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此人戰鬥力不亞周泰,曾射傷虎將張遼?他力助諸葛恪大破曹魏

文:刀與筆(作者原創授權)

丁奉是漢末三國時期孫吳的一員驍將,小說中,丁奉可謂見證了整個漢末三國時期各方勢力的興衰,在孫吳參與的各大重要戰役中也幾乎能夠見到其身影。丁奉登場於小說第三十八回,是孫權執掌東吳後招募的武人。赤壁之戰前後,即小說第四十九至五十一回,丁奉和徐盛一同擔任周瑜的護衛,參與了赤壁大戰和孫吳征伐南郡的戰役。在征伐南郡的戰役中,丁奉擔任東吳先鋒蔣欽的副將,同時臨陣對戰曹魏將領牛金,以詐敗計成功裹圍牛金。劉備在南徐與孫夫人完婚後潛回荊州,丁奉和徐盛奉周瑜之命於半路攔截,但遭孫夫人呵斥不敢阻擋。孫吳設計奪取荊州前後,即小說第七十五至七十六回,丁奉與其餘六名東吳宿將(韓當、蔣欽、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排位最後)被呂蒙調至荊襄戰場參與合圍關羽的戰鬥。夷陵之戰,丁奉再度與徐盛搭檔,擔任陸遜護衛,參與對蜀作戰。陸遜火燒連營擊敗蜀軍,丁奉圍攻並試圖勸降蜀軍斷後的傅彤,未果。

三國此人戰鬥力不亞周泰,曾射傷虎將張遼?他力助諸葛恪大破曹魏

小說第八十六回,曹丕因吳蜀再度結盟憤而伐吳,丁奉早年的搭檔徐盛已成為孫吳的統軍之將,而丁奉卻仍在陣前聽命。不過,此役,丁奉在徐盛的安排下突襲曹丕,還在混戰中射傷曹魏大將張遼(後張遼亦因此箭瘡而亡),收穫了耀眼的戰績。

上述所描繪的關於丁奉的情節,基本為小說所虛構,歷史上,關於丁奉早期活動的記載十分簡略,僅敘述其

“少以驍勇為小將,屬甘寧、陸遜、潘璋等。數隨征伐,戰鬥常冠軍。每斬將搴旗,身被創夷”

,雖然歷史記載的丁奉早年表現較為簡略,但大體亦能看出丁奉早年經常跟隨東吳主要將領征戰,且作戰勇猛。在筆者看來,小說大抵亦鑑於此才給丁奉設計了諸如裹圍牛金、射傷張遼的戲份。

丁奉的高光時刻是在東興之戰率部擊潰魏軍。小說中,東興之戰的背景是曹魏欺吳主孫權新亡,起兵進犯,孫吳太傅諸葛恪急率軍馳援,時任孫吳平北將軍的丁奉指出東興最為要緊,當率先救援,諸葛恪與丁奉的看法一致,於是便令丁奉率領三千水兵急赴東興。丁奉抵達東興時,正值嚴寒大雪之時,魏軍正在營地設席高會,丁奉令部下將士脫去衣甲,卸了頭盔,不用長槍大戟,只帶短刀,迎戰魏軍。魏軍見丁奉兵少,又如此作為,更加不以為意。而丁奉所部勢如破竹,最終將輕敵的魏軍殺得大敗,孫吳獲得全勝。此役,丁奉捨身當先衝陣,斬殺魏將韓綜、桓嘉,勇不可擋。上述即丁奉“雪中奮短兵”的精彩情節。歷史上,亦有關於“雪中奮短兵”故事的記載,小說中描繪的情節大體與歷史記載的一致[1]。

三國此人戰鬥力不亞周泰,曾射傷虎將張遼?他力助諸葛恪大破曹魏

有兩處細節,歷史記載和小說描繪不盡相同,一是戰前的情形,小說側重描述的是諸葛恪的全域性調遣,歷史記載則表現了丁奉的獨到見解。

《三國志丁奉傳》載,面對魏軍,時孫吳的諸將都認為魏軍是虛張聲勢,若聽聞諸葛恪親自率兵前來迎戰,在吳軍上岸後必定撤走。而丁奉卻指出,魏軍舉傾國之兵而來,一定有所謀劃,不會空手而歸,吳軍不能寄希望於魏軍主動撤退,而是要尋求戰機想方設法戰勝魏軍。在吳軍上岸後,丁奉又指出,現在各軍行動遲緩,如果被敵軍佔據有利地形,則很難取勝,於是丁奉獨自避開大軍的行進路線,率領三千人獨自急行軍,此後便有了“雪中奮短兵”的情節。較之小說以諸葛恪統一排程而一筆帶過的戰前謀劃,歷史所記載的細節反倒更能表現丁奉作為一名孫吳宿將對戰爭的敏銳判斷。

