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為什麼有一個漢人的名字?

大家都知道,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創立八旗制度,建立了後金政權,是清朝的奠基者,後金第一位大汗。

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為什麼有一個漢人的名字?

王杲 (明代建州女真族首領)

可是你知道嗎?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也是明朝的建州右衛都指揮使,則很少有人提及。但是,王杲其人,也是一位在建州女真發展史上有著承上啟下重要作用的人物,他的名字還是明朝撫順城的守備官所起。

01數不盡的恩怨情仇

努爾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閒之輩,從六世祖猛哥帖木兒開始受到明朝冊封,祖父覺昌安為建州女真左衛都指揮,父親塔克世為建州左衛指揮。當時,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初期以籠絡手段,欲想使建州右衛都指揮使王杲(gǎo)為己所用,隨將孫女嫁給王杲之子阿臺為妻,形成了聯姻。

努爾哈赤10歲的時候,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很刻薄。在13歲的時候,帶著三弟舒爾哈齊離家出走了。建州女真右衛都指揮使王杲(gǎo)對流離在外的外孫非常憐憫,就收養了這兄弟倆,使努爾哈赤兄弟倆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由於王杲趁明朝邊防廢弛,曾多次侵襲邊內各地,近至撫順,遠至遼陽,肆行殺掠,威脅遼東各地的安全。萬曆二年 (1574 ),明將李成梁血洗王杲的老巢古勒寨,走投無路的王杲,逃到海西女真哈達部,投奔了王臺,卻被同族王臺設計醉縛後,押送明廷,第二年,被處以“磔”刑(一種分裂肢體的酷刑)處死,年僅47歲。

在李成梁第一次血洗古勒寨之時,努爾哈赤和他的兄弟也在寨中,被明軍俘虜。就在此時,努爾哈赤見到李成梁,奮力抱住李成梁的馬腿“求死”,李成梁認出是曾跟隨過自己的努爾哈赤,不忍下手,便將他們兄弟俘虜于軍中做苦力雜役。

就在這次廝殺中,王杲的兒子阿臺得以逃脫,又回到古勒(今新賓縣上夾河鎮古樓村)。9年之後,李成梁以“阿臺未擒,終為禍本”為由,再次出兵追剿,攻打古勒寨。

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為什麼有一個漢人的名字?

▲ 遼東總兵李成梁部下“誤殺”努爾哈赤父祖的插圖

明軍在第二次攻破古勒寨之後進行屠城,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父親塔克世也在寨中,被明軍誤殺!這也是後來努爾哈赤起兵反明的檄文《七大恨》的第一恨!(“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1583年,25歲的努爾哈赤,以“十三遺甲起兵”,帶著不滿一百的兵卒,開始了自己波瀾壯闊的戎馬生涯,起兵統一女真各部。這是後話了。

02建州女真三衛的前塵往事

人所共知,滿族的先世,在明代其主體主要是建州女真人,而提到建州女真的發展,則有三位人物不能不提,這就是:李滿住、王杲、努爾哈赤。

李滿住於永樂廿二年(1424)得到明廷許可,歷盡千難萬險,率所部女真來到遼寧休養生息,對建州女真有開拓再造之功。

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設定,當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餘勢力,於是在女真聚居地設立遼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族的各個部落。

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為什麼有一個漢人的名字?

▲ 赫圖阿拉城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是一座擁有400餘年歷史的古城。“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為橫崗,即平頂山崗。龍興之地赫圖阿拉故城是清代關外三京之首(興京——赫圖阿拉故城,東京——遼陽,盛京——瀋陽),被御封為“啟運之地”。

建州部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遷,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

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為什麼有一個漢人的名字?

▲ 建州三衛是指明代在東北地區建州女真聚居地設定的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的合稱。包括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委任各部首領,依其舊俗,各統其屬。由於明朝時在東北大量設立羈縻衛所,因而明朝對於東北的統治也被稱為“羈縻統治”,羈縻統治有利有弊。

在發展過程中,建州逐漸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史稱建州三衛。

明朝正統三年(1438)七年,明朝從建州左衛中析出建州右衛,形成建州三衛。李滿住勢力最強,為建州諸衛之首。同年為都督僉亭,1448年升都督同知。他合建州三衛之力,勢力大增,成為明朝和朝鮮的大患。

勢力做大以後,李滿住給明朝展示的是兩幅面孔,時而歸順明廷,送還所虜人口,赴京服罪,歲時進貢;但是,時而暗地裡縱兵燒殺搶掠,假稱韃子(北邊少數民族)所為。李滿率部俘虜邊民,殺傷官軍,蹂躪邊境,荼毒生靈。

03犁庭掃穴:建州三衛遭受殘酷打擊

為了徹底解決掉這個心腹大患,明朝成化三年(1467),明朝約朝鮮共同出兵,夾擊建州衛。九月,斬殺李滿住及其子古納哈等,餘部逃散,建州女真遭受了嚴重打擊。

明廷先後對建州女真發起了五次反擊活動,建州月屠(也稱“成化犁庭”)是明朝對建州女真五次大反擊中最激烈的一次。明廷聲稱要“犁庭掃穴”、“絕其種族”,對建州女真實施了殘酷的報復活動,大規模屠殺持續一月之久。

明軍一路所到之處,將女真人廬舍、倉儲全燒淨光,牛馬器仗全被搶走。其情景正像統率明軍的遼東總兵趙輔,在《平夷賦》中所說,發現女真人即“強壯就戮,老稚盡俘”,一個人也不放過,發現女真的廬舍就讓它“若土崩而火滅,猶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獵其它;杜其穴而空其巢”。就是寸物不留。

