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曹操殺了不少人,如何公正看待他,那就要揭開曹操殺人之謎

《三國演義》不僅將曹操寫成是一個奸雄,而且還是一個嗜殺成性、殺人如麻的屠夫。關於曹操殺人,史書中記載的也不少,如攻打徐州陶謙,“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後漢書·陶謙傳》)血洗徐州是否真殺了幾十萬人,姑且不管,歷史上的曹操確實殺了不少人,這是事實。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抓住這一點作了大量生動形象的描寫,實屬無可厚非。但因羅貫中出於“擁劉反曹”的創作意圖,處處不忘“貶曹”,造成了《演義》寫的許多曹操殺人案與歷史記載出入很大。

如果要公正地評價曹操,那就有必要揭開——曹操殺人之謎 。

一、曹操是否連呂伯奢也殺了?

前敘“捉放曹”故事寫陳宮與曹操逃離中牟,徑往成臬世交呂伯奢家中投宿。伯奢盛情款待,因家無好酒,外出買酒。曹操聽見呂伯奢兒子們殺豬時的刀聲人語,疑心被害,於是將全家八口通通殺死。逃出莊後逢呂伯奢買酒歸來,為免後患,曹操又將呂伯奢本人殺死。陳宮指責曹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所有這些,陳宮判定曹操是個不可靠的“狼心狗行之徒”,遂棄操而去。

歷史上曹操殺了不少人,如何公正看待他,那就要揭開曹操殺人之謎

我少年時代看三國故事,每讀到這一段,也覺得曹操太不仁不義了、太狠心了。後來讀《三國志》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不禁有一種被羅貫中所騙的感覺。

據《 三國志·武帝紀》注引王沈《魏書》、郭頒《世語》和孫盛《雜記》所說:曹操逃歸鄉里時,確曾投宿呂伯奢家,“夜殺八人而去”,也確曾宣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雖然三書所記互不相同,《魏書》記曹操是因“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而自衛“擊殺數人”,《世語》、《雜記》記載 曹操是因而“疑具圖己”而殺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當時“伯奢不在”、“伯奢出行”,所以,曹操枉殺呂伯奢全家,並沒有連呂伯奢也殺了。

二、以小斛發放軍糧是曹操的主意嗎?

《三國演義》 第十七回寫曹操親率大軍17萬攻袁術,圍壽春。因久攻不下,軍糧不濟,倉官王垕察報曹操。曹操命以小斛發放軍糧,王垕擔心兵士生怨,曹操卻說:我自有辦法。倉官只得照辦。事後,兵士果然生怨,人心浮動。曹操於是密召王垕入內,聲稱欲借其頭以壓眾心。王垕驚呼無罪,曹操不由分說,將其斬首,懸頭高竿,出榜誣王垕“盜劫官糧”。兵士受騙,怨聲平息,曹操於是下令三日內務必破城。

歷史上曹操殺了不少人,如何公正看待他,那就要揭開曹操殺人之謎

在羅貫中的筆下,曹操的陰險、狠毒、狡詐與權謀,被刻畫得淋漓盡致。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關於王垕被殺,《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有記述。《曹瞞傳》只說是“主者”,並沒有王垕之名;用小斛發放軍糧的主意根本不是曹操所出,而是“主者”的意見,後來“斬之軍門”以壓眾心的,也是“主者”。

三、吉平是被曹操逼死的嗎?

吉平,漢末洛陽人,本名太,字稱平,人皆呼為吉平,為漢獻帝時太醫。《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寫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吉平與董承合謀誅殺曹操,欲借為曹操看病之機將其毒死。因董承家奴告密,吉平被捕,毒打兩個時辰,打得皮開肉裂、血流滿地,備受酷刑,仍不招供。曹操帶他與董承堂上當面對證,吉平大罵曹操,撞階而死。

那麼,太醫吉平真的是被曹操酷刑拷打逼死的嗎?查正史就會發現,《演義》描寫與史實出入很大。據《三國志》武帝曹操本紀記載,不難發現:吉平應為“吉本”,歷史上並沒有“吉平”其人;太醫令吉本未曾參與董承誅殺曹操之謀,而是參與了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耿紀、韋晃謀誅曹操事件;吉本之死,是因為耿、韋謀敗,為叢相長史王必、穎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既非曹操通死,時間也不在建安五年,而是建安二十三年。

歷史上曹操殺了不少人,如何公正看待他,那就要揭開曹操殺人之謎

此外《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說吉平之子吉道、吉穆參與耿紀、韋晃謀誅曹操,事敗被殺之事,不見於歷史記載,也純屬羅貫中的虛構。

四、曹操真有“夢中殺人”怪癖嗎?