三國此人戰鬥力不亞周泰,曾射傷虎將張遼?他力助諸葛恪大破曹魏

二是歷史記載魏將韓綜、桓嘉雖亦在東興之戰陣亡[2],但並未說明是丁奉所殺。

丁奉晚年所做的另一件大事即輔佐孫休誅殺了孫吳權臣孫綝,使得孫吳後期的政局得到了一段時間的安穩。孫吳後期,朝局動盪,先是諸葛恪恣意專權,後被孫吳宗室孫峻所殺,孫峻殺諸葛恪後,仍然獨攬朝政。孫峻亡故後,其從弟孫綝輔政,孫綝為人強暴,一度廢黜吳主孫亮而立孫休為帝。小說中,孫休繼位後對孫綝“陽示恩寵,內實防之”,後與張布商議欲除孫綝,張布便推薦丁奉一同參與。丁奉便建議孫休不要正面與孫綝對抗,而是借大會群臣之際擒誅孫綝。在張布、丁奉的妥善謀劃下,孫綝伏誅,孫吳政權得以穩定下來。歷史上,丁奉也確實參與了誅殺孫綝的行動,小說中行動的細節歷史上亦均有記載[3]。

丁奉在孫吳後期出場較為頻繁,除了小說中描繪的幾場戰役,歷史上,丁奉還參與了接應、解救魏將文欽、諸葛誕降吳的戰役,立下不少戰功。但整體來看,丁奉名聲還是不如早期的孫吳名將響亮。在筆者看來,這大抵是因為丁奉的高光時刻已是三國末期,各方的著名人物皆以凋零,這才使得此前一直寂寂無名的丁奉逐漸凸顯。而丁奉其人出身行伍,上陣搏殺經驗有餘,治國理政能力不足,張布在向孫休推薦丁奉時就曾指出,丁奉的缺點在於“不能吏書”,且丁奉晚年亦因“貴而有功”而“漸以驕矜”,更加無力挽回孫吳日薄西山的頹勢。

[1]《三國志 丁奉傳》:“魏遣諸葛誕、胡遵等攻東興,諸葛恪率軍拒之。諸將皆曰:‘敵聞太傅自來,上岸必遁走。’奉獨曰:‘不然。彼動其境內,悉許、洛兵大舉而來,必有成規,豈虛還哉?無恃敵之不至,恃吾有以勝之。’及恪上岸,奉與將軍唐諮、呂據、留贊等,俱從山西上。奉曰:‘今諸軍行遲,若敵據便地,則難與爭鋒矣。’乃闢諸軍使下道,帥麾下三千人徑進。時北風,奉舉帆二日至,遂據徐塘。天寒雪,敵諸將置酒高會,奉見其前部兵少,相謂曰:‘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鎧著胄,持短兵。敵人從而笑焉,不為裝置。奉縱兵斫之,大破敵前屯。會據等至,魏軍遂潰。遷滅寇將軍,進封都(亭)〔鄉〕侯。”

[2]《資治通鑑》:“(嘉平四年)十二月,王昶攻南郡,毋丘儉向武昌,胡遵、諸葛誕率眾七萬攻東興。甲寅,吳太傅恪將兵四萬,晨夜兼行,救東興……吳兵得上,便鼓譟,斫破魏前屯,呂據等繼至。魏軍驚擾散走,爭渡浮橋,橋壞絕,自投於水,更相蹈藉。前部督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皆沒,死者數萬。”

[3]《三國志 丁奉傳》:“孫休即位,與張布謀,欲誅孫綝,布曰:‘丁奉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休召奉告曰:‘綝秉國威,將行不軌,欲與將軍誅之。’奉曰:‘丞相兄弟友黨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臘會,有陛下兵以誅之也。’休納其計,因會請綝,奉與張布目左右斬之。遷大將軍,加左右都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