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通男性不能自信?被異化的女人為什麼處處針對男人?

不僅是自信,更是資本的語言腐敗行為,將很多之前被稱讚或中性的詞語異化為貶義詞,從而讓人放棄了身份或性格。

比如,勞動,曾經是光榮的自力更生的行為,後來異化為“無錢為人才勞動”,然後勞動變成貶義,消費變成褒義。

比如工人農民,以前是國家的支柱支援,後來異化成了“窮人”。後來一些大城市用罵人的方式稱呼對方“農民”,把這個詞異化成貶義詞。

為什麼普通男性不能自信?被異化的女人為什麼處處針對男人?

比如“老外”本身就是一箇中性詞,但在一些城市生活過的人為了建立優越感,一般會在貶損行為和場合說“老外”、“鄉下人”、“農民”。這些詞與貶義聯絡在一起,成為貶義詞。

比如,曾經的“直男”,後來被異化為“不懂女人風情的男人”,再加上貶義詞,異化為“不想花錢買女人的直男毒瘤”。

自信這個詞也在被語言腐蝕的過程中。

邏輯是這樣的:在資本社會中,女性被異化為消費品,為了讓女性支援這種異化,她們把女性異化為“奢侈消費品”,把男性異化為“工具人”。

方法是建立消費品下的價值體系。在這種體制下,女性雖然知道自己被自我異化成了商品,但卻覺得自己被異化成了“昂貴的商品”,在面對普通男性時可以有一種“優越感”。雖然這種優越感就像貓視人類為“鏟官”,但人類是“貓奴”,是“貓主”。然而,一旦價值分化體系形成,

為什麼普通男性不能自信?被異化的女人為什麼處處針對男人?

問題是,建立這一制度的媒體人的目的是將所有普通人異化為自我消費的消費品,而計劃是將一些女性異化為“更昂貴的消費品”,以便這些女效能夠支援這一行為。打壓男人,讓男人因為面子和競爭力而掏錢(類似氪氣手遊,不花錢讓你玩壞)。然而,事實上,大量的男性和女性並不符合他們的邏輯。

他們既然不合作,就只能透過操縱輿論把原本的褒義詞異化成貶義詞,然後用來打壓男人,讓他們成為買單的工具。

所以,以前的“正直”、“堅忍”、“守住自己的心”等字眼,已經異化為“對女人的無知”、“對風情的不解”、“男不壞女不愛”,而老實、勤奮、對女生毫無概念、只想認真過日子的男人,則被貶為“不懂浪漫的直男”。

為什麼普通男性不能自信?被異化的女人為什麼處處針對男人?

自信,有自己完美的世界觀價值觀,不會被媒體操縱疏遠個人,和消費奢侈品的男人。這種自信已經用“嘲諷”的態度降級了,目的也很簡單。媒體想透過一種“嘲諷”的態度,讓男性普遍認可自信從褒義到貶義,從而放棄原有的價值觀,接受資本建立的更方便消費的價值觀。所以用“自信”這個詞來連線“嘲諷”這個貶義行為,讓你可以認為“自信”是貶義的,放棄這個不利於操縱和消費的特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