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東晉末年,劉裕北伐,先後滅南燕與後秦,收復淮河以北及關中的廣大地區。對此,王夫之曾有論雲:“朱武興,東滅慕容超,西滅姚泓,拓跋嗣···然則永嘉以降,僅延中國生人之氣者,唯劉氏耳。”

儘管關中不久後即得而復失,但劉朱初年的疆域範圍仍為南朝諸政權之最。畏於劉裕北伐的餘威,北魏一直不敢對河南地區有覬覦之心,直至明元帝末年,才趁劉宋幼主新立奪得河南之地。太武帝即位後的十餘年間,

北魏在北方面臨著複雜的軍事形勢,無暇南顧。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元嘉七年,宋文帝在清除劉裕顧命大臣勢力後不久,便匆匆安排到彥之北伐,

試圖收復所失河南之地,可惜慘敗而歸。

接連不斷的戰役與魏的對抗

劉裕在取得關中後便息兵匆匆南返,歷來論者多以為原因在於劉穆之突然去世,劉裕急於返回建康奪權。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儘管劉裕有“經略趙魏”之志

,但以當時形勢及實力而言,他無能力實現這一目標。劉裕自知關中無法固守,他安排劉義真留鎮關中時,告誡朱齡石“若關右必不可守,可與義真俱歸”,同時又以素來不和的沈田子與王鎮惡二人輔佐劉義真,這就為其後赫連勃勃奪得關中之地埋下伏筆。

魏泰常七年,明元帝以劉裕去世,欲取劉宋河南之地,崔浩以“裕新死,黨與未離,兵臨其境,必相率拒戰”為由表示反對,明元帝則認為“劉裕因姚興死而滅其國,裕死我伐之,何為不可?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實際上,明元帝南伐的藉口正是劉裕北伐借道時崔浩建議應允的理由。

在宋魏兩國第一次大規模軍事交鋒前,北魏群臣就攻城還是略地展開了爭論,奚斤、公孫表等請先攻城,崔浩提議“分軍略地”。明元帝最終採納了公孫表等人先攻城的建議。

不過,魏軍在攻取河南諸戍時遭到宋守軍的頑強抵抗。

明元帝大怒,親征為眾軍聲援。劉宋援軍因懼魏軍不敢進,虎牢城堅守二百餘日後為魏所破,河南之地也終為北魏所得。與河南之地一同歸附北魏的,還有遊蕩於這一地區的司馬氏殘餘勢力,如司馬楚之、司馬準等。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明元帝在奪得河南之地的第二年去世,長子拓跋燾即位,是為太武帝。

此時北魏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除柔然的侵擾外,還有若干割據政權的威脅。太武帝即位伊始,北魏君臣間就征伐先後的問題,展開過一場爭論。長孫嵩等建議伐柔然,崔浩認為應當先討赫連氏政權,尚書劉潔等請先平馮跋,太武帝一時也難以決斷。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不過,北魏最終還是將柔然定為首先討伐的目標,主要因為此時柔然的威脅最大,始光元年八月即發生“蠕蠕率六萬騎入雲中,殺掠吏民,攻陷盛樂宮”的事件。

因此,始光元年八月、十二月,二年正月、十月,北魏四次討伐柔然,均獲得成功,暫時解除了柔然的威脅。

此時宋文帝己有經略河南之地的打算

,並且這一目標透過使節往來傳到了北魏。大臣們擔心如果劉宋突然進攻,將導致北魏兩面受敵,崔浩則認為南軍不足畏,並表示“設令國家與之河南,彼必不能守之”氣堅持主張北伐柔然。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值得注意的是太武帝的態度,他雖然一度表現過猶豫,但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北伐。

《魏書蠕蠕傳》載:“汝疾還告魏主,歸我河南地,即當罷兵,不然盡我將士之力。”

由此可見,在太武帝看來,

與防備宋軍相比,北伐柔然乃形勢所需

,不得不為。事實證明,太武帝的這一決斷具有關鍵性,經過北魏此次軍事行動,柔然受到沉重的打擊,“國落四散,竄伏山谷,畜產布野,無人收視”,屢犯北魏邊塞的局面從根本上得到了改變。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元嘉初年劉宋朝局

劉裕代晉建宋後,為了使劉宋王朝能夠穩固,曾做過一番周密的安排。

在地方,透過分割強藩,以及宗室出鎮重要方鎮,異姓出鎮次級方鎮,以達到劉姓子弟控制地方而又互相制約的效果。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在中央,則安排徐羨之、傅亮、檀道濟、謝晦為顧命大臣輔佐少帝。

景平二年,徐羨之等人先後廢殺廬陵王劉義真及少帝劉義符,迎荊州刺史劉義隆繼統。徐、傅等人廢劉義真、文義符的理由都是二人“無德”、“多過失”,呂思勉先生認為真正動機乃是“利令智昏,貪戀權勢而不肯去”氣徐、傅等人的意圖,在廢少帝后的相關人事安排上顯露無疑。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由此可見,執政者徐羨之等人並不知曉宋文帝能力的強弱。

如果宋文帝平庸無能,徐羨之等可繼續專權,若宋文帝大權在握,透過在中央與藩鎮的佈局,也可使他們高枕無憂。對此,李延壽己經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他在《南史謝晦傳》史論中說:“向令徐、傅不亡,道濟居外,四權制命,力足相侔,劉氏之危,貝有逾累卵。”可謂得其實。

即將繼位的宋文帝,因少帝被害,對建康的局勢甚為擔憂,在元嘉三年先後翦除顧命大臣後,宋文帝的當務之急是以親信充實統治集團,他任荊州刺史時的僚屬自然成為不二人選。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我們知道,這一時期,高門士族常自強藩僚佐起家,未文帝任荊州刺史時身邊聚集的多為髙門士族人物,如王曇首、王華、弘微等。儘管晉宋之際,高門士族社會日益腐朽,但他們畢竟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又曾為宋文帝藩府僚屬,故能得到宋文帝的籠絡與利用。

此外,在徐、傅當政時期受到排擠計程車族人物,此時也多被優遇,如蔡廓、範泰、鄭鮮之、顏延之等,他們本就對徐羨之等人擅行廢立頗為不滿。

東晉末年,劉宋在同魏的對抗中,北方迎來短暫的和平

短暫的和平

因此,在這一段時間內,宋魏之間基本維持著和平往來。不過,隨著北魏北方軍事活動的結束,南北和平關係也被打破。義熙年間劉裕北伐之所以獲得成功,除了劉裕本人雄才大略,以及北府兵英勇善戰外,更為重要的是,當時北方並沒有可與南方抗衡的力量。

故此,

劉裕因為在同魏國的對抗中,獲知何種力量能夠幫助自己

,但無論何種活動,受到傷害的永遠是百姓,後續的北伐更是證明了這一道理。

天下興亡百姓皆苦。

謝謝觀賞,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