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大軍攻進了孫吳地盤,火燒連營700餘里劉備受到致命的打擊,同年死在了白帝城

公元221年七月,劉備出動了號稱八萬大軍東下三峽要為關羽報仇,重新奪回荊州,陸遜奉命領五萬大軍進行抵抗,他一上任就覺得有點麻煩,因為部下不服從他指揮,大敵當前,劉備來勢洶洶,東吳兵將卻對統帥陸遜反而擺架子,撂挑子,碰上平庸之輩,或者束手無策,或者意氣用事使矛盾激化,局面反而會更加糟糕,在這考驗主帥凝聚人心本領時刻,作為孫吳主帥級名將季軍的陸遜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陸遜的應對之法就是三個字"講政治",他把眾將召集起來。上了一堂思想教育方面的課。講話稿史書上有記載《三國志.陸遜傳》:”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將對也,諸君並荷恩,當相繼母,共剪此路,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僕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任其事,豈復得此。軍令有常,不可犯矣。

劉備的大軍攻進了孫吳地盤,火燒連營700餘里劉備受到致命的打擊,同年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

這段話的意思是劉備是一個強勁的對手,連曹操都有點怕他,現在已經入侵了我們國家,諸君現在卻不聽指揮,很不講道理,我雖然是一介書生,可是受命為主上,孫權任命我來當主帥,不是你們隨便欺負的物件。如果繼續不聽招呼,繼續亂來,恐怕我就要對你們不起。有禮有節。軟中有剛。既有說服力,又有震懾力。聽了以後眾將官開始收斂起來,於是陸遜開始思考他的作戰方針。早在劉備的大軍攻入孫吳的地盤之前,陸遜就普經在三峽的東段地區鎮守,他對這一段地區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加上他對敵軍的深入瞭解,他制定的戰略方針“

擴大空間。誘敵深入。拖長時間,伺機制敵。”

你不是兵力比我強嗎?我就儘量地引誘你深入,擴大了空間以後。你的兵力必然就要分散,你在前線作戰部隊的人數就會減少,這下力量的對比會出現變化。另外我還要儘量拖長時間,因為你現在軍心團結一致,而且你的精力也非常旺盛。但是我就要拖到你整個大軍,你的精力消耗殆盡的時候。找機會突然一招制服你,實際上就是後發制人的意思。七月下旬劉備的大軍進入三峽東段,開始攻進了孫吳的地盤,先後攻佔了巫縣和秭歸縣。在秭歸縣劉備大軍停留下來。他要做各種各樣的準備要休整,直到公元222年的二月間,劉備正式開始大舉進攻,他這個時候的陣型是水路,水軍和陸軍一共三路,居中的水軍,水軍的主帥叫吳班和陳式,這是充當主力。長江北岸,沿北岸推進的陸軍是一路。抵禦從側面的進攻,劉備就和南岸陸軍的機動力量在一起。三路大軍一起向前推進,

劉備的大軍攻進了孫吳地盤,火燒連營700餘里劉備受到致命的打擊,同年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

孫吳的軍事要塞叫做夷陵,在這個地方雙方進行了第一次的戰鬥。劉備大軍以及水軍為主力,在兩側陸軍的掩護之下,從平緩柔軟的沙灘江岸迅速地登陸,向夷陵縣城發動猛攻,陸遜進行抵抗之後,主動進行戰略撤退。於是劉備就攻下了夷陵縣城。首戰第一戰好像是劉備佔了上風,但是劉備繼續向下遊推進的時候卻遭到了孫吳軍隊的猛烈的抵抗。劉備就不得不斷地留下兵員,不斷地建築起營寨,來保護自己後方的通道。因為要保證後方的後勤供給。同時萬一軍情變化可以往後退。所以不斷地留兵,不斷地修營寨,營寨越來越長。後方留下的營寨最後形成了史書上說的連營700餘里。這麼一個不利的態勢。

虓亭以前叫虎牙山。他的岸上這一片是個丘陵起伏。變動比較大的一個區域,而且草木叢生,如果在這個地方進行大部隊屯兵的話,一個是行動開展受限,不能夠快速地移動。二就是因為草木叢生,容易遭受火攻。但是更深的玄機還藏在江岸之下。虎牙山這個地方有將近三華里的江岸,完全是堅硬筆直的山岩一直插到江而。高度大概有將近100米左右。不光是山岩,在江流之下也有玄機。這個地方的江面急劇收窄,大概最窄的地方是700米左右,比上游最寬的江面窄近二分之一。江面一窄江流就洶湧,水流非常湍急。這個地方古代暗礁叢生,是有名的千年險灘,就叫做虎牙灘。以前船在這個地方十有八九搞不好就翻船,上個世紀60年代。國家清理長江航道,用炸藥把這個地方的險灘全部炸掉,這個地方才通行無阻,

