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宋江,會不會先殺了高俅再招安?

水滸傳中梁山的英雄好漢接受了招安,幫助朝廷平定了大遼,王慶,田虎,方臘的戰爭,最終卻被奸臣害死,結局非常令人惋惜。四大奸臣高俅,童貫、蔡京、楊戩,可以說讓人恨之入骨。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梁山大敗高俅並將之生擒時,本來是可以將其殺掉的,但是他們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如果大家是當時的梁山之主宋江,你會不會想到先殺了高俅再和朝廷談招安呢?

其實這個想法聽起來真的很合理。我們知道梁山是和四大奸臣中的童貫和高俅親自交手過的。其中吳用擺了十面埋伏陣,把童貫人馬悉數殺散,卻“惟恐眾將不捨,要追童貫,火急差戴宗傳下將令,在告眾頭領,收拾各路軍馬步卒,都回山寨請功”。和高俅交手時更是將高俅活捉,卻是“相留不住,再設筵宴送行,出金銀綵緞之類,約數千金,專送太尉,為折席之禮;眾節度使以下,另有饋送”。此等操作讓人不解。試想如果將童貫和高俅這等奸臣殺死再設法讓朝廷招安,不是可以落得個天下太平?梁山好漢這些人可是深知這幾個奸臣之壞的,很多人更是被他們所害才被逼上了梁山,像林沖,魯智深,柴進,楊志這些重要將領都和他們有著深仇大恨,因此如果說梁山英雄們還認識不到這幾個奸臣的真面目肯定是說不通的。那麼是不是梁山英雄擔心殺害了朝廷要員影響了自己的招安呢?這個也對也不對。

如果你是宋江,會不會先殺了高俅再招安?

影視劇中的高俅

我們先來看不對的地方。梁山在招安前和朝廷人馬對戰時其實沒有留太多情面。我們這裡僅舉一個例子。高俅征討梁山時帶著十節度使。節度使是北宋時期一個品級極高的武將官職,而這十節度使又是大大有名。十節度使也是非常能打,和梁山上一等一的武將交鋒時並不相差太多,然而十節度使之一的荊忠還是被呼延灼在第一仗中就殺於馬下,殞命疆場。如果仔細看一看,梁山雖然對於朝廷武將也有手下留情的時候,但直接斬於馬下的並不在少數,其中不少還是有名的戰將。但是對於朝廷的文官,特別是高等級別的文官就要客氣的多了,無論是新仇舊恨有多大,都網開一面。好,那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宋江為了招安而不敢殺害高俅與童貫的原因所在。

如果你是宋江,會不會先殺了高俅再招安?

北宋文官

第一,宋朝是出了名的重文輕武。文臣不僅僅是上升通道順暢,待遇好,更重要的朝廷給予他們身份上的尊重。小小縣令就可以得到和皇上的親自接見,除了有考察的目的之外,得到的寵幸意味就能令武將們自慚形穢不已了。朝廷中最高階官員基本都是文臣把持,可以說把武將們鄙視的死死的。反觀武將,不但兵不知帥,帥無常師,長期處於被猜忌的地位,而且軍隊建設也不被朝廷重視。對外打仗毫無競爭力,打敗仗是家常便飯。當然朝廷也不指望他們能建立什麼奇功偉業,就靠著給其他政權送錢保身,但是武將們可以被這種現實弄得臉面全無。這種背景下,你殺幾個節度使不影響你被招安,你要是殺了個高階文官恐怕和朝廷的仇就大了。第二,高俅這四個奸臣欺上瞞下,可以說在朝廷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權力集團。且看童貫打輸了回去蔡京是怎麼說的:“明日只奏道天氣暑熱,軍士不服水土,權且罷戰退兵。”像這樣“手眼通天”的人物,梁山好漢還指望著能幫著在皇上面前說兩句好話,怎敢得罪,更不要說殺害了?

如果你是宋江,會不會先殺了高俅再招安?

北宋武將

因此,細讀水滸我們會發現北宋王朝雖然經濟文化繁榮一時,但是最終整個王朝在和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失敗並最終亡國是有其內在根源並且難以逃脫的。歷史上親歷了梁山起義的徽宗趙佶1100年登基到1127年北宋亡於欽宗趙桓不過27年的時間,豈不令人感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