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遂被殺,連屍體都沒有保全下來。

劉武周更是忠為耿耿的明臣,在喜宗時,他就反對魏忠賢,被革職。清軍入關後,他和其他大臣擁立朱由崧即位,多鐸攻下南京時,他悲憤的說:“北都之變(即北京)可以死,可以不死,以身在田者,尚有望於中興也。南都(即南京)之變,主上自棄其社稷,尚曰可以死,可以不死,以俟繼起有人也。今吾越(即浙江)又陷矣,老臣不死,尚何待也?若曰身不在位,不當與城為存亡,猶不當與土為存亡乎?”劉武周投水自盡被人救起,他又絕食26天未死,然後絕水13天死亡,死時68歲。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黃道周是天啟年間進士,此人剛真不阿,他因直言上疏,得罪了崇禎帝,被充軍到廣西,崇禎下令終身不得特赦。南明建立後,他任禮部尚書,又參建唐王政權,積極主張抗擊清軍。但唐王政權被鄭芝龍控制後,鄭芝龍與清軍聯絡投降,黃道周到江西招兵,組織起近萬人的隊伍,但最後戰敗被俘。他押往南京時,在東華門,黃道周坐在地上:“此與高皇帝(即朱元璋)陵寢近,可死矣”。

對於這些錚錚鐵骨的明臣,乾隆對史可法、劉宗周、黃道周等人很佩服,他曾說:“史可法之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又如劉宗周、黃道周等之立朝謇諤,牴觸僉壬,及遭際時艱,臨危授命,均足稱一代完人。”對乾隆皇帝的高度評價,這些人後代都很驚訝。

第四種,籠統劃分的明朝官員。

乾隆皇帝除了稱讚那些有名的明臣以外,對於守城戰死或者被俘處死的、自殺的、為復明奔波的人以及至死不當清官的明臣。這些人都受到獎勵。乾隆認為,在戰場上“捨生取義”是一種氣節,清朝應該拋棄前嫌,對這些有骨氣的將領進行獎勵撫卹。他說:“凡明季盡節諸臣,即能為國抒忠,優獎實同一視。”並要求有關官員,根據明史等史料記載,查實人數,按照原來官職給予追諡。

第五種,把“靖難之役”忠於建文帝而死去的明臣也列入褒獎範圍之內。

朱棣發起“靖難之變”後,殺了很多忠於建文帝的官員,像齊泰、黃子澄被殺夷族。被殺的官員中最有名的當屬方孝孺,朱棣讓他起草繼位詔書,方孝孺拒絕。朱棣就拿滅他九族來嚇他,方孝孺說:“便十族,奈我何?”這句話徹底激怒了朱棣,他不僅殺了方孝孺的九族,連方孝孺的朋友學生都殺掉,總共殺了873人。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鐵鉉守濟南,多次擊退朱棣,南京被朱棣攻下後,鐵鉉被俘拒絕投降,被朱棣凌遲處死。景清表面投降後,想刺殺朱棣,被滅九族,連老家的村裡人都遭殃。

靖難之役還有一些被殺被流放、自盡的明臣。乾隆對這些明臣都很尊崇,他認為朱棣太殘忍,他說“未嘗不深憤而痛嫉之”,他認為這些忠臣是冤枉的,這麼多年不給平反,連他心裡都不安。

如何進行追諡?

明朝忠臣良將太多了,而且乾隆追諡的範圍又太多,難免出錯。因此,乾隆皇帝要求大臣制定追諡的標準。主要體現了五條:

一是按照明臣殉難職位的高低及事蹟悲壯程度,分為“專諡”和“通諡”兩種。像袁崇煥、史可法等確實有感人的事蹟,這些人明臣給予“專諡”。有的明臣平時沒什麼功績,但關鍵時候卻能犧牲自己,這些官員給予“通諡”,分為“忠烈”、“忠節”、“節愍”、“烈愍”四種諡號。

