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還給岳飛平反,為何北伐仍失敗

公元1162年7月20日,宋太祖之子趙德芳的後代,宋孝宗趙昚登基稱帝。宋朝皇位在太宗一脈傳遞了100多年後,因趙構沒有皇子回到了宋太祖趙匡胤一脈手中。

宋孝宗趙昚為南宋最有作為的君王!他登基後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打擊腐敗,整頓吏治。在經濟上多次減輕民眾負擔,在軍事上給岳飛平反,還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重啟對金朝的北伐。在宋孝宗的努力下,宋高宗時期相對汙濁的政治空氣一掃而空,宋帝國軍民摩拳擦掌,準備對金朝展開軍事行動。

然而,雖然宋孝宗本人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準備平反,還親自給岳飛冤案平反提振士氣,但宋孝宗的隆興北伐卻是虎頭蛇尾的北伐。公元1163年四月,宋軍在張浚等名將的帶領下集中兵力,向金軍展開進攻。但到了1164年十一月,宋帝國政府就和金朝簽訂和約。宋帝國的北伐以失敗而告終。

如果說宋高宗的妥協主義路線害死了岳飛,還干擾了宋朝的北伐。而宋孝宗上臺後執行的和宋高宗完全相反的主戰路線,那宋孝宗的北伐為何以失敗而告終呢?

宋孝宗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還給岳飛平反,為何北伐仍失敗

上圖_ 嶽鄂王像(《南陵無雙譜》) 岳飛像

第一,宋高宗退位後對宋孝宗北伐造成干擾。在朝廷中,宰相史浩不贊成宋孝宗北伐,對金朝求和的大臣大有人在。這在客觀上對宋孝宗的北伐形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雖然宋孝宗是宋太祖的後代,但宋高宗卻是宋孝宗登上皇位的“推薦人”。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公元1127年,趙構在商丘登基稱帝,建立南宋政權。緊接著,趙構君臣一路向南逃跑,直至抵達杭州才站穩腳跟。

趙構有一個兒子,名叫趙旉,但趙旉在1129年受驚嚇去世了,享年3歲。趙旉去世後,宋高宗面臨無後代繼承皇位的危險。在大臣的勸說下,趙構決定從宋太祖的後代裡挑選孩童送入宮中,作為皇位接班人進行培養。經過趙構的反覆挑選,宋太祖三子趙德昭的後代趙昚成為趙構心中滿意的人選。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趙昚正式被立為皇子。

宋孝宗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還給岳飛平反,為何北伐仍失敗

上圖_ 宋高宗趙構(1107年-1187年)

趙昚是孝順的晚輩,雖然趙構不是趙昚的親生父親,但趙昚卻把趙構當成自己的親生父親。公元1161年,金軍大舉南下,趙昚主動向趙構請戰,希望在趙構親征時隨駕保護父皇。趙昚的這一舉動讓趙構大為高興。到了1162年,趙構主動退位當太上皇,趙昚正式登基,宋帝國皇位在宋太祖離奇去世,宋太宗登基100多年後就回到了太祖一脈的手中。

然而,已經退位的趙構卻是一個“閒不住”的太上皇,他時不時干擾宋孝宗的治國路線。就拿北伐這件事而言,雖然宋孝宗一直主戰,很想去收復失地,但宋孝宗向趙構提到北伐這件事,趙構就很生氣地說:“等我去世之後,再提北伐這件事。”

宋孝宗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還給岳飛平反,為何北伐仍失敗

上圖_ 史浩(1106年10月4日—1194年4月27日),字直翁,號真隱

除了趙構以太上皇的身份干擾宋孝宗,南宋朝廷中的右相,宋孝宗的老師史浩也不同意打仗。史浩和秦檜不同,秦檜是鐵桿求和妥協派,而史浩在主觀上是想收復失地的。但在史浩看來,宋孝宗登基後的南宋並不具備收復失地的條件,南宋的軍力還不夠強大。南宋需要暫時維持偏安一隅的情況以增強國力。等到宋帝國的國力強大了,再提北伐的事情也不遲。

對於史浩的看法,一心收復失地的宋孝宗和主戰派大臣張浚並不認可。宋孝宗北伐之後,史浩還想盡一切辦法干擾宋孝宗和張浚的北伐。比如,在宋軍吳麟部橫掃關中平原的金軍之後,史浩竟然勸說宋孝宗,迫使吳麟部撤出關中平原。由於主和派和宋高宗在客觀上對宋孝宗和主戰一派的大臣形成或多或少的制約,使得南宋不能集中精力做好北伐的準備。

宋軍北伐期間,史浩又錯誤引導宋孝宗的指揮行動。在宋軍北伐失利之後,主和派又跳出來,建議宋孝宗簽訂新的宋金和約。因此,趙構、宰相史浩和主和派的制約和阻撓,成為宋孝宗北伐準備不足,乃至北伐失敗的重要原因。