明廷對建州三衛用兵,致使強盛的建州三衛由盛轉衰。當時有威望、有號召力、能統轄建州各部行動的首領,或死於是役,或下錦衣衛大獄,或發配邊遠煙障之地充軍。此後,直到萬曆初年,建州女真王杲興起之前,建州三衛始終處於分散、衰弱的狀態。

如果把建州女真的歷史分作兩個時期,天縱之才的努爾哈赤代表著後期,那麼,李滿住則無疑是建州女真前期的代表性人物。他實際執掌建州衛達40餘年,把分散在各地的建州女真人收攏一起,聚集在以蘇子河和婆豬江(桓仁渾江)為中心的遼東地區,進而增強了女真人內部的凝聚力,為後來滿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04“王杲”原是撫順城守備官所起之名

王杲其人,也是一位在建州女真發展史上有著承上啟下重要作用的人物。

王杲(1528-1575年),明代建州女真人,曾任建州右衛都指揮使。他的早年身世,不見於史書記載,只有滿族民間傳說可為補充。根據歷史傳說,王杲的父親人稱多貝勒,原居於桓仁境內,祖上是獵戶,青年時代在五女山中打獵,因打死猛虎,救了海西女真首領王忠的性命,得到王忠的信任和器重,被收為部下。

當時的建州右衛女真,正值明王朝“成化之役”的軍事打擊之後,人眾流散,經濟凋敝,多貝勒借助王忠的威勢(當時王忠為海西女真哈達部酋長),遷至哈爾薩阿林地區(新賓永陵二道河子村南附近)。不久因鄰部襲擾,又遷居到古勒山一帶,整頓部眾,掌管水渡,使建州右衛女真的勢力又得以恢復。

其實,王杲並不是漢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女真人,原本姓額穆齊,名叫阿古,是襲職的建州右衛都指揮使,俗稱阿古都督。

少年時期的阿古長得一表人才,十分討人喜歡。他隨父親多貝勒到撫順馬市互市時,遇上了當時在此巡邊的遼東都司的一群官員,他們誇獎這個孩子機靈。撫順城的守備官張御使看中了他,於是收他做乾兒子,給他起了個漢名叫王杲,並將他留在撫順家中,教他學習武藝和漢族文化。

王杲非常聰明,小時候便從阿瑪那裡學會了金朝時使用的大字和小字,還懂得蒙古話。到了張御使家後,又學習了漢語、漢字,看了不少古今白話小說,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同時還看過《易經》、《奇門遁甲》,學會了占卜術,懂得陰陽八卦。

他原想靠著張御使提攜,將來在明朝官場上混個一官半職。沒想到他在撫順只待了3年多時間。

05繼承父業的王杲,反覆無常的襲擾

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為什麼有一個漢人的名字?

▲ 明朝官僚體系和遼東邊將始終秉承著“分其枝,離其勢,互合爭長仇殺,以貽中國之安”的政策,分化瓦解女真各部。

古勒地區自古是遼東山區通往撫順的咽喉要地,遼東邊牆之外的女真人進京朝貢、入市經商的必經之路,王杲的父親多貝勒在此收買皮張土貨,訓練兵丁,收取渡資,並有強奪他人敕書之舉,成為名噪一時的女真首領,發展很快。

但是,多貝勒的擴張,引起了明朝邊將的注意,就授意海西女真首領王忠之侄王臺,設計殺掉了多貝勒。

多貝勒死後,王杲繼承父業,繼續佔據著從馬爾墩到古勒一帶地區,霸水為酋。這就是由吉林的兩位滿族學者富育光、趙東昇收集的滿族民間傳說《兩世罕王傳》中的說法。《兩世罕王傳》,講述的是王杲和努爾哈赤這兩位罕王的故事。

當時的女真社會秩序混亂,王杲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武藝,宣佈自己承襲了父親的建州右衛都指揮使的職務。

有一次,明朝邊吏尤清在馬市驗馬時,貪得無厭,既收取女真首領的賄賂,又指責女真“瘦馬善價”,拒其入市。明守備賈汝翼驗放女真入市馬匹時,又斥責十幾名女真人違抗明朝法令。王杲義憤填膺,怒罵關市,並把守備的酒奪過來,喝得酩酊大醉之後,摔碎酒罐拂袖而去。從此,他在邊境幹起了騷擾搶劫的勾當。隨著實力的增強,脅迫其他部族一起出動千百騎,不斷侵擾明朝的邊境。

在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和王杲聯姻後,王杲非但不受覺昌安的約束,反倒自稱為都督,王杲被稱為“建州都指揮使”“建州都督”,時“建州諸夷悉聽杲排程”,“控弦之士凡萬餘人”。其實當時,覺昌安是建州左衛都指揮,官方身份,兩個人是平級的。

就這樣,努爾哈赤的祖父在王杲的勸說下,也裹脅到王杲的勢力中。最厲害的是,王杲趁明朝邊防廢弛,曾多次侵襲邊內各地,近至撫順,遠至遼陽,肆行殺掠,威脅遼東各地的安全。

為人狡詐的王杲在屢次率部眾侵掠明邊時,都脅持覺昌安前往,所以在明邊官心目中,覺昌安父子亦屬背叛明廷的建州女真。為了不背上叛明的罪名,覺昌安父子暗中投靠了遼東明將李成梁,密報王杲部眾的侵掠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