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千里投奔曾國藩,吃飯時一個小動作,曾國藩說:此人用不得

1861年曾國藩在南方擊敗了陳玉成,打贏了一場勝仗,後被朝廷封為兩江總督,並一舉攻破了太平天國,拿下安慶,以此為根據地,打造了軍械所。

此時正是曾國藩威武風光的時候,因功績無數成為了朝中最有威望的大臣之一,在事業上順風順水。

曾國藩生於湖南長沙,家境比較普通,世代以務農為生,當年曾國藩有一番作為後,一位老鄉千里迢迢來投奔他,為了謀生,老鄉想讓曾國藩在軍中為他安排一份差事。

老鄉千里投奔曾國藩,吃飯時一個小動作,曾國藩說:此人用不得

這種事對於曾國藩來講簡直就是小菜一碟,這位老鄉看上去是個“老實淳樸”之人,個人感覺是吃苦耐勞的型別,曾國藩把他安排到後勤做管理工作。

畢竟是來投奔他的,曾國藩對此人的能力,還是有些擔心,怕他勝任不了這裡的工作,平日總是對他暗暗考量,就在曾國藩暗中觀察這位老鄉的時候,一個小動作,直接毀了這位老鄉的前途。

曾國藩一直都有與湘軍將士共同進餐的習慣,有一天他與老鄉坐在一起吃飯,曾國藩若有所思,面色不太好,沒一會他命令手下給老鄉幾兩銀子,把他打發走說此人不能用。

老鄉千里投奔曾國藩,吃飯時一個小動作,曾國藩說:此人用不得

在場的所有人都很疑惑,曾國藩此番話語是什麼意思,這位老鄉雖算不上有什麼出色的表現,但為人還算老實,做事也是中規中矩,曾國藩為何要趕他走?

面對眾人的不解,曾國藩解釋道:“某家赤貧,且初作客,去秕而食,寧其素耶?吾恐其見異思遷,故遣之。”

原來曾國藩的老鄉,自幼家境貧寒,因吃不上飯才來投奔他,不遠千里只為混口飽飯吃,沒想到老鄉在飯桌上吃飯,竟把碗裡的秕穀通通挑了出來。

老鄉千里投奔曾國藩,吃飯時一個小動作,曾國藩說:此人用不得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什麼是秕穀,其實就是沒有生長的特別飽滿的穀子,那個時代軍營裡的糧食能供給的上就是好事了,哪有那麼多精米給他們吃。

曾國藩看到老鄉的這些舉動氣到說不出話,都落魄到這種地步,還要如此挑剔,哪天這老鄉若嚐到甜頭,或者遇到其他事情,比如被敵人抓了,這人豈不是第一個站出來出賣他?

所以像他這種人堅決不能重用,最好早點打發走以絕後患,聽完曾國藩的解釋,眾人都紛紛表示贊同。

老鄉千里投奔曾國藩,吃飯時一個小動作,曾國藩說:此人用不得

曾國藩能這麼做,其實是因為他自己也是窮過來的,在他當官之前,可以說窮了20多年,曾國藩27歲才考上了進士,兩年後來到京城,擔任起七品小官。

朝廷給了他一筆錢,光安家費就用了不少,曾國藩訴苦道:“計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須一金,歲有三百餘金,始能勉強自給。”

為了能夠在京城活下去,曾國藩給父母寫信稱:”自己靠借錢過日子,已經負債累累。“

直到曾國藩建立了湘軍,他的經濟情況才有了質的改變,也算慢慢好轉起來,雖然不用靠借錢過日子了,但曾國藩面對湘軍的經費這麼大的開銷又開始犯難。

老鄉千里投奔曾國藩,吃飯時一個小動作,曾國藩說:此人用不得

軍營裡戰士吃不飽飯可不行,敵人入侵總不能餓著肚子打仗吧,這豈不是等著戰敗,但湘軍並不是正規軍,沒有編制和銀兩,可以說要啥沒啥。

不得已曾國藩想盡各種辦法籌軍資,”賣官、地丁、漕折、勸捐、抽釐”等途徑,向當地百姓索要軍資。

在曾國藩的帶領和不懈努力下,湘軍打贏了幾場勝仗,因此朝廷也開始重視起來這不正規的湘軍團。

老鄉千里投奔曾國藩,吃飯時一個小動作,曾國藩說:此人用不得

後來湘軍就變成了一個香餑餑般的職業,在軍中一名普通士兵,月薪可以拿到6兩銀子,超出綠營的3倍。

其中的功勞絕對離不開曾國藩的費心,和精明的經營頭腦,即便生活越來越好,曾國藩依舊提倡全軍節儉。

看到這就不難理解,為何老鄉挑食的動作,讓曾國藩一怒之下直接給他打發走了,本來就提倡全軍節儉,此人這種行為完全是在挑戰曾國藩的底線,他不走誰走?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