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明哲保身身更康,高風可仰不可量。”——《送顏希聖尚書守泉南》

滔滔歷史大江,為漢唐最令人神往。漢代強盛百年,文人武將各領風騷;唐代風氣開放,社會繁榮國泰民安,然而後者卻出現了萬代都無法媲美的現象——女性當皇帝。武則天為千古一帝,只因中國只此一名女皇帝。

對於這名千古女帝,後人的評價可莫衷一是,其中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她登基之後對於有功之臣的處理,更是讓人恨得牙癢癢,然而程咬金卻能夠在武則天執政時活得好好的,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武則天害怕程咬金嗎?

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武則天的

AB

西安大地上佇立著的巨大的無字碑,彷彿一個衛士一般忠誠地守衛著逝去的武則天遺體,向後人宣示著一代女皇的颯爽英姿,同時這塊碑也在用無聲的文字昭示著這名傳奇女子的傳奇一生,無字碑到底寄予了武則天怎樣的想法?唯一的女皇到底有怎樣的AB面?

武則天生活在唐太宗時期,父親從最開始的一個小官吏做到京城小有名氣的將領,憑的是精準的投資眼光,而武則天的母親嫁給父親則是歷史轉折的開始,否則不會有武則天的曲折童年,更不會有唐太宗召武則天進宮這一說。

從15歲進宮開始,武則天在後宮經歷了千變萬化的鬥爭形勢,儘管唐太宗沒有對武則天投來太多的關注目光,但是卻為後來的唐高宗——李治——創造了和武則天接觸的機會,以致於武則天后來得以從尼姑庵中脫身出來。

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從尼姑庵出來的武則天早已品嚐到了權力的滋味,自然不會讓唐高宗脫離自己的控制,此後的武則天更是將自己的藝術細胞和政治頭腦運用到極致,讓唐高宗對其欲罷不能。唐高宗最初並無防範之心,任由武則天在朝政和後宮自由學習,最後發現控制不住局面。

武則天趁著唐高宗久病纏身的間隙,漸漸把權力分割到了自己手上,逼得唐高宗不得不承認“二聖”,在這種情況下,武則天的登基大業只待唐高宗去世。

公元690年,武則天擺脫了眾人的控制,正式臨朝稱制,改為武周。登基之後,武則天提倡“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破格任用能人志士,還在國家經濟方面尤其是農業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李隆基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然而,伴隨著武則天的功績美名遠播的,還有武則天的翻臉不認人,那就是濫殺功臣,為世人無限詬病。同樣身為李唐的開國奠基人,為什麼程咬金沒有受到武則天的迫害呢?

程咬金的

AB

翻閱史書不難發現,程咬金和武則天雖然都屬於長壽之人,二人都存在著一定的歷史重合期,但實際上二人真正有交集的時間並不長。據史書記載,武則天登基之年為690年,而程咬金的逝世時間是公元665年,這25的空檔期並沒有完全阻擋二人。

實際上,武則天在公元655年就已經成為了唐高宗的皇后,而此時的程咬金還沒有進行西征,因此還是逗留在朝廷之中的,但後宮與朝廷之隔差的是十萬八千里,武則天還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干涉朝政,程咬金便免遭武則天的毒手。

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然而誰知到了第二年,唐高宗受到西線戰場的突厥人來犯,嚴重影響了唐朝邊疆安全,便又集結起一支軍隊向突厥人反撲過去,身經百戰的程咬金被任命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隨軍隊一同前往西線,就這樣又一次離開了宮廷爭鬥。

可以這麼說,程咬金屬於典型的在外將軍,平時只管領兵打仗,皇帝下命令了就打,沒下命令就乖乖在兵營裡面練兵,再怎麼說都是軍隊內部的事情,而真正把握天下大權的仍然是朝廷,因此武則天對於程咬金的仇視程度也不像長孫無忌等人。

儘管影視劇中喜歡把程咬金塑造成像李逵、張飛一般的人物,但他絕對不像後者似的有勇無謀,相反,程咬金是一個相當有謀略的人。西征時,副總管王文度一不讓程咬金深入,二教唆程咬金屠殺怛篤城,致使二人班師回朝後被罷官,這給了程咬金全身而退的好機會。

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要知道,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是和李治共同治理朝政的二聖之一了,程咬金對於宮中的氣味變化極其敏感,當被問及是否願意出任岐州刺史時,程咬金一再推脫,表示自己的身板已經不支援自己報效祖國了。

大智若愚,程咬金的伴君之道是在一點一滴中學習得來的。

達也獨善其身

遙想隋煬帝統治時期,民不聊生,人民皆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彼時各路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想要在隋朝傾頹之際分得一杯羹,程咬金半路出家,一開始也投身於這場浪潮之中,不過很快便認清楚了形勢。

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當我們挪開歷史賦予程咬金的濾鏡,我們發現程咬金不過是一個強盜匪徒而已,充其量算是一個地方惡霸,雖然名聲是臭了點,但至少能過得有滋有味。然而,隨著李家父子在討伐楊廣的路途上越走越寬,程咬金轉變了思路,乾脆投誠李世民。

就這樣,憑藉三板斧搶佔一方山頭的程咬金入了李世民的夥,開始了自己不一般的人生。程咬金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勝在有勇有謀,他幫助李世民破宋金剛、降竇建德、殺王世充,屢建戰功,的確稱得上是唐朝的開國名將,被封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朝建國後不久就迎來了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這一事件直接將李世民送上了皇位,而程咬金也因此而升官加爵,但已經功成名就的他選擇了遮掩自己的鋒芒,不邀功,不炫耀,這是他從唐太宗時期便養成的好習慣。

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唐朝國運昌盛,戰事已經少了很多,程咬金認識到了這一點,武將的生命安全必然會收到政治鬥爭的影響,因此他選擇了避開。就這樣,即使是唐高宗在位也沒有辦法找程咬金的麻煩,反而還為他提供了保護罩。

程咬金真正做到了達也獨善其身,一生免遭政治陷害。

小結

文天祥曾經寫道:“鐵石心存無鏡變,君臣義重與天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就是中國古代封建儒學的一個美好向往,當然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運用,君主要做好君主自身的工作,而臣子就就得像一個看門犬似的為君主是從,君要臣死,臣能抗命嗎?

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自打天下不為公之後,皇帝們就要想方設法地保證皇權能夠在自己家人的手中傳承下去,為此誕生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護駕使者,這個集團不能容忍半點異端存在,否則就會引發地震一般的警報,這是歷代皇帝都逃避不了的問題。

身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帝,武則天比呂后等人更加小心翼翼,因為她明白自己暫時革了李唐家的命,還差點將李家的人滅了種,為了斬盡殺絕,李家用過的人當然是要備受關注的,即使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規律,難得的是老臣程咬金看得很通透。

程咬金從最初的土匪逆襲到驃騎大將軍,靠的絕對不僅僅是一身蠻力,否則只能在職場上死一百遍一千遍,怎麼會有終老的那一天呢?古語有云:大智者若愚,說的恰恰就是程咬金這種人,別人是“窮則獨善其身”,而他真正做到了“達也獨善其身”。

武則天即位後瘋狂屠戮有功之臣,為何偏偏不敢動程咬金?

名利場上的爭鋒已經在程咬金的眼裡爛成了一顆臭蘋果,早已沒有了多咬一口的必要,事了拂衣去的瀟灑。恐怕只有這個“大老粗”才能明白吧。這麼說來,程咬金還頗有一番李白的風姿。

參考資料:《舊唐書》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