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王莽是怎麼既得罪地主,又得罪農民的?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這句話提到了兩位響噹噹的歷史人物——為周朝興盛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周公,以及篡位滅掉西漢、建立新朝的王莽。

後來歷代王朝中手握大權的權臣們,通常都被類比為周公或王莽,而區別他們的主要依據是:如果有人敢於僭越皇權,那就會被萬人唾罵,成為王莽之流;如果有人能掌握分寸,不越雷池一步,安分守己,那就是萬古流芳的周公。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王莽是怎麼既得罪地主,又得罪農民的?

功臣良將與亂臣賊子,中間往往只隔了一層薄薄的窗戶紙。對於歷史人物來講,人生到底是走向悲劇還是喜劇,往往也只在一念之間。

對於王莽來說,他本來能夠在西漢的廢墟上重建秩序,廓清寰宇,只可惜用力過猛,一潰千里,本著一顆“改革”之心,卻辦了既得罪地主,又得罪農民的壞事。這段於歷史和現代人的啟示又是什麼呢?

一、西漢王朝的敗象

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往往逃脫不了“300年”的壽命大限。這是為什麼呢?

除了外敵入侵等外部因素,歷史學家們更願意把最為關鍵的原因歸結於這些王朝內部的重重矛盾,也就是那些最終導致它們病入膏肓的“癥結”所在。

而以小農經濟為主的封建王朝,最根本的命門在哪裡呢?一是土地,二是人口。

西漢的中後期,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都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問題。

首先是土地兼併。這是每個王朝都始終無法克服的頑疾。在一個王朝天下初定之際,整個國家因為剛剛被整體洗牌,新的統治階層對最重要的生產資源——土地,進行了一番重新分配。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王莽是怎麼既得罪地主,又得罪農民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太效應”日益凸顯,即“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富有者兼併土地,連田阡陌,而貧窮者則窮困潦倒,最後身無立錐之地。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說得都是這種情況。於是,整個社會貧富懸殊的形勢愈加嚴峻。

而在農業社會,人口是與土地牢牢繫結在一起的。由於土地兼併嚴重,失去土地的農民要麼四處流散,成為流民,要麼便成為豪強地主們的佃農,靠出賣勞動力過活。

這就給王朝帶來了兩個方面的威脅:一是流民因無法過活便揭竿而起,嘯聚山林,意圖做“劉邦第二”,爭奪天下,進行又一次土地大洗牌;二是流民成為地主們的附庸,從此失去了成為稅收徵收物件的資格,國家由此能直接收取的稅收也銳減了。

以上兩種現象愈演愈烈,結果就造成國家積貧積弱,如果聽任其發展,最終就將走向萬劫不復。

而不幸的是,西漢王朝還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好戰分子——漢武帝。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王莽是怎麼既得罪地主,又得罪農民的?

反擊匈奴固然很有必要,但他的做法卻顯得太窮兵黷武了。在花費數十年時間,窮盡了西漢國力而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征伐之後,他最終讓西漢國內經濟走向衰退,進而民生凋敝。

因此,即便沒有王莽的改革,西漢也已經進入倒計時,後來雖有“孝宣中興”,可癥結並未就此消除。

後來的王莽的改革,正是要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王莽的改革卻使王朝的敗象愈演愈烈,以致迅速積重難返。

二、王莽改革的失誤

西漢王朝的衰落,讓王莽這樣一位改革家脫穎而出。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先為皇后,後為皇太后。得益於這種先天政治優勢,王莽很快進入到西漢王朝核心管理層。

在這裡,他深刻認識到西漢王朝的兩大症結所在,即剛才所說的土地和人口。

因此,他接下來的改革措施,也主要圍繞這兩大關鍵要素展開。

首先,是解決土地兼併問題。王莽推行了“王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土地都是國家的,也就是所有土地都要收歸國有;

其次,是還農民以“自由”。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失去土地的流民,不管在哪個地主家裡討生活,也都是皇帝的子民,不是地主的私人奴婢。

王莽的這兩項改革舉措,極富現代氣息,因此他也常常被戲稱為“穿越者”。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王莽是怎麼既得罪地主,又得罪農民的?

但是,這些改革卻在實踐中被冷峻的現實碰得稀里嘩啦,最終不得不以悲慘的失敗而告終。

第一,圍繞土地和人口進行的改革,直接觸動了權貴們的利益,這無異於與虎謀皮,遭到了地主們的集體反對。

第二,在土地和人口之外,王莽還試圖透過“國有”的方式控制商業,與民爭利,不得人心。

第三,王莽個人極富理想主義,追求復古,他認為“三皇五帝”和西周時期的什麼都好,所以將現有體制亂改一通,但這些想法也嚴重脫離實際,受到了地主官僚集團的集體抵制。

第四,王莽改革,看似照顧到了農民這一弱勢群體,要解放他們的生產力,讓他們做自給自足的自耕農。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王莽是怎麼既得罪地主,又得罪農民的?

但殊不知,在當時落後的生產條件下,做一個自耕農,比當一個地主的奴才還要痛苦。

在當時的農民看來,成為地主家的奴婢,雖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卻能夠獲得相對的穩定的收入,有吃有喝有穿有住,這可要比天天在土裡刨食的日子要好得多。而要做個自耕農,不但要直接受層層官府的盤剝,而且一旦鬧個蝗災水災,就要面臨徹底破產、顆粒無收的悲催命運。

因此,雖然王莽的想法很好,非常有現代色彩,但他同時得罪了地主和農民,無異於逆水行舟、反潮流而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