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匈奴,為什麼最終還是被漢族所滅?除內鬥外,還有一個原因

都知道,匈奴是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遊牧部族,算是華夏民族的一個分支,主要分佈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驅逐出黃河河套地區。

可以說,匈奴極大的影響了當時的中國的歷史程序,這在《史記》、《漢書》中均有記載。近代西方歷史學家一般認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遊牧民族。

強大的匈奴,為什麼最終還是被漢族所滅?除內鬥外,還有一個原因

然而,關於匈奴的問題一直有著很多爭論,因為,匈奴這個民族沒有文字,所以,歷史上關於匈奴的內容都來源於其它民族的史料。

由於,缺乏一定的考證,因而,在準確性上很難令人信服。正因為如此,一些關於匈奴如何崛起的問題直到今天都難以解釋。但當下可以肯定的是:匈奴人是黃種人,再細分的話則是屬於蒙古利亞人,使用的是阿爾泰語系。

曾經,還有一種說法稱:匈奴是伊朗人,或是白種人。但是,許多學者都認為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雖然,在《漢書》中沒有記載匈奴人的體形和外貌,但是,我們卻不難從其它描寫中猜測,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人完全沒有白種人那種深眼窩、高鼻樑、粗頭髮等外貌特點。

此外,在陝西省西安市,有一座漢代將軍霍去病的墓,墓旁就有一尊匈奴石像,呈現了一個揹著弓箭躺倒在戰馬前的形象。仔細觀察可以看出,這個匈奴人雖然有很多頭髮和鬍鬚,但並非像一般白人那樣擁有深邃的眼睛和高高的鼻樑。相反,雕像更是呈現出明顯的黃種人特點,譬如:額頭突出、額骨極高、眼睛較小等等。

結合上文的觀點,我們基本可以斷定:匈奴是黃種人而非白種人。

強大的匈奴,為什麼最終還是被漢族所滅?除內鬥外,還有一個原因

那麼,匈奴到底是被誰所滅呢?

關於匈奴人,我們僅僅知道,他們是以草原為家的遊牧民族。季節的更替和對水源的尋找,是他們不斷遷徙的原因,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維持基本的生存。而且,匈奴人尤其擅長騎馬射箭,軍隊的作戰能力極強,他們的首領被叫做“單于”。

西漢時期,匈奴人在伊稚斜單于的領導下,與漢朝作戰了十餘年。這期間,他們多次入侵雲中和上古等地。而這樣威脅大漢朝統治的行為,是漢武帝不能容忍的,於是,他決定徹底消滅匈奴以絕後患。為此,他向作戰前線派去了李廣、衛青、霍去病等驍勇善戰的大將,也承受了極大損失,最終,才逐漸將匈奴趕走,使得匈奴被迫遷入荒無人煙的漠北之地。

公元前36年,匈奴又在西部作亂。為此,漢武帝派甘延壽、陳湯等大將率兵討伐匈奴,這次一戰功成,匈奴單于被殺。

從那時起,匈奴人可以說再不敢主動進攻中原了。

強大的匈奴,為什麼最終還是被漢族所滅?除內鬥外,還有一個原因

這裡,我們再來說一下匈奴的分裂。

公元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死後,由於繼承問題形成了“五單于爭立”的鬥爭格局。

這五個單于分別是車犁單于、呼揭單于、屠耆單于、呼韓邪單于和烏籍單于,最終,以呼韓邪單于奪權告終。在他登基後,發現匈奴部落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果,堅持獨立不歸順大漢,那麼,更加棘手的局面將會到來。於是,他在公元前51年進入漢朝,與漢宣帝會面,表達了歸順漢朝的意願。

傳說中,匈奴人兒子娶母親是怎麼回事呢?

在匈奴中,兒子娶母親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母親”在此很少是親生母親,多數是所謂的“長輩”,如他們父親的小妾等。這些所謂的“母親”,甚至,可能比兒子的年齡還小。匈奴人認為,父親去世後兒子應該贍養和保護父親留下的女人,這是責任。但是,他們同樣認為,履行責任也應該享受一些好處:“你可以陪我父親睡覺,那為什麼不跟我睡?”匈奴人的思想就是這樣直接,匈奴文化本就如此。

此外,在匈奴傳統信仰之一是多生孩子。如何才能有更多的孩子?給女人更多的機會!因為,匈奴所處的環境不好,孩子出生後能否活下來完全取決於運氣,因此,匈奴為了延續種族女人儘量越多越好。

強大的匈奴,為什麼最終還是被漢族所滅?除內鬥外,還有一個原因

那麼,漢武帝對匈奴的反擊具體是如何展開的呢?

漢武帝劉徹發展了健全的軍事制度,尤其注重騎兵力量的培養,選拔出了一批能力強勁的年輕將領。在政權方面,他實行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開始徵收營業稅,國家接管鹽鐵,為反擊匈奴提供了極其有利的經濟保障。

衛青率部突襲匈奴人佔領河南之後,漢武帝便在河南設縣,遷入大量漢族居民,重新發展。但是,匈奴人自然不願被趕出,之後多次入侵。後來,漢武帝又命衛青率軍進入漠南,打敗了右賢王。同時,漢武帝命其他將領率兵攻左賢王,與衛青呼應,最終大勝。

再之後,漢武帝令霍去病再次進攻河西匈奴。他接連攻下匈奴五國,殺敵無數,大勝而歸。幾個月後,武帝命令他再次攻河西,再次成功。

就這樣,漢武帝多次在匈奴境內作戰,最終,徹底打垮了南匈奴的主力軍,從而消滅了漢朝的邊疆動亂。

參考資料:

【《史記·匈奴列傳》、《漢書·武帝紀第六》、《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