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開參加科舉,想透過大動作來博取名聲,結果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柳開參加科舉,想透過大動作來博取名聲,結果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原文

柳開①少好任氣②,大言凌物③。應舉時,以文章投主司④於簾前,凡⑤千軸,載以獨輪車。引試⑥日,衣襴⑦自擁車入,欲以此駭眾取名。時張景能文有名,唯袖一書簾前獻之。主司大稱賞,擢⑧景優等。時人為之語曰:“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

註釋

1、柳開:北宋文學家。

2、任氣:任性,意氣用事。

3、凌物:傲視、凌辱他人。

4、主司:主考官。

5、凡:總共。

6、引試:引保就試。古時科舉的一種規定,凡士子應舉,須什伍相保,不許有大逆的親屬及諸不孝、不悌與僧道歸俗等人應試。知舉官先引問聯保,核對明白後,方得就試。

7、襴:古代讀書人穿的圓領大袖,上下衣相連的服裝。

8、擢(zhuó):選拔。

譯文

柳開年輕時意氣用事,說大話傲視他人。他參加科舉考試時,把文章放在主考官辦公的地方,文章一共有一千軸,用獨輪車裝載著。引保就試那天,柳開穿著圓領大袖外套親自推著獨輪車進入考場,想要用這樣的舉動驚動眾人從而博取名聲。當時有個人叫張景的人寫文章很有名,他只在衣袖裡藏了一篇文章,把它交給了主考官。主考官非常欣賞張景的文章,將張景的文章選拔為優等。當時的人議論這件事時說:“柳開的一千軸文章,比不上張景的一篇文章。”

柳開參加科舉,想透過大動作來博取名聲,結果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文言知識

柳開參加科舉,想透過大動作來博取名聲,結果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說“擢”:

“擢”的

本義是“拔”

,如“擢筋剝膚”,意思是“抽筋剝皮”,比喻剝削深重殘酷。

“擢”在文言文中還有以下常見釋義。

指“選拔”、“提拔”。

如上文中的“擢景優等”。又如,“擢舉”指“選拔薦舉”,

指“聳出 ”。

如“擢本”指“高聳的樣子”,“擢幹”指“樹幹挺立、聳拔”。

人物介紹

柳開:

(947年一1000),大名(今河北)人,開寶六年(973)進士,北宋文學家。

柳開為人粗狂,自稱“師孔子而友孟軻,齊揚雄而肩韓愈”,故名肩愈(繼承韓愈),字紹元(繼承柳宗元)。後又不滿韓、柳,改名為開,字仲塗,號補亡先生。

柳開為開寶六年(973)進士,歷任州、軍長官,殿中侍御史。提倡韓愈、柳宗元的散文,反對宋初的華靡文風,為宋代古文運動倡導者,著有《河東集》。

柳開參加科舉,想透過大動作來博取名聲,結果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柳開趣事:

據《宋史·柳開傳》記載,柳開十三歲時,隨父親居住在南樂縣。一夜,有強盜闖入柳家宅院。家人都嚇得不敢動彈,只有柳開拔劍衝出。強盜翻牆逃跑,結果被柳開揮劍劈掉兩個腳趾。由此可見柳開為人的確年少時狂放不羈。

出處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啟發與借鑑

柳開參加科舉,想透過大動作來博取名聲,結果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柳開年少應試時,用獨輪車載來千軸文章,想透過大場面來達到“駭眾取名”的目的,沒想到不但成績不理想,反而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當下的一些人,為了博取眼球,竭盡所能的譁眾取寵,秀出下限。他們把出醜當作出彩,拿罵名當作流量,這種作踐自己的行為,無不是畸形的名利觀在作怪。縱觀古今,沒有誰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腳踏實地,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愛文言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