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請6天假回家,朱元璋:准奏!7天后大臣回來,朱元璋:拖下去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中庸》

“誠信”是儒家的中心思想,為人處世當以誠為先。《說文解字》中解釋了“信”的由來:“人言為信”,程頤也認為“以實之謂信。”在古代,儒家思想高度發展的情況下誠信就成了一個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不論是做官還是經商,沒有誠信都會“寸步難行”。

大臣請6天假回家,朱元璋:准奏!7天后大臣回來,朱元璋:拖下去

在當今社會,如果沒有誠信最多就是丟了工作,被人口舌說道兩句。但是在古代封建王朝,不守信卻有可能惹來殺生之禍,為什麼會這麼嚴重?真的有這種事情發生嗎?

在明朝初年,太祖洪武年間(1368-1398),就有這樣一位大臣,因為請假回家辦事,只請了6天假,卻耽擱了7天,卻因此被朱元璋下令處死。這位倒黴的大臣是誰?事情背後的真相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大臣請6天假回家,朱元璋:准奏!7天后大臣回來,朱元璋:拖下去

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朱元璋剛剛清洗了一波開國功臣,其中就有丞相胡惟庸和韓國公李善長。和這兩位文官之首一同被清洗的還有諸多官吏,朝廷一下子就缺了很多官職。於是這一年的科舉,朱元璋錄取了大量計程車子,其中就有江蘇無錫的舉人周衡。

周衡字士平,號養浩,出自與《孟子》的:“吾善養吾浩然正氣。”他本人更是一身正氣,為官敢於直言弊政。朱元璋看重了他的清正廉潔,於是提拔他為右言正御史,是一個諫官,負責監督百官的行為道德,以及給朝廷的大小事件提出建議。

大臣請6天假回家,朱元璋:准奏!7天后大臣回來,朱元璋:拖下去

在康熙年間無錫人黃蛟的《西神叢語》中,記載了周衡和朱元璋的一則故事。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稱帝,為了與民休息同時也為了恢復經歷戰亂的中華大地,朱元璋下旨免除了江南各地的賦稅。這一旨意在當時既深得民心,也為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是隨著大明這座戰爭機器的執行,國庫慢慢開始縮水,朱元璋於是又把目光放在了富庶的江南。在公元1383年,朱元璋下詔開始徵收江南地區的賦稅。作為言官的周衡於是站出來勸諫,他認為朱元璋當初免除賦稅,現在又重新徵收,是出爾反爾,作為皇帝更不能沒有誠信,失信於民。周衡的一番言論,句句站在情理之上,讓朱元璋一時無法反駁,啞口無言,卻又不好發作,只能暗自記下這件事。

大臣請6天假回家,朱元璋:准奏!7天后大臣回來,朱元璋:拖下去

不久之後,周衡上書想要回家祭祖掃墓,朱元璋大方批假。周衡請假六天,卻因為家事多耽擱了一天,用了七天時間才回到京城。這本來也就是一件小事,皇帝按理最多申飭一頓就可以了,但是朱元璋卻想到了不久前周衡說自己的話。

大臣請6天假回家,朱元璋:准奏!7天后大臣回來,朱元璋:拖下去

口口聲聲說著“仁義禮智信”,讀《論語》、《孟子》,自己卻不守誠信,朱元璋越想越氣,於是直接下令將周衡退出午門斬首示眾。正所謂“伴君如伴虎”,“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周衡在死前究竟是何想法,現在也不得而知了,但是在封建社會公然挑釁皇帝的威嚴,一般都難有好下場,即使是“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魏徵,在死後也被李世民挖墳洩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