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土地改革 推進城鄉融合

6月17日,總投資11。5億元的“連樟新思路”改革成果示範帶“融城灣”一期專案開工儀式在城樟淡地村舉行。該專案將打造以親水、富民、康養等為主題的民宿組團產品,建成後可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基礎收益(保底分紅)和增值收益(運營分紅)兩部分收益。專案的實施將為連樟樣板區土地改革先行探路,進一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2019年12月,連樟樣板區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今年4月《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東廣清接合片區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提出試驗區要聚焦試驗任務進行改革探索,率先建立起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全國提供城鄉融合發展樣本和可複製、可推廣、利修法的典型經驗。

自連樟樣板區被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以來,英德堅持一手抓改革試驗、一手抓專案建設,“兩手抓,兩手硬”,明確“四融合一保障”的改革思路,錨定7項既定改革任務,全力推進交通先行、產業帶動、文旅農旅融合、環境提升等方面專案建設,集全市之力推進連樟樣板區改革發展,努力探索新時代“英德經驗”,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城鄉融合發展經驗。

●南方日報記者 陳詠懷 通訊員 黃振生

產業專案帶動

加快城鄉要素自由流動

“連樟新思路改革示範帶專案”由華地行集團分3年投資建設,結合政府的生態村打造、飛來峽庫區環境整治、基礎設施與景觀建設等投入,專案總投資11。5億元。一期“融城灣”專案建設投資1。5億元,重點打造以“親水”為主題的珠田、塘基頭區域庭院式民宿,以“富民”為主題的淡地區域研學酒店式民宿,以“康養”為主題的大夥嶺區域度假型民宿等3個民宿組團產品。

該專案透過地合網平臺的“小庭院”宅基地合作共建模式,實踐落地包括“建立農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退出轉讓農村權益”“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改革試驗任務。

“要充分發揮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推動舉措創新、機制創優、成效創實,積極打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連樟標準’。”英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連樟樣板區辦公室副主任陳遠忠表示,英德將透過發揮試驗連樟樣板區的影響力,加強產業扶貧專案規劃,引導和推動更多產業專案落戶,進一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為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內在動力。

目前,連樟樣板區以連樟村果菜茶省級農業產業園和省級特色小鎮為重要載體和平臺,加快構建產業帶動村民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產業融合,促進城鄉產業同興。園區規劃以連江口鎮為中心,輻射帶動黎溪鎮和下太鎮,推動20個重點專案建設,帶動農戶7000餘戶實現就業和增收。目前,已完工的有17個專案,其他3個專案正加快推進。

此外,英德建立“財政資金+專案撬動”機制,在連樟果菜茶省級產業園建設過程中,透過財政補助1億元,撬動其他社會資金投入園區產業專案建設。截至目前,產業專案建設累計投入資金約2億元,撬動企業投入資金約9000萬元。另外,建設“一村四社”體系,以“三起來”促“三變”(“三起來”即農民組織起來、資源彙集起來、產權交易起來;“三變”指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東),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沉睡閒置資源,激發內生動力,如淡地村小組在農村資產活化、資源資產交易中率先取得了一定突破。

一體規劃建設

推動城鄉設施服務深度融合

在大力推進連樟樣板區建設過程中,生態茶葉深加工、麻竹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等產業專案相繼落地,為曾經的貧困村連樟村後續發展帶來了持續動力。而5G訊號、24小時銀行、連樟客廳、嶄新民居等基礎設施,則讓連樟村面貌一新。

英德以“生態宜居”為目標,統籌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實行一體規劃、一體建設、統一管理,推動城鄉面貌大提升、大轉變。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圍村至英德市連樟南粵古驛道路口完成整治,兩條路將連江口—連樟—大圍—黎溪—連江口串聯,形成連樟樣板區旅遊環線。將連樟樣板區建設專案整體打包納入清遠市重點建設專案統籌推進,為樣板區交通建設專案等開通綠色通道;美麗鄉村建設方面,連樟樣板區共有124個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累計完成村道建設50。21公里,完成農村巷道硬底化62公里,117條村被納入美麗鄉村建設。

英德還著力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權益平等化。在連樟村建成連樟健康服務中心,實現遠端專家診病治病,基本醫療保障、救助覆蓋率100%;開通校車接送解決上學難問題;投放安裝政務服務一體機,開通108項便民服務,實現了群眾辦理基本政務服務不出村。

強化黨建引領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連樟樣板區緊緊圍繞打造全國基層黨建示範片區這一目標,全面增強黨的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連樟村探索採用“黨總支部+直屬支部+核心支部”模式設定黨組織,並逐步形成“1+N”模式調整最佳化全市鎮村黨組織設定。同時,探索實行縣、鎮、村“三包三聯”聯絡服務群眾工作機制,搭建“黨總支部+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小組”三級黨建網格,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連樟村黨總支書記陸飛紅介紹,連樟村推行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精準建立“民生微實事”清單,及時收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黨員開展訂單式、組團式、上門式認領完成“微服務”,解決微小實事169件,幫助17戶村民貸款107萬元發展生產。最佳化升級黨群服務陣地,建成集“四點半課堂”、老年人飯堂、兒童樂園等13個功能於一體的黨群活動中心,解決留守老人、兒童照顧難等問題,村黨組織在群眾中的認可度明顯提升,村民更加信賴、更加支援黨組織。

“以前村幹部來到家門口我都不願意開門,現在我有空就喜歡去黨群服務中心和他們聊聊天,瞭解村中未來的發展方向。”村民陸奕標說。

英德還在樣板區高標準完成連樟鄉村振興學院建設,探索創設具有連樟特色的培訓課程,努力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智力支撐;探索建設“黨群議事廳”,定期向群眾通報村中大事和黨組織服務群眾、解決困難的情況,並將“四議兩公開”在村組一級延伸覆蓋,最大限度爭取群眾對連樟樣板區改革建設工作的支援,不斷提高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探索“一村四社”體系

啟用農村“沉睡”資源造富於民

端午假期,位於城樟社群淡地村小組水庫庫灣半島上的民宿迎來了一大批遊客。在原生態的水面、溼地、山林、稻田中,遊客享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寧靜。

淡地村是水庫移民村,集體搬遷至新村後,原本低窪的舊村有大量閒置房屋,未能產生任何經濟效益。2020年,按照《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等政策指引,英德以淡地村為試點,探索以“一村四社”為切入點的鄉村振興體系建設,整合農村現有資源,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其中“一村”是指行政村(自然村)及集體經濟組織,“四社”是指其內部的資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費合作社。

透過這一體系,村民可以將閒置的資金、房屋、土地等作價入股,由合作社統一調配、運營,合作社透過資金互助收益、資產經營收益、農資和生產資料集中採購收益等多種方式盈利,“沉睡”的資源“甦醒”過來。

淡地村小組長鄧聰敏介紹,目前村中80%的閒置資源已加入合作社,並透過招商引資,開發打造龍船渡農旅結合觀光旅遊綜合體、精品民宿、澳洲堅果種植產業等專案,“這些專案的建設,不僅帶旺了當地人氣,為村集體帶來了經濟增收,還大大提升了當地群眾的居住環境,帶動40多名剩餘勞動力就業。”

如今的淡地村,觀光旅客絡繹不絕,由舊村落改造而成的原生態精品民宿群落臨水而立,河對岸成片成林的堅果樹鬱鬱蔥蔥,迎風搖曳。淡地村民依託“一村四社”體系,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每到年底還能拿到一筆分紅,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