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最後為何反對曹操加封九錫?

公元212年,曹操想要進爵國公、加封九錫,更進一步。但就在曹操滿心歡喜的時刻,荀彧的當場反對給了他當頭一棒。

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最後為何反對曹操加封九錫?

《三國志·卷十》有載,“(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這麼老功臣的反對,使得曹操想要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一事難以進展下去,因此曹操心中有所不平。在同年進攻東吳的孫權時,平常都留在大後方籌備的荀彧,被曹操叫到譙郡勞軍。等荀彧到達後,曹操把他扣留在軍中。

等曹軍進至濡須,荀彧因病而留在了壽春,最後憂慮而亡。

《三國志》有載,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 。。。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

但是,在范曄《後漢書·荀彧傳》,以及裴注引《魏氏春秋》中的不同,荀彧在反對曹操後,被曹操所不喜,並送給了荀彧一個空食盒。曹操這是在向荀彧說,現在他的大後方已經穩固,就算沒有荀彧在也一定安定。

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最後為何反對曹操加封九錫?

而你荀彧要吃飯,我曹操送你一個食盒,而裡面卻沒有飯菜。這麼一來,食盒就沒有能夠發揮其原本的作用,最後該怎麼辦你荀彧自己掂量。

《魏氏春秋》有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荀彧見到這一個空食盒,心中也明白了曹操的心思,更知道曹操欲要加封九錫一事已經不是他能夠阻止的了。於是,便喝了毒藥酒而亡了。

儘管對於荀彧的死亡不盡相同,但其中的共同點,就是荀彧都反對曹操進爵,最後才導致曹操惱羞成怒的。那麼,荀彧輔佐曹操這麼多年,為曹魏的勢力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何會在關鍵時刻,直接出面反對曹操呢?

其實,荀彧之所以反對曹操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主要就是荀彧一直忠於漢室。而荀彧之所以輔佐曹操,也是曲線救國,待時而動的一種手段而已。

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最後為何反對曹操加封九錫?

荀彧和關羽一樣,都是那種忠於漢室的人。在漢靈帝駕崩後,天下大亂,各諸侯相互兼併。當時,董卓率領西涼軍入京,禍亂朝綱,東漢其實已經是名存實亡了。而擺在這些忠於漢室的人面前的主要問題,就是以何種方式去挽救漢室。

而對此,皇甫嵩選擇的是忠於皇命。皇甫嵩是東漢的名將,手上掌握著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軍隊,而且威望極高。當時董卓十分忌憚皇甫嵩,於是他以漢帝的名義來徵召皇甫嵩為城門校尉,實則是為了解除皇甫嵩的兵權。

皇甫嵩忠於皇命,儘管知道這是董卓的陽謀,但還是選擇了遵從。也因此,漢獻帝丟失了一股有生力量,也助長了董卓的囂張氣焰。而後來的司徒王允,以及朱儁等人,依舊沒能夠力挽狂瀾。

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最後為何反對曹操加封九錫?

當時的漢室之名被權臣所竊,荀彧也是看到了皇甫嵩,以及王允等人的道路不成功之後,選擇了擇所歸附,待時而動。也就是說,荀彧選擇的是曲線救國,想要先依附在一個有實力,而且對漢室也比較認可的諸侯麾下,出謀劃策幫助這一諸侯壯大,成為保護漢室的力量。

等到時勢穩定之後,再利用時機來取代這一諸侯,從而真正的匡扶漢室。縱觀當時的眾多諸侯,荀彧最初選擇的是袁紹,但可惜的是袁紹並沒有匡扶漢室之心,而且優柔寡斷,難以成事。

相對的,曹操當時的確是忠於漢室,在勢力弱小的時候,就敢率軍和董卓一軍對戰。至於劉備,當時還是無名之輩,荀彧也不認識他。所以,荀彧最後還是選擇了依附曹操。當荀彧前來投靠時,曹操還很高興的他是“吾之子房”。

《後漢書·荀彧傳》有載,“見漢室崩亂,每懷匡佐之義。”

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最後為何反對曹操加封九錫?

荀彧這一位“王佐之才”的到來,一定程度上也壯大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舉薦了戲志才,郭嘉等謀士。而且還向曹操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謀劃,而這一謀略,並不是說荀彧不忠於漢室。

恰恰相反,當時漢帝流離失所,周邊都是野心之輩,如果落入他人手中,漢獻帝之命並不擔保。這麼一來,還不如讓曹操去迎天子,就算是情況再壞,也有迴旋之地。

但可惜的是,隨著曹操的實力壯大,曹操的野心也逐漸變大,開始有了取代漢室的心思。而且,隨著三分天下,孫劉的聯盟,讓曹操一時間也難以平定天下。荀彧在其中看不到希望,在年紀越來越大之後,也不免有了悲觀的想法。

最後,荀彧反對了曹操,也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