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自視清高,居然敢不把曹操放眼裡,最後咎由自取被曹操滿門抄斬

說到孔融這個人我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因為從小學的課本上,我們就學習過孔融讓梨這個歷史典故。可以說孔融讓梨的故事幾乎成為現代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種典型的例子。孔融也因此給我們留下的是特別善良,尊敬兄長的這一美好形象。但是長大後的孔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特別是孔融非常的看不慣曹操的所作所為,最後招致大禍,滿門被抄斬。

孔融自視清高,居然敢不把曹操放眼裡,最後咎由自取被曹操滿門抄斬

曹操在當上丞相後,喜歡招攬人才。孔融那個時候還算是比較知名的人物,也十分有才華。於是曹操幾次三番想請孔融入夥,可孔融就是油米不進,讓曹操十分光火。

孔融之所以敢如此,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其一,孔融是孔聖人的後代,據說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名人之後,至少頂了一道炫麗的光環。而且學問淵博,詩賦俱佳,在當時少有敵手。道德文章,孔融頗為自詡,因此敢於和曹操尿不到一個壺裡。我有本事、我名氣大,你不敢把我怎麼樣。

其二,孔融不怕死,孔融十六歲的時候,就是一個熱血少年,當時有個叫張儉的讀書人得罪了宦官,逃到孔融家。事情被舉報之後,孔融和自己的兄長孔褒爭著自首,孔融說人是自己留下的,要殺就殺自己。可是孔褒、孔融的母親都爭著往自己身上推責任。最後孔褒被殺,十六歲的孔融名氣更大。

其三,孔融剛正不阿,何進為大將軍時,孔融彈劾何進以前的貪汙腐化,何進惱羞成怒,曾派刺客暗殺,不料刺客說:孔文舉有重名,將軍若造怨此人,則四方之士引領而去矣。不如因而禮之,可以示廣於天下。何進無奈,授以官職,任侍御史、司空掾、虎賁中郎將。何進死後,董卓廢漢少帝劉辯,孔融據理力爭,被董卓發配北海任國相。

其四,孔融認為曹操是暴發戶,因此對於曹操多有嘲弄。曹操不好的出身,曹操不檢點的行為都是孔融奚落的理由。如反對恢復肉刑、譏諷曹丕私納袁紹兒媳甄夫人、嘲笑曹操徵烏桓、反對其禁酒等等。總之在孔融看來,這個宦官的子孫,是沒做過什麼好事的。

孔融自視清高,居然敢不把曹操放眼裡,最後咎由自取被曹操滿門抄斬

只是人在屋簷下,怎敢不低頭。自恃過高的孔融其實也很愚蠢,陳涉就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漢高祖劉邦不也是泗水亭長出身麼。至於文韜武略,孔融更不能看不起曹操,有本事拉起一支隊伍和曹操單練,事實上當初孔融曾被袁紹的兒子袁譚打得滿地找牙。這樣看來文學家孔融根本不是袁譚的對手,更不用說用兵如神的曹操了。

不過孔融仍然很優越,他奉行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哪裡想到曹操開始對他進行雙規了。結果一查,還是能查出很多問題,看來孔融還是要倒黴的:

其一,孔融有反動言論,孔融以前在北海為國相的時候,看到王室不振,不思報效國家,竟然公開說:我乃大聖之後,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所謂卯金刀,就是“劉”字,如此看來,孔融素懷叛逆之心。而且孔融經常素服出入皇宮,有失體統。

其次,孔融不孝順,孔融曾經多次與人議論說:父親和兒子沒有什麼親緣關係,論其本意,不過是當初父母為了發洩情感,孩子就這樣產生了;孩子對於母親來說,不過是一件物品,就如同把一件物品放在一個小瓶子裡,出來就離開了,也根本不需要孝敬。

其三,孔融雖是孔子的後代,對孔聖人非常不尊敬,禰衡說孔融“仲尼不死”,孔融非常狂妄的稱讚禰衡“汝乃顏回復生”。

這幾條大罪,每一條都讓孔融汗流如注,儘管年輕時意氣風發,可是如今畢竟是老婆孩子一大幫,孔融忽然想起來曹丞相的好處,於是請求見曹操最後一面,孔融說:曹丞相,您,您不是令屬下力戒面從的嗎。

孔融自視清高,居然敢不把曹操放眼裡,最後咎由自取被曹操滿門抄斬

曹操說:是啊,文舉,我忍了你許久了。可是你飛揚跋扈,搖唇鼓舌,不看到本相的主流,傍依朝政,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雖為聖人之後,卻牽強附會,不失檢點,今雖殺你,並不冤枉你吧。

孔融點了點頭,仰天長嘆,口占了一首詩: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

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

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其實孔融自己也知道,自己只是死於語言不檢點,曹操是個唯才是舉的人,在用人之際,本來對於一個人的品行不是太看重的,只是孔融議論朝政的時候,身後跟著一大幫人,這些人為孔融馬首是瞻,因此在與袁紹官渡之戰前,就曾經散佈過投降派的論調,所以曹操誅殺孔融還是為了爭取孔融後面那一批人,至少是敲山震虎,希望他們不要做出過激的行為,否則格殺勿論。

孔融自視清高,居然敢不把曹操放眼裡,最後咎由自取被曹操滿門抄斬

當然這些人不知道,曹操會把孔融的名聲搞得如此臭,你看他不忠不孝,而且狂悖不堪,如此國家豈能容下。孔融被殺的時候,九歲的兒子和八歲的女兒正在下棋,別人勸他們趕快跑,可是大孩子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在那裡坐著等著曹軍來殺。孔融聽說後感慨道:正是孔融的好孩子,然後淚如雨下。

作者:國學那點事。每日一讀,貴在堅持,你若喜歡,歡迎支援。

國學那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