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為何楚國是最難消滅的一個?

眾所周知,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變革時期,而之後的戰國時期又是中國的另一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上接亂世春秋,中承百家爭鳴,而後又開闢了大秦帝國,是中國各方面發展的最為鼎盛的黃金時期,其中也塑造並出現了以中央為權力集中的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的雛形。在秦國先後滅了戰國時期的其他六個當地的割據的諸侯國之後,完成了屬於秦國的統一戰爭,這趟戰爭前前後後共用時十年之久,其中最難以征服的則是楚國。秦國的這一次十年的統一戰爭,結束了中國春秋戰國長達五百多年的諸侯爭相割據的混亂局面。

戰國時期,為何楚國是最難消滅的一個?

▲戰國時期

秦國的崛起

秦國原本只是關中地區位於西陲的一個小國家,在春秋時期相對於中原的各個諸侯國來說還是比較落後的。春秋時期中原各國爭霸,會盟爭雄的時候我經常會把秦國排斥在外。秦國也因此勵精圖治,改革創新,先是重用商鞅,對當時的政法進行變革創新,廢除了當時原有的陳舊的奴隸制度和悠久傳承的世襲制度。也由此慢慢的將權利回收中央,重新建立起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政權。

戰國時期,為何楚國是最難消滅的一個?

▲戰國戰亂

對內獎罰分明,獎勵有軍功的實幹者,並且教授可用的耕種和征戰知識和技能。對外者聯合其他國家對戰各方諸侯,常常以多打一的形式征戰。司馬錯南征北戰,先後收復了漢中和巴蜀,又將義渠和隴西收回國土,由此巴蜀的廣大地區陸陸續續被秦國佔領。

之後,白起又率領精兵強將攻城拔寨,中原地區的絕大多數山河幾乎都在秦國的掌控之下。春秋戰國時期經歷了歷史悠久的兼併戰爭和混合戰爭。中國的社會也慢慢向統一的方向發展。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隨即展開以秦國為中心的統一戰爭,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懲罰戰爭之後,秦國揮舞著自己的刀劍,率領著自己的軍隊,在各個諸侯之間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昔日強盛的六個諸侯國也逐漸沒落,秦國的逐漸壯大也已經是大勢所趨。

戰國時期,為何楚國是最難消滅的一個?

▲戰馬

秦王嬴政剛剛即位他的部下李斯就向秦王上書指出六國已經沒落,實力都只在秦國的郡縣水平,由此可見,秦國已經具備了統一天下的絕對條件,要想完成統一必定會水到渠成。

秦國自從重用商鞅開始進行變法以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主義國家從此之後經濟發展極其迅速,軍容裝備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戰鬥力迅速增強。在秦國的統一戰爭時,關東地區的六個諸侯國先後衰敗,只有秦國越戰越強,最後誅滅了六國,完成了統一。

關東六國衰落

在戰國時期,一向被稱之為東方強國的齊國在面對以秦始皇為中心的封建政權時,齊國政權傳至齊王建,當時的齊國政權作為東方強國已經徒有虛名。當時的齊國相較於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後並且發展緩慢,國家也沒有足夠的賢良的人才和精兵強將為國家做後繼的補充,整個軍隊也沒有後繼補充,齊威王時期建立起來的君主霸業,早已是陳年往事。面對秦國發起征伐戰爭,齊國毫無抵抗之力,只能將自己的國土拱手想讓,坐以待斃。

韓國在最初之時就是最柔弱的一方勢力,發展到後來,韓國的大臣們,大都臣服於秦國的統治,在秦國的不斷壯大之際,韓國的疆土也在不斷縮小,直到秦始皇初年,韓國的疆土就只剩下都城陽翟以及周圍的十多個小的城縣,說是一國統治,其實名存實亡了已經。

在戰國初期的魏國也處於強盛時期,其疆土佔據河內外的廣大地區,領土之內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由於其地處尷尬的秦國東出咽喉之地,數年以來都被秦國視為首要的敵人,特別是魏惠王開朝開始一直到後來,不斷於秦國爭戰,並且被秦國打敗,他們的國土越來越小,不斷被秦國所吞併。

戰國時期,為何楚國是最難消滅的一個?

