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防兒子造反 給孫子留下悍將 可惜孫子不會用

1399年,22歲的朱允炆剛剛即位,年號建文,北方就傳來晴天霹靂:他的皇叔、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揮師南下,往京城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打來了!

這就是明朝歷史上很有名的“靖難之役”。

說是“靖難”,其實就是造反,說得好聽而已。畢竟,當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確規定,必須由皇帝先召喚藩王靖難,藩王才能率部進京。現在,沒有建文帝的召喚,朱棣就打到京城來,不是造反是什麼?

總之,朱棣突然發難,讓年輕的建文帝措手不及。他深知,自己這位叔父可不好對付。

朱元璋為防兒子造反 給孫子留下悍將 可惜孫子不會用

朱棣,生於1360年,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元璋妻妾成群,子女眾多,共生育26個兒子和16個女兒。在眾多的皇子裡面,朱棣最疼愛的有兩個。一個是皇長子朱標,另一個就是皇四子朱棣了。

朱標和朱棣,一文一武。朱標性格溫文儒雅、寬厚仁愛,在諸王中威信極高。不幸的是,年僅37歲就英年早逝。朱棣則頗有朱元璋的豪爽之風,他很早就敢於在馬背上殺敵,在諸王中實屬罕見。

朱棣的軍事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後,多次參與征伐殘元的軍事行動,曾經生擒蒙古悍將索林帖木兒,還收服了元朝太尉乃兒不花。這令朱棣在軍隊中擁有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在後來發起“靖難之役”後,“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短短几個月,兵力就增至數萬。

朱元璋為防兒子造反 給孫子留下悍將 可惜孫子不會用

對於建文帝來說,局勢很危急。雖然在朱棣起兵之初,只佔據北平一隅之地,地盤小、勢力弱、兵力少,但他很快就攻佔了北平周邊地區,排除了後顧之憂,站穩了腳跟。

建文帝迫切想派兵前去征伐朱棣,避免事態擴大。可是,放眼朝廷,能夠率軍作戰的將領屈指可數;有資格與朱棣抗衡的將領更是如鳳毛麟角。

我們知道,明朝開國時,名將輩出,徐達、常遇春、湯和、藍玉、李文忠、鄧愈、沫英等,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悍將。可是,當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長孫,朱元璋擔心朱允炆無法駕馭這些名將,將他們盡數誅殺。僥倖逃過一劫的,也老死的老死,病死的病死。所以,當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時,建文帝身邊幾無可用之將。

這是朱元璋做夢都沒有預料到的吧?

朱元璋為防兒子造反 給孫子留下悍將 可惜孫子不會用

朱元璋在確定立朱允炆為皇長孫後,對朱棣很不放心。他擔心自己死後,朱棣將成為朱允炆的最大威脅,數次想對朱棣下手,派去探子蒐羅朱棣謀反的證據。遺憾的是,很快朱元璋就去世了。

不過,朱元璋雖然誅殺了大部分開國功臣,仍然為皇長孫朱允炆留下了一名悍將。他叫耿炳文。

耿炳文是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是朱元璋的老鄉。耿炳文生於1334年,比朱元璋小6歲。他的父親耿君用,是朱元璋的嫡系人馬,因戰功累升至管軍總管。當耿君用戰死後,耿炳文就承襲父職,率領著父親的軍隊,在戰場上衝鋒陷陣。

人們對徐達、常遇春、湯和等人的名字耳熟能詳,對耿炳文卻知之甚少。實際上,耿炳文的軍事才能不亞於上述人等。他先後參與了征伐張士誠、徐達北伐等重大軍事行動,屢立戰功。1392年和1397年,耿炳文獨自領軍西征,平定內亂,圓滿地完成了任務。1398年,奉命鎮守遼東,保障大明王朝東北大門的安全。

鑑於耿炳文的累累戰功,朱元璋在排列功臣時,將耿炳文與徐達一同列為第一等。

朱元璋為防兒子造反 給孫子留下悍將 可惜孫子不會用

朱棣起兵後,建文帝首先就想到了開國功臣中碩果僅存的耿炳文,任命其為徵虜大將軍,率部北伐。當時,耿炳文已經65歲高齡了。為了大明王朝的安危,他毅然率軍出征。

耿炳文軍隊號稱30萬,實際上只有13萬人。這13萬人疏於訓練,戰鬥力並不高。而朱棣軍隊常年鎮守邊境,都是精銳力量。因此,兩軍相遇後,耿炳文連吃敗仗。好在耿炳文迅速適應了環境,調整了部署,堅守真定,不與叛軍作戰。

這是一個十分高明的計策。因為叛軍雖然戰鬥力強,可終究“名不正言不順”,不能獲得道義上的支援。同時後勤保障跟不上,難以持久作戰。假以時日,一定能將叛軍拖垮。

聰明如朱棣,何嘗不清楚這一點?他猜到耿炳文的意圖後,只圍攻了3天,就撤退了。

朱元璋為防兒子造反 給孫子留下悍將 可惜孫子不會用

這時候,建文帝的正確做法,就是繼續使用耿炳文。可是,建文帝聽說耿炳文吃了敗仗後,極為擔憂,他採納了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以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率部50萬征伐朱棣。

李文忠也是一名開國功臣,他19歲跟隨朱元璋行軍作戰,第一次作戰就立了功。其後,李文忠轉戰沙場,屢立戰功,獲封曹國公。他在開國功臣排行榜裡位次第三,僅在徐達、常遇春之下。

可是,父親是悍將,兒子卻不一定。李景隆儘管從小熟讀兵書,卻沒有什麼實戰經驗。讓這樣的“紙上談兵”之輩代替耿炳文,基本上就是一場軍事冒險。當朱棣聽說李景隆替代耿炳文的訊息後,大笑,他說:“(李景隆)智疏而謀寡,色厲而中餒,驕矜而少威,忌刻而自用。未嘗習兵,不見大戰。以五十萬付之,是自坑之也。”

在朱棣看來,李景隆的軍事素質比耿炳文差遠了,又沒有打過仗,派他出戰,簡直是建文帝自己坑自己。

果然如朱棣所預料,很快,李景隆就在鄭村壩、白溝河被朱棣軍隊擊敗,喪師數十萬。建文帝好不容易湊齊的50萬軍隊,被李景隆敗得精光。

更重要的是,在這之前,明朝軍隊對朱棣叛軍持進攻狀態。在那之後,攻守形勢逆轉,明朝軍隊再也難以發起像樣的主動進攻了,只能坐等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