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呂太后,讀懂才知苦命人

曾經年少無知,只聽說過人彘,大漢呂太后,一個成功掌握後宮權柄的心狠手辣的女人。

這是很多人對她的第一印象,這第一印象並不美好,甚至很多人對於呂太后也就僅僅停留在了這個印象裡,從而口口相傳,造就了她並算不上太好的名聲。

她殺韓信,專權,不守婦道,玩弄人心,在劉邦死後,一手把自己的兒子劉盈推上了王座,可以說是她一手謀劃並奠定了他兒子穩固的地位。

年少不懂呂太后,讀懂才知苦命人

但是後來甚至連她的兒子也開始厭惡她身上的戾氣,從而想一步步擺脫她的控制,她將自己弄得眾叛親離,但不得不說她確實僅僅只是一個可憐人罷了。

一個婦道女子在結婚之前,如同仙女一樣,但當這位婦道女子真真正正成為一個男人的妻子的時候,

她所需要關注的也就僅僅剩下了她的男人和兒子。

所以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發現呂太后所做的一切都有據可循,都是為了自己的男人,為了自己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

所以呂太后在大漢成立之後才開始瘋狂地捍衛自己的地位,希望能夠在那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年代裡真真正正地好好活下去。

豆蔻年華,嫁於中年

其實這一切要從她年輕的時候說起,其父呂公是一個極其不平凡的人物,在劉邦如此落魄的時候就看出他將來一定有大的成就。

年少不懂呂太后,讀懂才知苦命人

漢高祖劉邦的評價在史書中對其為人來說算不上好,司馬遷在

《史記》

中有過這樣的言論叫做好酒及色,由此來看,劉邦當時的形象確實不佳。

在書上和電視上對於劉邦當時的形象是一個年紀不小,碌碌無為的混子,不僅和寡婦廝混,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劉肥。

劉邦平時混於市井,不喜勞作,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但恰恰就是這樣一個落魄的中年人卻被呂公看出了不凡,想要把自己的女兒下嫁於他。

首先,呂公當時的地位不低,和縣裡面的一把手相交甚好,縣裡面的官員都要來慶祝他喬遷之喜。

按理說這兩戶人家門不當戶不對是很難走到一起的,但是事實卻出人意料,這兩人也就因此走到了一起,做了一對夫妻。

劉邦對此向來不忌諱,在他看來他一個落魄中年人卻有一個妙齡女孩要嫁給他,他為什麼不要呢?

年少不懂呂太后,讀懂才知苦命人

當時又處在封建社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呂太后也就在劉邦最弱小的時候嫁給了他,和他一起過起了貧困的生活。

呂太后和劉邦相識於微末之間,同甘共苦,與劉邦關係最好,最懂劉邦

呂太后和劉邦一起在這個艱苦的歲月生活中耕田織布,艱難地生活著,照料著家人,寄託希望於自己的丈夫劉邦,有朝一日可以飛黃騰達,帶領著一家人共同走向人生巔峰。

命運多舛,時運不濟

呂太后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劉邦,將自己的貌美給予了劉邦,後來在劉邦爭奪天下的時候。

呂太后卻又運氣不好被敵軍抓去做了人質,離開了劉邦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她還在受苦。

年少不懂呂太后,讀懂才知苦命人

劉邦也多敗仗,一次,他將和呂太后生的兒子踢下了他逃跑時乘坐的馬車,僅僅是因為嫌棄馬車跑得太慢。

這時的劉邦可以說是自私到了一定的地步,但也反映出呂太后悲劇到一個地步,也多虧當時的車伕心腸好,及時停下了馬車,抱起了被劉邦所踹下去的孩子,才有了今後呂太后生活下去的一段希望。

少有女人能夠忍受這樣的生活吧,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一個貧窮的中年人,在中年人發跡的時候卻將其狠狠地拋棄,連自己親生兒子的性命都差點難以保全,而自己也被滯留於困苦的生活中難以自拔

這時候的呂太后就已經開始變了,她開始為自己鳴不平,為自己禱告,更加地為自己而活,於是她拼命地激勵自己活下去,為了她自己,也為了她的兒子,所以呂太后的心態也因此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任何一個女人在經歷了這樣的變故後也都會發生變化,所以呂太后的變化其實是惹人心疼的,令人心痛的。

年少不懂呂太后,讀懂才知苦命人

令人心痛,徹底改變

在敵軍當了很多年的人質的呂太后在劉邦成功後歸來,但她已經不年輕漂亮了,或許用人老珠黃來形容更加適合,但她還是很高興地回來了,

感覺終於修成了正果,能在之後享受一下人生的快樂了。

可惜那時候他的兒子劉盈告訴她不是這樣,薄夫人告訴她不是這樣,戚夫人也告訴她不是這樣,劉如意,劉恆這些小輩告訴她不是這樣,甚至她的丈夫劉邦也告訴他不是這樣。

她的丈夫劉邦一句“劉盈不像他”便想廢除劉盈的太子之位,加上劉邦喜愛美色,從而對於戚夫人也是深深地喜愛,而對人老珠黃的呂太后或許僅僅只剩下了當初起於微末的感動了,而愛情佔的比重或許也就小了很多。

很少有女人能夠願意自己的丈夫將奮鬥一生的家產給一個外來人吧,也不會有女人願意看著陪伴自己一生的丈夫,在自己老的時候選擇了別的女人吧。

在那個封建年代裡,一時的怨氣就可能身死其中,所以呂太后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兒子,只能盡力地爭取一把,所以她做了劉邦想做的事情,幫劉邦殺掉了韓信。

年少不懂呂太后,讀懂才知苦命人

從而繼續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她也盡力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排除異己,排除了許多和自己不統一的人。

一個女人為了自己的兒子是願意做很多事情的,她們心甘情願地付出自己,心甘情願地揹負罵名,所以呂太后開始了自己的專權。

有人嫌棄她手段狠辣,有人看不起她,認為她後宮擅權,然而歷史給予的評價是公平的,她和武則天並稱呂武,她所治理的年間也是太平。

她和劉邦在阡陌之間相識,陪伴其成長,一生受苦毫無怨言,盡心盡力為自己的男人奉獻一切,為自己,為自己的兒子奉獻一切,這算不上是心狠手辣吧,她的一生讀來讓人感慨,她的一切看來真的讓人心痛。

年少的時候常認為呂太后為人過於歹毒,但真真正正地理解開來,發現她也只不過是萬千女人中一個苦命的人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