宋孝宗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還給岳飛平反,為何北伐仍失敗

上圖_ 金兵的五方八卦旗,合五色為一面旗

第二,宋孝宗沒有協調好宋軍兩位指揮官的矛盾,導致兩支宋軍作戰無法協同配合,最終讓北伐失敗。

北伐開始後,金朝一度不知所措。換句話說,金軍被宋軍的進攻打了個措手不及。

宋軍的北伐由兩位將領指揮,一位是大將李顯忠,他的部隊攻打今天的安徽省靈璧縣,另一位大將是邵宏淵,其指揮部隊攻打虹縣(位於今天的安徽省五河縣雙廟鄉)。

李顯忠是陝西人,其一家200多人被金軍殺害,這使得李顯忠和金朝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在李顯忠的指揮下,宋軍勢如破竹,攻克了靈璧縣。邵宏淵指揮的宋軍進攻虹縣,李顯忠帶領在靈璧縣投降的金軍俘虜親自去勸降,讓虹縣的金軍放下武器。

宋孝宗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還給岳飛平反,為何北伐仍失敗

上圖_ 隆興北伐

李顯忠一心一意為國打仗,邵宏淵卻嫉妒李顯忠的軍事才能。李顯忠打靈璧縣,邵宏淵沒有配合。邵宏淵打虹縣,李顯忠就配合邵宏淵的行動。雖然李顯忠以北伐大局為重,沒把邵宏淵的“小心眼”放在心上,但邵宏淵的“小心眼”卻越來越厲害。宋孝宗下詔嘉獎李顯忠收復靈璧縣,邵宏淵就把李顯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經歷了最初的潰敗之後,金軍很快向宿州展開反撲。李顯忠指揮部隊死守宿州,和金軍展開激戰。就在李顯忠部的宋軍和金軍鏖戰的之後,邵宏淵卻在一旁按兵不動,眼睜睜地看著李顯忠的部隊全軍覆沒。

宿州失守了,宋軍的北伐以失敗而告終。整體來看,宋孝宗在北伐中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沒有團結好前線將領。協調好將領之間的關係。邵宏淵為嫉賢妒能的將領,將這樣的將領派到前線就是給宋軍北伐拖後腿,而北伐這樣的進攻作戰就需要前線諸將領團結一致,共同作戰。而前線將領的團結是一個國家的軍隊能否打敗敵人的至關重要因素。

宋孝宗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還給岳飛平反,為何北伐仍失敗

上圖_ 霍去病 西征雕像

前線將領團結一心打勝仗,這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戰,霍去病和衛青兩人互相配合,取得了漢帝國成立以來北伐匈奴的最輝煌勝利。公元629年到公元630年的唐軍橫掃東突厥之戰,唐軍6路大軍在李靖、李績等將領的指揮下互相配合,對東突厥軍隊形成強有力的牽制,最終一戰滅亡東突厥。

公元756年的香積寺戰役,唐軍、回鶻部隊、阿拉伯僱傭軍和于闐、南詔等國的部隊組成聯軍,在郭子儀、李嗣業等將領的指揮下襬成前中後三支作戰分隊,雖然聯軍部隊隸屬於不同的國家,但各國聯軍在相對應將領的指揮下各司其職,最終取得了殲滅安史叛軍8萬人的輝煌勝利。

宋孝宗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還給岳飛平反,為何北伐仍失敗

上圖_ 郭子儀(697年-781年)

和漢軍漠北大戰、唐軍滅東突厥之戰和香積寺戰役形成鮮明對比,宋軍在隆興北伐的行動中,前線各個配合度遠遠不如漢軍和唐軍。雖然李顯忠配合邵宏淵勸降虹縣的金軍,但邵宏淵卻極不配合李顯忠的行動。

李顯忠打靈璧縣,邵宏淵不去支援。面對李顯忠和邵宏淵的矛盾,宋孝宗只是單方面褒獎李顯忠,但宋孝宗並沒有協調兩位將領之間的矛盾,以至於兩人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給北伐拖了後腿。

而宋孝宗任用嫉賢妒能的邵宏淵配合李顯忠打仗,也反映出宋孝宗用人的戰略眼光是不如漢武帝、唐太宗等取得漠北大戰和進攻東突厥之戰大勝的兩位傑出帝王。宋孝宗的能力與漢武帝、唐太宗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宋孝宗重用張浚、虞允文等名將,還給岳飛平反,為何北伐仍失敗

上圖_ 趙昚(shèn,1127年-1194年),宋孝宗

如果宋孝宗用人能更高明一些,還能協調好前線將領的矛盾,讓前線將領團結一心共同對敵,宋朝的隆興北伐,其結局或許是另一個方向。

雖然隆興北伐失敗了,但宋孝宗仍然重用虞允文等大臣,繼續練兵備戰。但由於虞允文在宋軍練兵備戰的關鍵時刻不幸去世,直至宋孝宗退位,宋軍北伐收復失地的目標都沒有實現。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宋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