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大疑案:康熙臨死前,到底是準備將皇位傳給誰

雍正帝胤禛(1678~1735)作為清兵入關之後坐鎮中原的第三代皇帝,真真是一代明君。在其在位的十三年期間,他從不懈怠, 勤於政務,任賢任能。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遠遠離不開雍正帝在其中承前啟後的作用。

但關於他繼位登基這一事,卻一直都令後人猜疑不已。不少的學者始終都認為雍正帝是篡位登基,但也有不少的學者認為,是康熙欽定雍正即位。而在這眾說紛紜之下,雍正即位之謎也就成為了清史研究之中的重大迷案之一。

清初三大疑案:康熙臨死前,到底是準備將皇位傳給誰

同時他也成為了“清初三大疑案”之一。而“雍正奪嫡”這一疑案也成為了清初三大疑案之中,分歧算是最大的一個疑案。

一、康熙死後,雍正矯詔

那麼,這位嚴厲而又剛猛的皇帝到底是如何繼承皇位的?目前的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盜名改詔”說。說是雍正帝將康熙遺詔之中的“皇位傳十四子”改成了“傳位於四子”。但實際上,雖說這個說法是最受歡迎的,但其實這也是最站不住腳的。

清初三大疑案:康熙臨死前,到底是準備將皇位傳給誰

因為在清代的制度之中,皇子之前一定是要冠上“皇”字的。如“皇三子”、“皇四子”等等。有了“皇”字打底,自然不可能出現什麼烏龍。其次,滿清慣例是重大的文書都必須是“滿漢合用”。也就是說必須既用漢文,又用滿文。

像是傳位詔書這樣的重大檔案,自然是滿漢合用的。雍正帝可以改了漢文,也不可能篡改滿文。更不用說遺詔的原文是:

清初三大疑案:康熙臨死前,到底是準備將皇位傳給誰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 卯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裡連最基本的“傳位”什麼的都沒有出現。於是我們可以斷定,所謂的“盜改名詔”事件根本就是空穴來風。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詔書都出現了,那為什麼還說雍正帝是篡位呢?

清初三大疑案:康熙臨死前,到底是準備將皇位傳給誰

二、康熙遺詔竟然是假的?

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我們現在看到的康熙遺詔其實是康熙去世之後寫成的。所謂的《康熙遺詔》完全就是雍正帝命隆科多私下“撰寫”起草的作品,而這樣一來就能解釋為何雍正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即位的態度了。

至今在臺灣中研院的史語所之中還儲存著康熙六十一年(1722)11月至12月28日滿文版的《上諭檔冊》75件,而其中一件的內容就是:

清初三大疑案:康熙臨死前,到底是準備將皇位傳給誰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諸阿哥等奏:恭閱尚書隆科多撰書《遺詔》。奉旨:是。著交內務府、翰林院會同撰寫。”

由此我們可見,康熙在去世之前胤禛和隆科多等人都未能拿出遺詔來。而是後來由隆科多率先將康熙下令由“皇四子繼承大統,即皇帝位”的遺言給“口述”出來的。當然也是隆科多,起草了所謂的《康熙遺詔》。

清初三大疑案:康熙臨死前,到底是準備將皇位傳給誰

而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6日宮內宣讀那份《康熙遺詔》,雖說是由內務府以及翰林院共同撰寫的。但實際上,底本卻是出自於隆科多之手。至於隆科多到底是受了雍正的命令,還是真“康熙遺詔”,我們就說不清楚了。

小結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雍正奪嫡依舊還會是一個謎團,並且沒有意外的話他會永遠成為一個謎團。因為康熙臨死前,他到底是明確表達了要傳位給四阿哥,還是或者根本就沒來得及說出自己要傳位給誰這一點。

清初三大疑案:康熙臨死前,到底是準備將皇位傳給誰

我們很有可能要以後乘坐時光機,恰好穿越到那個節點才能知道了。但私以為,康熙帝原意並不是傳位給雍正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只不過後來隆科多直接控制了暢春園的局勢,才能順利使用“康熙遺詔”將雍正捧上位。

本文由慣讀史今原創撰寫,感謝你的關注,帶您一起漲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