▲戰國變法

秦始皇初年期間的國家勢力更加衰弱,但是歷史著名的竊符救趙的英雄信陵君橫空出世,尤其是在聯合了各個諸侯國一同抗擊秦國的徵罰,舉大眾之力合擊秦國,至此取得了河外戰爭的大勝利,由此也極大地提高了魏國在各國之間的聲譽和威望,這是按道理來說,應該乘勝追擊防止秦國養兵回擊,乘機收復疆土,可惜群主昏庸無能,不但不能借大勢而使國家強盛起來,也不能借此收復失地,還聽信了秦國的離間計,罷黜賢才聽信小人,從此再無富國的可能。

趙國佔據了中原以北的地區,國土面積達兩千餘里,也是戰國時期北方的強國之一,在趙武靈王登位治國期間,極力倡導發展騎兵騎射,大力革新政治分數不利於國家發展的法律,大力發展國家經濟,養兵備戰,國家實力得到大力發揚。趙國北方受到匈奴的壓迫,南方被強大的秦國緊緊壓制,最終靠著自己的力量,成為了足以與秦國相抗衡的國家。但趙武靈王駕崩之後,昔日強盛的趙國屢次被秦國軍隊攻伐。對內聽取小人讒言,罷黜了大將廉頗李牧等人,這樣的群主昏庸無能,最終被秦國所滅。

戰國時期,為何楚國是最難消滅的一個?

燕國在春秋初期屬於實力及其之鄉小的國家,直到燕昭王登位之時,發憤圖強,大力開疆擴土,但燕王喜登位之後與鄰國並不交好並且連年交戰損耗了國家的元氣,最終成為僅僅略強於韓國的弱小國家。

楚國自春秋開始一直到戰國一直是南方強國之一,疆域遼闊,綿延五千餘里,國家綜合實力也日益強盛,傭兵百萬,地大物博,是諸侯國之間少有的能夠維持長期不倒的大國,但後來由於白起攻陷楚都之後,楚國的國家勢力受到了大大的削減,國家首都也被迫將其遷到陳地,之後又遷到了巨陽和壽春,經過多次的首都遷移,軍心潰散,人民的信心也得到了大大的打擊。楚考烈王當政登位以後,楚國的軍事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昔日的強國地位也是徒有虛名,已經在也不能與秦國相抗衡。

秦滅楚之戰

秦國在滅了趙國和燕國之後又率大軍吞併了魏國,之後劍指楚國。當時楚國依舊為中國南方大國,國力強盛,國土面積廣闊。按照現在的地理位置來劃分依舊坐擁了至少七個省。

此時的楚國不像其他國家,在對戰秦國的侵略時,依舊有足夠的實力與之相抗衡。秦始皇委派李信與蒙恬率領二十萬大軍合力進攻楚國。

戰國時期,為何楚國是最難消滅的一個?

▲秦始皇

秦國軍隊一路大勝所向披靡,成功壓制了楚國邊境部隊的抵抗,擊潰了楚國軍隊,並且佔領了邊境兩城,渡過洪河大舉向內陸進軍。

楚國的大將項燕因為秦軍主力一路殺敵,孤軍深入。便立即出兵,率領軍隊日夜兼程。在棠溪追擊秦軍給敵方部隊以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李信最終還是戰敗了,於是率領軍隊往城父方向陸續撤退。楚軍借勢乘勝迅猛追擊,這場戰鬥連續幾個夜晚都沒有停止。

秦軍連日所強行搭建修築的營壘被楚軍一一攻破,戰場血流成河,陣亡人數眾多死傷慘重,李信所率領的軍隊損失慘重,最終還是多虧了城父裡的蒙恬將軍署率領的軍隊進行掩護,李信率領的部隊最終還是得以突圍出楚國的包圍逃回秦國境內,以此才能倖免於難,防止被俘。這是秦國在統一戰爭時的宜安戰後的又一次重大的軍事失誤。

