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稱“皇帝”開始,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遜位為止,

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一共誕生了1000多位皇帝。

刨除其中的邊疆少數民族政權、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等“非正統”政權後,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大約在494人。

這其中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樣流傳千古的佼佼者,

自然也誕生了各色各樣的“奇葩”。

比如以“木匠皇帝”稱號出名的明熹宗朱由校,“成功的文人失敗的君王”的南唐後主李煜。

還有今天的主人公則是“佛系皇帝第一人”的唐睿宗李旦。

可笑成就背後的李唐辛酸史

現在去百度百科上查詢唐睿宗李旦的生平,赫然可以看到在”主要成就“這一欄裡的八個字:

兩即帝位,三讓天下。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但仔細去研究李旦生平,他雖然兩次登基,

背後卻仍然有著政治角逐之後權衡利弊的痕跡。

所以這已經很可笑的主要成就可能還得改一改:兩即帝位,五讓天下。

公元662年,李旦出生。

作為皇后的第四個兒子,前面還有三個哥哥的情況下,

皇位似乎怎麼看都不會落到李旦頭上。

李旦也是以一個閒散親王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

平時就是寫寫字、看看書、研究一下音律,再聽大師們講講經。

但架不住李旦他們有一個能幹的母親。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在廢了兩任太子、又拉下一個皇帝以後,

武皇后終於將目光放到了自己這個最小的兒子身上。

公元684年,李旦登基,成為唐朝的第五位皇帝。

李旦不愧是聽多了講經的人,他深知武皇后讓自己稱帝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夠聽話。

於是在登基這一天,李旦很誠懇地對百官說:

雖然如今我當了皇帝,但我什麼都不懂,凡事還是要靠母后來決斷,反正二聖臨朝那麼多年了,不如就還請母后繼續聽政。

話雖然是對百官說的,但真正的聽眾卻只有武皇后一人。於是武皇后表示:既然你這麼上路,那我就不客氣了。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這是李旦的第一次登基,也是他第一次讓出李唐的天下。

當然,有了第一次,後面再讓就不難了。

四年後,武皇后改唐建周,李旦請求母親從簾後走到幕前,

並請賜自己“武”姓,這是第二讓;

再八年,武皇有心給大周朝立皇太子,

人選有武承嗣、武三思、後來的中宗李顯,和李旦自己。李旦再一次讓了,

請封自己為相王,且能長居宮中,變相的軟禁自己,這是第三讓。

“五讓天下”中的“三讓”,都發生在武曌年富力強、對朝政的幾乎全面把控時期。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在這一時期,因為高宗時代持續多年的二聖臨朝制度,使武曌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掌控要強過自己的幾個兒子,

所以李旦的“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得已,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畢竟像李顯那樣因為一句話被廢為廬陵王,舉家貶出長安,也太不明智了。

神龍政變,一心為兄長做嫁衣裳

公元705年,武曌已經82歲。

晚年時期的大周武皇也漸漸沉迷享樂,

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對朝政的把控也相對減弱。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於是在這年正月,李顯、李旦在朝臣的幫助下包圍武曌常年居住的集仙殿,

逼迫武皇退位。

武皇退位第四天,李顯就正式復位為皇帝。

又因為李旦在本次政變中的鼎力相助,

李顯表示要冊封李旦為“皇太弟”。

多年的如履薄冰生涯,令李旦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不妥:雖然李顯嫡長子李崇潤已死,卻還有三個庶子;即便不考慮庶子,卻還有一位韋皇后始終虎視眈眈。

於是,李旦婉拒了皇帝兄長的厚愛,

辭了“皇太弟”的稱號,這是四讓。

五年後,李旦一定會為當時自己的智慧感到驕傲。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因為就在公元710年那一年,

韋皇后毒殺中宗李顯,妄圖效仿自己的婆婆武曌臨朝稱制。

如果當年李旦沒有婉拒,那韋皇后首先要弄死的肯定是自己。

也因為這第四讓,李旦才得以在710年的唐隆政變後重登帝位。

最讓李旦後悔的一讓

唐隆政變的受益人雖然是李旦,主要決策者和出力者卻不是他,

而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鑑於二人的功勞,在登基後,

李旦冊封李隆基為皇太子,而太平公主的食邑則增加到了萬戶,

成為唐朝公主之最。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至此,一母同胞的兄妹五人,只剩下李旦和太平。

無論是出於血緣的惺惺相惜,還是擁立自己稱帝的大功,

都決定了李旦對太平公主的格外重視和優待。

譬如宰相們奏對時,李旦總要問他們“這件事跟太平公主商量過了嗎?”

一旦太平公主進宮,李旦都要邀請這個妹妹,跟自己坐在一起談上一段時間;

而太平沒有上朝時,李旦就會派宰相去長公主府詢問她的意見。

但來自兄長的厚愛和退讓,只是讓太平滋生出更強的權利慾望。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當李旦發現自己的太子和自己的妹妹,

互相將對方視為政敵、且欲置對方於死地時,

形勢已經不可收拾。

於是,在公元712年,

在太平公主的屢次反對下,李旦禪位於李隆基;

又擔心李隆基一上位就會對太平不利,雖稱太上皇卻仍舊把持了三品官員及以上的任命,相當於朝政仍然在李旦手中。

李旦一心想在太子和妹妹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如果說之前四次讓出天下,是被迫、無奈的話,

只有這一次是他主動的,卻也是最讓他悲憤痛苦的。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遭誣告涉嫌謀反,被李隆基賜死於長公主府。

又三年,李旦病逝。

結語

李旦的廟號是睿宗。

睿者,可以作聖曰睿;深思遠慮曰睿。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雖然這其中有李隆基為父親粉飾太平的原因,但李旦的一生,確實可以稱得上是深思遠慮的。

在武皇帝一手遮天時,他勉力儲存自身;在形勢有變於己有利時,他又能抓住機會奮力一搏。

唯一能讓他在臨死前放不下的,大約只有費心處理李隆基和太平的關係,卻失敗了這一件事上。

2次登基的李旦:回憶自己5次讓出皇位的一生,內心不禁悲憤交加

如果不是他兩邊都不想傷害,

太平公主可能就不會被“密告”謀反,李隆基也不用揹負“設計”長公主的罪名。

能讓他悲憤交加的,唯此一事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