劉備的大軍攻進了孫吳地盤,火燒連營700餘里劉備受到致命的打擊,同年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

劉備不是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相互支援相互聯絡的態勢被徹底打破了。因為船停不下來容易翻,所以在上游就得把船停下來,然後水軍也變成陸軍。集中在虎牙山上面丘陵起伏地帶,把你逼到了一個不利的地形來和我絕戰,陸遜在虓亭堵住劉備的去路以後。不再後退半步。此前他16字的戰略方針完成了一半,就是擴大空間誘敵深入,現在他要來完成下一半“拖長時間,伺機制敵”。此時陸遜也面臨三個方面的壓力,第一方面的壓力就來自於對手。劉備在虓亭受阻,水陸三軍齊頭並進的陣型被打破以後。被迫對全軍的戰鬥隊形重新部署。前線總指揮任命為馮習,先鋒官兩名張南和吳班,注意吳班原來是水軍的主將,現在降格為第二先鋒。說明劉備對水軍表現不滿意。

劉備已經把三路齊頭並進的水軍實際上都拿掉,弄到岸上來當步兵,劉備重新做了戰鬥部署以後,就進行挑戰。但是任隨你千般辱罵。萬般挑釁,陸遜堅守有利地形就是不和你交手。就好像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壘一樣。這一拖就拖到了夏季的六月間。壓力還來自自己的部下。自己的部下對於陸遜主動做戰略縱深撤退本來就不滿,現在撤到這個地方不動又不打。最先是不做強烈抵抗,到了這兒以後又不出兵。這部下的牢騷就多了。現在敵方已經進入我們的地盤兒好幾百裡,這個連營700裡都守住了,逼迫陸遜只有再做思想教育工作。對方已經開始出現軍心渙散,已經精疲力盡,我制服他們。馬上就會有絕招打敗劉備,壓力當然還來自孫權。

劉備的大軍攻進了孫吳地盤,火燒連營700餘里劉備受到致命的打擊,同年死在了白帝城

絕招兩個字“火攻”。在冷兵器時代火攻是非常有效,非常有威力的一種進攻戰術。對三國時期的火攻戰術而言。相比此前的東漢出現得更頻繁,而且花樣更翻新。實際上三國鼎立形成有三場決定性的戰役,都跟火相關。第一場就是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用火燒掉袁紹的糧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第二就是赤壁之戰,周瑜用火燒了曹操的戰船。第三就是這個虓亭之戰,陸遜將會用火焚燒劉備的營寨。劉備為什麼會敗給陸遜呢?第一劉備輕敵。以為陸遜沒有什麼才能,只是一介書生,對付他小菜一點。第二因為劉備太累了,因為他從上一年的七月份出兵,到這一年的六月份整整一年,統領號稱八萬的大軍在外風餐露宿吃喝拉撒睡,還要作戰,他腦袋超負荷出現了空白點。這兩條加在一起劉備就中招了。那麼這一年又閏六月一般都比較熱,大地暑氣蒸騰,軍隊在外面風餐露宿一年整。軍心極度疲憊,軍心渙散。

陸遜見到時機已到,於是下令全軍每人一大把乾草,接近敵軍以後先放火後殺人,發動突然襲擊,結果一戰就成功,當場燒燬劉備的大營40多座,當場還斬殺了劉備的前線指揮官,先鋒官和前來助陣的軍隊首領沙摩柯。劉備在自己貼身衛隊的保護之下一直向西。逃出了五百里外,進入了自己控制的地盤以內,就是榆富縣的白帝,到了這兒才算是僥倖撿了一條性命。其餘的手下人馬和很多作戰的物資幾乎都損失殆盡。《三國志。陸遜傳》記載“屍骸漂流,塞江而下”。意思是江面上浮的全都是他軍隊。而且把江面都塞滿漂向下游。整整一年,陸遜以一種堅強的精神,非凡的才能,輝煌的戰功。證明他確實無愧於孫吳主帥的名將,

劉備的大軍攻進了孫吳地盤,火燒連營700餘里劉備受到致命的打擊,同年死在了白帝城

陸遜

虓亭之戰的歷史作用是很巨大的。對劉備而言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十個月以後他就死白帝。所以才有託孤。但是對孫權卻是有天大的好處,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執政,馬上就恢復跟孫吳的同盟戰略伙伴關係了,所以西面的威脅徹底地消失了,四個月以後孫權開始放心建立年號叫黃武,獨立稱王,正式把他的政權機構變為國家機器。虓亭之戰標誌著三國鼎立的局面最後就形成了。因為從此以後雖然戰爭還依舊不斷,但是版圖的格局就沒有再大的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