秦軍在遭受重大挫折潰敗之後,秦始皇雖然後期反思之後感覺當初對統帥人選有所問題,但依舊沒有動搖消滅楚國的決心和目標,仍然繼續計劃著如何消滅楚國。經過李信的失敗以後,秦軍只有重新將王翦任命為軍事統帥,並且指導相關的軍事行動。秦始皇為了使他上任統帥一職,親自前往王翦的家鄉頻陽,並且親自登門邀請王翦出任秦國軍隊的軍事統帥。但王翦以身體不好為理由最終推辭了,秦始皇無奈但也必須請他出山,有什麼要求可以儘管提。

王翦此時又提出了當時的觀點,表示自己如果要擊潰出國軍隊,必須要六十萬軍隊。秦始皇最終還是答應了她的要求。王翦這才跟隨秦始皇出山接替李信來擔任秦國的軍隊統帥並且帶領一切的軍事事務,上任之後立刻集結六十萬大軍展開對楚國的征伐之戰。秦始皇也因為種種原因而親自送王翦京都郊外的灞水之濱。王翦趁此機會希望秦王看在這次出兵艱難的份上多多賜給他一些田宅拉保證自己的最終利益。秦王答應了他的要求之後才最終放心的帶著自己的部隊向著楚國進軍。

戰國時期,為何楚國是最難消滅的一個?

王翦作為一名征戰沙場的老將,自己內心知道楚軍和趙軍都具有頑強抵抗的戰鬥意志和信念,是一批善於征戰也善於防守的軍隊。楚軍剛剛擊潰秦國的軍隊,士氣大振,鬥志昂揚,正是善戰之際,對於這種情況之下,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一旦有所失誤,還會連累三軍,整個戰爭也會因此而潰敗。所以王翦進入楚國邊境之後並沒有急著推進,而是下令命令部隊在商水、上蔡和平輿一帶地區大力修建可以提供防守的壁壘,安營紮寨,進行有效的固守,並且命令自己的部隊如果沒有自己的允許不可以擅自出戰。休整軍隊以待時變,也因此雙軍隊對峙數月也沒有展開大規模的戰鬥。

楚國看到秦國大軍壓境,於是立刻對秦軍集中全國上下所有兵力進行應戰。當時的秦國已經吞併了三晉,並沒有其他的後顧之憂,並且養兵屯坑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有充足的後方補給,打持久戰不管是軍力還是糧食儲備都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相對之下楚國無論軍事實力還是政治統治都遠遠落後於秦國。楚國的軍事統帥項燕仍然和之前一樣,集中楚國所有主力部隊在壽春淮河以北沿岸地區佈防進行對應的有效防守,等待敵方進攻再一舉拿下。楚王心急如焚,希望他快速主動出兵。項燕很是無奈,只能率領軍隊向秦軍發其新一輪的進攻,但很無奈打不進去項燕也就撤軍了。王翦立即率軍乘勝追擊,雙方激戰過後楚軍大敗而逃。最終還是將楚國大將項燕斬殺,這場戰役經歷一年之久。

戰國時期,為何楚國是最難消滅的一個?

▲楚懷王

至此我們細細想來,楚國建立以來,作為國家支柱的貴族的實力其實是要遠遠超過周邊其他國家的。經過楚國王室對自己國家法律的變革之後,雖然看起來緩和了各方政治之間的矛盾,但其實本質的矛盾依舊沒有解決。楚國最終也不能將權力回收中央實現集權的目的。但也正因為這樣,各方地區貴族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在秦軍來犯之際依舊殊死一搏,維護自己的利益,保全自己的領地,也由於各個貴族之間如此的做法,起初的二十萬軍隊才無法輕易的破開楚國的疆土,知道後面六十萬大軍壓境才平定了楚國。楚國不管是國家形式還是自身的經濟軍事發展都是當初地界上的強國之一,再加上其獨特的軍事形勢,使秦國的軍隊無法輕易攻取,也因此,在秦國統一之際,楚國是最難攻克的難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