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保盧斯為何不及時突圍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國精銳的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此戰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局勢,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那麼德國有沒有機會將第六集團軍撤退出來呢。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保盧斯為何不及時突圍

1942年11月19日,蘇聯西南方面從斯大林格勒北面發動進攻突破了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的防區。與此同時另外一波攻勢在斯大林格勒南面實施。由於準備不足,蘇軍輕易攻破了德國的防線。兩天後的11月22日,蘇聯的南北兩路大軍在卡拉奇附近會師,完成了對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的合圍。

至此蘇軍初步完成了對斯大林格勒的合圍,形成了一個東西50公里南北40公里的包圍圈。

此時的該包圍圈尚不堅固,但是隨即蘇軍不斷增兵加強了包圍圈的實力,蘇軍一方面於11月24日自東面及南面攻擊納粹德國國防軍將其進一步分割成小集團,最終在斯大林格勒的內部包圍圈外面又形成了一圈總長度為320公里的外圍包圍圈。另一方面蘇軍在12月10日發動了小土星行動,從北面進攻突破防守頓河北面擁有13萬兵力的義大利第8集團軍,並威脅到負責救援保盧斯的曼斯坦因頓河集團軍群的後方。

到了1942年12月18日,在蘇軍優勢兵力的有力打擊下,義大利8集不得不向西撤退,而12月23日曼斯坦因的軍隊離斯大林格勒的包圍圈只有48千米,但面臨蘇軍包圍著嚴重威脅,不得不違背希特勒命令強行撤退。至此斯大林格勒陷於四面合圍外無援軍的絕境,再無任何能突圍的可能。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保盧斯為何不及時突圍

在蘇軍包圍的過程中,德軍其實有多次機會突圍。

第一次機會在11月19-22日之間,當時雖然戰線已經被突破,包圍圈正在形成,但是蘇軍各部無法組成完整的包圍圈,而且德軍遭到攻擊的各部在沿途組建了袋狀防線就地抗擊蘇軍的進攻,因此如果保盧斯夠機警,能夠在11月19日防線被突破時趕緊組織堵漏,迅速組織突圍,那麼6集雖然難免傷筋動骨,但是主力部隊的成建制撤出包圍圈還是沒問題的。

第二次機會是11月22日-12月10日之間,即使是22日包圍圈已經形成的情況下,包圍圈內的6集和後方的德軍防線之間的距離也才幾十公里,而包圍圈內也仍有140輛坦克、2,000門火炮或迫擊炮及10,000輛軍車,只要集中使用這些力量組織一次堅決而有力的突圍行動,在付出一定的代價後,也是很大可能完成突圍的。

最後一次機會是在12月10日-12月23日,該階段雖然蘇軍包圍圈已經成型,但是曼斯坦因已經發起了解圍行動,離包圍圈只有短短的48千米,如果這個時候包圍圈內的德軍全力突圍的話,雖然損失會很慘重,但至少能撤出一小部分軍隊,總比全軍覆沒好的多。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保盧斯為何不及時突圍

早在11月19日,蘇軍剛剛發動攻勢的時候,希特勒就得知了訊息,但他要求第6集團軍不顧“暫時合圍”的危險,繼續守住陣地。在11月22日又向保盧斯傳送無線電指令:“第6集團軍被俄國部隊合圍的局面是暫時的。我非常信任第6集團軍和你們的指揮官,並且堅信在這樣困難的局勢中,你們仍舊會堅守住陣地。第6集團軍的全體官兵們都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正在採取一切手段營救他們。我將在適當的時機發布命令。阿道夫·希特勒。”11月24日又命令道:伏爾加河前線必須被守住,“無論局勢如何變化”。就這樣,德國錯失了突圍的最佳時機。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保盧斯為何不及時突圍

其後,曼施坦因發動冬季風暴行動,試圖突破蘇軍的封鎖,但希特勒下達了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命令,他要求曼施坦因不僅僅要救援被包圍的德軍,還要佔領斯大林格勒。保盧斯不敢違背,因此在曼施坦因救援期間,整個第六集團軍紋絲未動。12月23日,曼施坦因不得不放棄救援行動,此刻第六集團軍的命運已經註定了。

所以在一個狂妄偏執的希特勒的嚴令,一個古板而缺乏決斷能力的保盧斯的盲從之下,第六集團軍被葬送在了斯大林格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