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宰相翁同龢死後沒有喪葬費,原因何在

翁同龢,兩朝帝師。狀元出身。滿清同治光緒兩朝中樞,宰相。清流和帝黨總代表,名聲雖顯,但實無能力,文不能安撫百姓,武無不能剿滅亂匪,外不能平定西洋,內不能治國理政,雖為帝黨,卻對慈禧俯首帖耳,於光緒無一謀策,實數一個庸才。光緒讓此人輔政真是有眼無珠。恭親王奕臨終之際告訴光緒:““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錯人!”。鬼子六真有識人之明。

當朝宰相翁同龢死後沒有喪葬費,原因何在

明清兩代的重要輔臣去世以後,無論生前如何,皇帝出於面子和安撫都會給一筆喪葬用的銀子,也算是安慰一下。當然,根據生前地位,職務與皇帝親厚各有不同,但一定會給,家屬也算有個面子問題,比如曾國藩朝廷給了5000兩,但職務地位都高於曾國藩的翁同龢在光緒三十年去世,居然一兩朝廷的喪葬費都沒有給,雖然當時翁同龢已經被罷免本兼各職。但起碼的禮儀還是要有的。可是,朝廷就是一兩銀子也沒有給。兩朝帝師真是一文不值啊。原因在哪裡呢。第一就是,當時光緒已經被圈禁。他未必知道翁同龢死了,不給翁同龢喪葬費的是慈禧。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光緒當時親政,以光緒對翁同龢的觀感也不會給喪葬費。

翁同龢,官二代出身,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第三子,咸豐六年,26歲的翁同龢中了狀元,年少有為四個字應該當得起,但翁同龢是典型的書生意氣,文人秉政,一輩子沒有在地方任職,從管教育的學政到翰林院學士,以後就是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朝帝師,從各個方面來看。他實在是難以勝任這些職務。從他親手教育的兩個皇帝也看得出來,也不是一個好師傅。

當朝宰相翁同龢死後沒有喪葬費,原因何在

翁同龢,官二代出身,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第三子,咸豐六年,26歲的翁同龢中了狀元,年少有為四個字應該當得起,但翁同龢是典型的書生意氣,文人秉政,一輩子沒有在地方任職,從管教育的學政到翰林院學士,以後就是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朝帝師,從各個方面他實在是難以擔任這些職務。從他親手教育的兩個皇帝也看得出來,也不是一個好師傅。

光緒八年,慈禧明知翁同龢是帝黨,但依舊讓翁同龢入中樞軍機處拜相,足見對他的依賴和重視。這是翁同龢的政治巔峰,但兩年之後慈禧罷免恭親王奕訢。翁同龢雖然“革職留任”,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影響,仍然是漢臣之首,此後翁同龢就槓上了甲午海戰,歷史已經翁同龢的行為做出了最公主評價,我就不多做評價了,用最簡單的話說,翁同龢出於私人恩怨報復李鴻章,棄國家大義於不顧,李鴻章主張就不是他考慮了,只是凡是李鴻章主戰,他就主和,李鴻章主和,他翁同龢就主戰,於國家大事於不顧。為了就是一己之私,就憑這一點翁同龢就該死,就該殺。

當朝宰相翁同龢死後沒有喪葬費,原因何在

後來在戊戌變法的時候,首鼠兩端,十足的政客。舉薦康有為,後又反對,新黨舊黨翁同龢都得罪了,是裡外不是人,更讓讓光緒覺得翁同龢“欺君”。此時光緒已起殺心,還是榮祿說了一句:“本朝尚沒有殺過師傅”,這才算是留下一條命。但也就此徹底邊緣化。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之後,翁同龢被革職,永不敘用。

當朝宰相翁同龢死後沒有喪葬費,原因何在

翁同龢之所以晚景淒涼。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新舊兩黨都不待見,帝后兩大集團皆厭惡。翁同龢的失敗是整個儒家意識形態的失敗。也是他個人能力的失敗,在儒家方面他不如曾國藩,新事物不如李鴻章,武事方面不如左宗棠,文事方面不如榮祿。所以最後連喪葬費都沒有就不足為奇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