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說出來你別不信,僅此3例

我們在電視也好,還是小說當中也好,總是能夠看到如下的臺詞,你膽敢謀反的話,那可是要誅九族的啊!這也不由得讓人好奇,古代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說出來你別不信,歷史上所記載,被誅九族的,僅此三例。

古代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說出來你別不信,僅此3例

九族是哪九族?關於九族的概念,最先起源於《堯典》當中:“克明俊德,以親九族。”而過去三字經說九族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而到了後來漢代以後,統治者給予了九族一個新的概念,其構成分別為“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孃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古代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說出來你別不信,僅此3例

在中央皇權社會,謀反對於封建統治者來說無疑是最為挑戰自己威嚴的行為,因此謀反這一項,歷朝歷代都制定了嚴厲的刑罰,它也被放在了能被處以極刑“十大罪”當中的第一條。至於“誅九族”這個概念,應該是誕生於秦朝的法家學說。

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而下面的註釋表示,三族指的是“父、兄弟及妻子。”

古代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說出來你別不信,僅此3例

等到劉邦稱帝之後,蕭何作九章之律時,有夷三族之令,韓信,彭越都曾經受到了夷滅三族的刑罰,統治者這麼做的目的,也同樣是在於威嚇。在魏晉南北之後,大體繼承了漢制,九族之人只是一個家族的概念,那麼有沒有朝代明確說明要謀害九族的的呢?唐律對於謀反這項大罪規定:“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而宋朝也相對寬容,他們甚至還對柴榮的子嗣做出規定:“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由此可見,其他人謀反,應該也不會牽涉到九族。

古代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說出來你別不信,僅此3例

而到了明清時期,君權加強之後,懲罰就更要重一些,《大明律》提到:謀大逆”者,不管主、從犯,一律淩遲,祖父、子、孫、兄弟及同居的人,只要年滿16歲的都要處斬,《大清律例》同樣記載:謀反大逆、凡謀反及大逆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正犯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

古代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說出來你別不信,僅此3例

由此可見,過去朝代刑罰雖然嚴厲,但是卻很少提到誅九族這項罪行,正史上記載的也只有三次。一則是《隋書》提到,楊玄感起兵叛亂卻失敗,最終被煬帝“夷九族”,第二個是明朝官員景清,忠於建文帝的他因為行刺朱棣,最終被抓,《明史》提到他被“誅九族,轉相攀染,誅其鄉人。”

古代動不動就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說出來你別不信,僅此3例

而明朝期間的大儒,指著朱棣破口大罵的方孝孺,相傳他拒絕為篡位的朱棣寫登基詔書,朱棣以誅九族威脅,想不到方孝孺竟然喊“誅我十族又如何!”這也使得朱棣大怒,將方孝孺學生算作一族,抓了847人,全部屠戮。不過這一件事情,最開始記載於祝枝山的《野記》,後來又被記入《明史紀事本末》、《寧海縣誌·方孝孺傳》,但是清人編寫的《明史》卻並未提及,而且按照常理來說,真有此事發生,明史應該也會大書特書。而且朱棣上位不久,帝位不穩,也不太可能做出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殘酷行徑。

同樣在歷史上,誅九族連坐的罪行懲罰,也會讓統治者們戴上殘暴無道的帽子,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項罪名,在現實當中這麼少的原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