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荒地那麼多,為什麼農民寧可被地主剝削,也不願開墾荒地呢?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

如今人們生活富足,總喜歡在閒暇之時,從影視作品中看古代人民的苦難。幾乎在所有的影視作品中,只要提及古代的農民,大都充斥著不幸跟疾苦,比如說著名的《白毛女》,當時很多人民每天都生活在剝削和壓迫之中,溫飽都成為了最大的奢望。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人會說,即便當時沒有什麼文化,還可以種地啊!天底下荒地這麼多,自己開墾幾塊地種點糧食不就好了嗎?古代農民為什麼寧可被地主剝削也不願意開墾荒地呢?其實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這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古代荒地那麼多,為什麼農民寧可被地主剝削,也不願開墾荒地呢?

古代大環境下的地,非“地”

無論是在史書中還是在影視作品中,我們都不難發現,古代有很多無人管理的荒地,如果把這些荒地開墾成田地的話,是不是就可以增加許多收成了?想法是很好的,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也就是說,即便很多皇帝無人管理,也不是你說開墾就能夠開墾的,這都是皇帝的地盤,想要開墾,你要經過皇帝或者是官員點頭。

在一些糧食匱乏的年代,皇帝或者是一些地區的官府就會給老百姓發點福利,分給他們一些荒地開墾,但不是人人都有這種際遇。

還有,古時候的地跟今天的地是完全不同的。如今的人們在開墾荒地的時候,只要路程不是很遠,一般都不會把距離作為前幾重要的要素。

古代荒地那麼多,為什麼農民寧可被地主剝削,也不願開墾荒地呢?

但是在古代就不同了,古代嚴重缺乏代步工具,尤其是對於窮人來說,沒有代步工具,最大的缺點不是去往自己田地的時間和路途,而是灌溉等事宜成為了很大的問題。

一般來說,古時候的田地都是在水源旁邊,這樣灌溉比較方便,不過這種土地一般都有主了。而那些看起來可以成為田地的荒地,在那個年代並不能夠稱為“地”。可望不可即的牛

對於古代的農民來說,不去開墾荒地,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無法解決,那就是牛。

我們不妨來假設一下,即便皇帝跟官府都允許人們開墾,而且距離水源不是很遠,接下來呢?人們要怎麼去開荒,靠著自己雙手嗎?

古代荒地那麼多,為什麼農民寧可被地主剝削,也不願開墾荒地呢?

當時可沒有太多好用的工具,更沒有挖掘機等現代化裝置,即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人們將荒地開墾出來了,澆上水了,糧食成熟了,接下來呢?人們怎麼收割?

很顯然,這麼多事情,僅僅靠人力是很難完成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古代農民最好的夥伴,牛。

在我們今天,一頭牛倒不是很貴,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樣了。古代耕牛的價格一直都是很高的,就拿宋代來說吧,大部分時間,宋代的耕牛價格在十貫錢左右,高峰期可達十五貫錢。

十五貫錢是什麼概念呢?宋朝文官的月薪一般是十貫錢左右,也就說,即便是官宦家庭,不吃不喝也需要一個半月才能攢出來一頭牛的錢。

古代荒地那麼多,為什麼農民寧可被地主剝削,也不願開墾荒地呢?

不過,糧食大收的農民省吃儉用,還是可能買到耕牛的,但是,你以為買到牛就結束了?人要吃飯,耕牛就不用吃了嗎?養一頭牛的消耗是很大的,一般一頭牛一個月的飼料需要一貫錢左右,可以說是古代版的“四腳吞金獸”了。尋常人家怎麼受得起這種消耗。封建社會的“苛稅猛如虎”

事情說到這裡,如果有一戶人家,運氣好而且家裡也有點積蓄,獲得了開墾的機會,而且距離水源不遠,家裡也買得起牛養得起牛,這樣就可以好好種地了嗎?沒那麼容易。對於古代農民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那就是賦稅。

古代的賦稅有多重呢?除了常規的“二稅”之外,還有很多繁冗的賦稅,在很多朝代中,農具需要交稅,牛皮需要交稅,鹽也需要交稅,諸如此類還有至少十多種。

古代荒地那麼多,為什麼農民寧可被地主剝削,也不願開墾荒地呢?

我們前面也說過了,開墾荒地的難度有多高,即便不考慮開墾,只是種自己的地,還是要交很多稅,很多人家都交不起稅,即便有錢的農戶也經常會被抓去勞役。

也許在古代的時候,有一些很好的時期,某些皇帝在某個時期也許會鼓勵農作,但也只是暫時的,就拿宋仁宗來說吧!他向來以“仁政愛民”著稱,而且那個年代裡還有一個“包青天”,是不是人們的賦稅壓力大減?當時人們賦稅的壓力還真是一點都沒減。

明朝早期做的倒是不錯,朱元璋鼓勵人們農作,甚至免費送農具,但這也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賦稅也順水推舟的漲了起來。

最誇張的還是明朝弘治年間,當時農村賦稅的種類多達五十多種,那個年代的人們大都沒有什麼文化,他們真的記得住有多少賦稅嗎?

古代荒地那麼多,為什麼農民寧可被地主剝削,也不願開墾荒地呢?

小結:

其實不難發現,農民靠著農作走向富足,這在古代就是一個悖論。

如果說,農民透過農作走向富足的道路上有一百個困難,農民中當真有一些“有志之士”,他們有一百零一份的努力,和一百零二次的激情,但官府總是可以推出第一百零三個難題,身份尊卑不同,他們的未來也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當時的學生能夠忍受十年寒窗苦讀的原因,因為,他們想要一個璀璨的明天啊!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人們一定要推翻封建社會的原因。前面也說過了,即便是人們有幸遇到了某個仁愛之君,也不見得能夠減輕賦稅。

或者說,封建社會只要存在,上述的問題都一定會存在,想要改變,只有推翻封建社會。這個問題人們早就發現了,賦稅越重的年代,農民起義的次數就越多。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跟古代農民開荒一樣,並不像人們想的那麼簡單,只要你真的去做了,你才會知道,這件事情到底有多難,或者是有多簡單。

人生在世,多是苦難。但我國還有很多另一方面的話,“長風破浪會有時”,困難,痛苦,都會過去的,古時候想要種地真是莫大的奢求,你再看看現在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