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古裝劇《琅琊榜》中,有一個角色憑藉演技硬生生將反派洗白,頗受觀眾喜愛,這個角色就是

謝玉

謝玉在劇中受封寧國侯,戰功卓著,有護國石柱之尊,他武功高深,詭計多端,在京城隻手攪弄風雲與主角對抗良久,最終卻在被流放後默默死掉。

這樣的結局讓不少人感到意難平。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很多人就在彈幕中質疑:

流放地處偏僻,又是山高皇帝遠,他有權有勢又有一身武功,怎麼不知道在半路逃走呢?

他有長公主身份的妻子,還有兩個年輕有為的兒子,為什麼都不想辦法救走他?

哪怕得不到赦免,偷偷接回來在密室養著也好啊!至少還能活著。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其實,不是他不願意逃,而是不逃不了!!

流放犯逃亡面臨的困難重重

簡單來說,你能想到的計策,當年皇帝老子和刑部大臣們也能想得到。為了避免流放犯人逃跑,人家也是下有對策上有政策,想跑?沒那麼容易!

古時候有一段時期流放的人犯是戴著枷鎖上路的,重重的手腳銬,再加上大大的枷鎖,這種情況下想憑自己個人能力偷偷震開枷鎖?或者帶著枷鎖逃了再說?想都別想!生活可不是武俠劇,沒有所謂的深厚內功。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就算流放犯中有人個人能力突出,逃離了隊伍,等待他的就是解放和自由嗎?並沒有!

宋代之前 ,流放犯人都發配到四方邊疆, 因發往西北的犯人也陸續出現逃亡, 而後流放犯人大多發配嶺南地區。

看看都是什麼地方?古代的邊疆、西北,相較現代更加路途偏遠,人跡罕至,不要說身體乏累的受刑之人,

就算現代的你不帶一分錢和糧、水徒步幾十公里試試?

而嶺南則非你以為的南方小鎮,那時候的嶺南就是大片原始森林 ,一旦逃進去咱不說蛇蟲走獸糧食奇缺,就算裝備充沛,也沒人能不迷路走出一望無際的森林。

除非擁有貝爺一樣彪悍的生存能力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好吧,假設你運氣爆棚,擺脫枷鎖,又生命力頑強的挺過了人跡罕至之地,等待逃亡者的,還有層層要道關卡,沒通關文書根本無法通行。

或許有人說不要緊,條條大路通羅馬,咱不走大道,找人問問走小道回去不就可以?還是那句話,你想到的當時的統治者也會想到。

古代時興北人南放,南人北放的流放策略,古時候各地方言區別那是相當大的,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根本無法用語言溝通,想問一條回家的路?幾乎不可能。

所以說,在重重艱苦條件下,流放的人想要逃跑並非易事?不如老實待著,興許還能活得更長久些。

有人不能逃,有人根本不想逃

也不是所有流放犯都很悽苦,據說從古代有個吃貨在一處流放之地吃荔枝吃high了,樂不思蜀便罷偏偏還愛張揚到處炫耀,結果傳到朝廷耳朵裡就又給流放到其他地方去了。

這就叫禍從口出!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還有被嘉靖皇帝流放的明代文學家楊慎,他的流放經歷更是精彩非常。

一般流放犯人多多少少都是犯了事而被流放,而這位楊慎卻是因為不願與奸佞同流合汙跟皇帝幹仗,被皇帝一怒之下杖斃,結果沒死成又改為流放的。

楊慎在朝中論資排輩本就是威望甚高,又是名滿天下的清貴,尤其他是跟皇帝幹仗被貶,當時看來這可是了不起的風骨。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因此雖然他被嘉靖皇帝記恨到死,可在流放途中卻是處處被善待,每過一地,當地地方官就留下住幾天,一路遊山玩水寫詩作詞,光走到流放地就用了2年。

每每皇帝問起,大臣還幫其掩護說他“甚老病弱”,皇帝才稍覺寬慰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流放到舒適之地,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影響力,讓所有人都揹著皇帝對他好。之所以很多人不想逃,是因為在某些朝代,流行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兒。

比如唐代,流放罪處置很輕,在外流放幾年就能回老家,沒必要偷跑,到了宋開始,流放的刺字的賊配軍,臉上兩排字一生也翻不了身,逃到哪臉上的字都會出賣他的身份而被抓回來。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並且流放是可以特赦的,只要等到天下大赦,就可以回鄉。

不過,這樣的時代並沒有持續多久,元明兩代,流放的永世充軍,清代更是變本加厲,越來越狠,當未來已經無可期待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拼命一搏。

但逃跑不等於自由,除了第一部分的困難重重,等待他們的,將是更重的刑罰!

如果流放犯逃了會有啥後果?

上面講到,唐朝對流放犯的處置相對較輕,但一旦發現流放犯人逃跑,那危險就大了:

諸流徒囚,役限內而亡者,犯流、徒應配及移鄉人,未到配所而亡者,亦同。一日笞四十,三日加一等,十九日合杖一百。過杖一百,五日加一等,五十九日流三千里。

到了清朝,對逃跑流放犯的處置則更加嚴厲。道光十年,山東昌平州一流放犯在途中趁暴雨天逃走,結果被抓回後,

直接改為斬立決

“王五合依未傷人之夥盜,原系免死發遣之犯脫逃被獲即行斬決例,擬斬立決。

流放苦雖苦點,但原本還能留著小命,現在一逃直接改為斬立決,多得不償失!

最可怕的,還是流放犯逃跑還會牽連家人,你逃亡了, 你家人卻會因此受到連坐。這也是為啥謝玉家中有權有勢,親人卻無法相救的道理。

古時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時候,難道不可以偷溜回來嗎?

就算你孤家寡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並且還成功逃亡。對不起,大清定了追捕限期,請看時效:

清廷規定對流亡者以年逾七十為準,如在逃者時年已六十,勒限十年追緝;在逃時年已五十歲,勒限二十年追緝。

也就是說,逃犯得躲起來活過七十,才可以安心。

明律就更人性化一點,只要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上文中的楊慎卻因為得罪皇帝,直到七十二歲過世,都未得到赦免,還是死後才得以歸葬故鄉。

所以說,流放還有遇到特赦或者家人用銀子打通關節獲救,有回到故鄉的機會。逃亡的話生存機率就很少了。

總結

提到古代,我們想到的都是落後、制度不健全,總以為可以輕易鑽空子。其實古人的智慧是十分超前的,他們受限的,只是科技和發展力,在才能方面,反而有很多值得我們後人學習之處。

晚安~

-完-

上文所有圖片除水印說明,全部來自網路,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