曹操嗜殺成性,這與傳說中的曹操“夢中殺人”的故事是分不開的,70、80後的人說到這段故事,大多能津津樂道。那麼,事實如何?曹操真有“夢中殺人”的怪癖嗎?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敘曹操恐人謀害自己,常吩咐左右道:“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操晝寢於帳中,被子掉了下來,一近侍慌忙拾起被子,為曹操蓋上。不料曹操躍起拔劍斬殺,覆上床睡覺。半晌後,曹操起床,假作吃驚,問道:“何人殺吾近侍?”眾人以實報知,操乃痛哭,命厚葬之。自此以後,左右皆以為曹操果真有夢中殺人習慣,在其睡眠時再也不敢近前。

歷史上曹操殺了不少人,如何公正看待他,那就要揭開曹操殺人之謎

如果曹操果真有此怪癖,那麼曹操的確就是一個大大的殺人變態狂了,但我遍查史書,卻找不到半點影子。羅貫中創作這段故事也非想當然,該故事本於《世說新語·假譎篇》。《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不能作為信據,羅貫中寫作《三國演義》,將其採入,其用意是十分清楚的。

五、殺楊修是建安二十四年夏天嗎?

有人認為,“建安文學”的高峰不在曹操控制朝政時期,這與曹操喜殺文人分不開,他不僅殺了孔融,還殺了楊修。

楊修(公元175一219年),曹操謀士,字德,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楊彪之子。楊修博學能言,才思敏捷。《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寫他恃才放曠,屢犯曹操之忌。比如曹操曾修建花園一所,竣工後請曹操參觀,他只在門上寫了一“活”,眾人不解其意,唯楊修認為“門”內添“活”,乃是“闊”,說是曹操嫌園門太闊。修建者按此意修改,再請曹操參觀時,大喜,但當得知是楊修主意時,“心甚忌之”。再如,眾人都以為曹操是夢中殺人,而楊修獨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更加“惡之”。楊修與曹植交好,幫助爭為世子,曹操也很氣惱。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屢敗,欲歸而不決,於是以“雞肋”為夜間口令。楊修猜中曹操心思,曹操得知,大怒,以“惑亂軍心”罪名,將其斬首,死時年僅44歲。

歷史上曹操殺了不少人,如何公正看待他,那就要揭開曹操殺人之謎

曹操自長安兵入斜谷爭奪漢中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三月,以漢中為“雞肋”之地放棄還軍長安是這年夏五月。按《演義》所寫,楊修被殺是在這年夏天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據史書記載,楊修被殺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天,罪名是“漏洩言教,交關諸侯”。

六、曹操何時殺華佗?

《三國演義》記載曹操前後殺了兩名醫者:吉平,華佗。可能最不該殺也是曹操後悔了的就是華佗了。

華佗為漢末名醫,擅長外科手術。《三國演義》 寫曹操因患頭風,召華佗診治,華佗提出須麻醉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曹操疑其欲害己,遂將其下獄致死。關於華佗其人其事,載於《後漢書》和《三國志》,大概是說:華佗醫術高明,被曹操召去專為其治病,因思家而返,託言妻病,曹操屢召不至,遂下獄死。因華佗死後,曹操“頭風未除”,所以私下悔恨不該殺華佗。

華佗與曹操,《演義》與史實出入很大,這就不說了,我們來說說曹操何時殺華佗?按《演義》的說法,華佗死在獄中是曹操病死前,那就是公元220年之前,那麼具體在哪一年呢?

有的史書說是公元208年,而《中國歷史人物生卒年表》則認為是公元203年。華佗死後,曹操多次悔不該殺華佗,據《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記載,曹操兒子曹衝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病死時曹操又曾悔殺華佗。由此可知,208年華佗已不在人世了。又據《三國志·華佗傳》記載華佗是在曹操“親理”朝政時召去專門為其治病,曹操任丞相,“親理”朝政是在公元208年,由此可見,曹操何時殺華佗?208年的說法還是可信的。

歷史上曹操殺了不少人,如何公正看待他,那就要揭開曹操殺人之謎

結語

《三國演義》寫曹操殺人,應該說基本上都是有依據的,但誇張、歪曲太多,根本目的是為了“貶曹”,醜化曹操形象。平心而論,歷史上的曹操身處漢末三國群雄混戰之世,他從一個社會地位低下、勢力單薄的小軍閥,到掃平六合,一統北方,堪稱一代雄傑。混戰亂世之中,曹操和許多軍閥一樣殺了不少人,應該說是可以理解的。公正評價歷史上的曹操,不應受《三國演義》描寫以及影視劇的影響,而且對曹操的殺人案也該分辨。在其所殺的人中,有的該殺,如反叛者,不殺無以立威;有的不該殺,如華佗,尋實殺人,應該指責;有的應該換個角度,如殺死楊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