二是對於明朝已經給予諡號的明臣,諡號不變,按照明朝給的諡號,不再重複追諡。

三是明朝忠臣得到諡號後,在其原籍設牌位,列入忠義詞,由翰林院撰寫諡文,由各省懸掛於忠義詞內。也允許這些明臣後人單獨為其立碑。

四是對於明朝有奸臣、閹黨、陷害忠臣的人,即使忠於朝廷也不進行收錄,排除追諡系列。

五是在撰寫明臣事蹟時,要根據《明史》、《通鑑輯覽》兩本史料為依據,還要以《清一統志》和各省通志記載為準。其他野史資料及碑文一律不承認,做到寧缺毋濫。

經過清朝官員大量統計核定工作,總共追諡了3600多名明臣,經過乾隆批准後進行表彰。當時受表彰明臣後裔,對乾隆皇帝感恩戴德。

乾隆在追諡的基礎上,還重用一些明臣的後裔。比如熊廷弼、袁崇煥的後代直接錄為清朝官員。乾隆四十七年,乾隆下令:“熊廷弼為遼東經略時抒誠效命,所奏諸疏具見忠鯁。而其時主暗政昏,不惟不用其言,轉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熊廷弼系湖北江夏人,現在有無子孫、曾否出仕,著傳諭舒常等詳悉查明遇便覆奏。”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清朝官員查到了熊廷弼的五世孫熊泗先,在家教書,乾隆下令讓熊泗先為訓導官,並說:“如能勝任,以後優先保舉”。

對於袁崇煥後裔,乾隆說:“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袁崇煥即廣東東莞人,現在有無子孫、曾否出仕,著傳諭尚安詳悉查明遇便覆奏。”但廣東官員查到袁崇煥沒有嫡系後人,於是讓其堂弟袁文炳的兒子過繼為袁崇煥,乾隆要求按照熊廷弼後人方式錄用為官員。

為何進行追諡?

18世後期,全球正處於變革時期,唯獨清朝固步自封。有人認為乾隆此舉不過是收買人心而已。可以說乾隆皇帝突然追諡是有收買人心因素。但清朝雖然沒有趕上歐洲工業革命,以中央王朝自居,認為除中國以外都是蠻夷。但乾隆皇帝追諡明朝忠烈之臣,並不是突發奇想。追諡之事,入關後清朝順治、康熙、雍正都未做,為何乾隆要做。主要還以下四種原因:

一是反清力量依然未消除。

清朝傳至乾隆皇帝時,在歷史上稱為“康乾盛世”,但清朝在統一的過程中,面對明朝殘餘抵抗,必然要進行血腥鎮壓。但對於清朝統治地位,像史可法等明臣根本不承認,他們認為清朝不代表正統。因此,清朝統一南方時,死了很多人,一直到乾隆時期,南方地區的反清復明運動一直未斷。乾隆皇帝用追諡的方式,能緩和民族之間的矛盾,維護大一統的局面。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二是倡導忠君報國精神。

乾隆皇帝是一個博學多才之人,他精通曆史和漢學。清朝入關後就按照儒家建國,作為乾隆皇帝當然明白,一個王朝不可能平安千萬年,必然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挫折。而如果王朝有外患時,大臣們都不忠君,王朝必然滅亡。因此,乾隆皇帝拋棄前嫌,主動為明朝忠臣追諡,就是讓清朝大臣看看,作為忠臣,無論是王朝更替,還是敵我雙方,都會被人敬仰。另外,盛世之下的清朝很腐化,乾隆也沒少懲治腐敗官員。而倡導“忠君報國”精神,就會對清朝官員起到鞭策作用。

三是進一步鞏固正統地位。

作為第三個入主中原的王朝,乾隆當然知道清朝在漢人眼裡不具有正統性。但透過一系列追諡前朝忠臣,不僅樹立乾隆良好形象,也向世人表明,無論清還是明,都是中國正統王朝,只是王朝更替而已,中國正統思想沒有丟失,而是繼續延續。

243年前,美國獨立戰爭時,乾隆皇帝做什麼了?做了一件很重要事

有何重要影響?

1776年,乾隆皇帝雖然沒有做出像英國那樣走向工業革命的壯舉,也沒有像美國那樣建立一個新型的制度,但乾隆的“追諡”對後世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比如清王朝正統地位在民間已經固化,清朝雖然後期對待外國侵略上處於下風,但也不乏忠貞之士。而且促進民族間進一步融合,雖然後來有太平天國運動,但最終清朝官僚階層還是維護清朝的利益,維護正統儒家思想。

乾隆皇帝的追諡,也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民族精神,把明朝忠貞之士的精神傳承下來,使國人明白,無論王朝如何更替,“忠義之士”必將為後人尊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