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印度是人類歷史長河中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在近代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被迫走上一條尋求民族復興、夢想國家崛起的漫長而又痛苦的現代化之路。

經歷一個世紀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現代化歷程後,經過長期的反殖民鬥爭,

印度到二戰後完成建立獨立民族國家的目標。

此時的印度擁有雙重使命,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和建設一個西方式的社會。在尼赫魯、英迪拉·甘地和拉·甘地領導下,

印度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民族工業體系。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具備經濟獨立的能力,工業實力大為增強,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然而印度的崛起之路必定歷經坎坷,面臨著諸多的困境。

“強人”莫迪使勁渾身解數,

但在種姓、宗教、貧富差距等堅冰面前,也只能無奈地小步前進,惟恐行差踏錯。

印度的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目前根本看不出一個明確的界線,只能說時勢弄人,

印度與莫迪,兩者相互且行且珍惜。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一、“貧困海洋”與“繁榮島”的兩極化

二戰結束後,眾多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取得政治獨立,並走上現代化的正軌。

而作為其中傑出代表的印度,在吸取他國經驗並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四年前,印度國內總值達到2。4萬億美元,

位於世界第7位。

經過70多年的快速發展,印度建立起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以及十分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其軟體、製藥產業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印度還是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品出口國和僑匯收入國,作為

全球最有活力的新興經濟體之一

,印度經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貢獻與日俱增。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雖然印度的經濟現代化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絕非一帆風順,現階段印度經濟的發展一直存在不少的困擾。

高通脹率一直是印度經濟發展的頑疾,

在20世紀90年代,印度通脹率大部分時間不低於10%,2009年11月更是達到21%的歷史新高。

高通脹率給印度的低收入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嚴重危害到印度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印度歷屆政府都把控制通脹率作為干預經濟的重要目標,以避免造成過多的負面影響。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獨立以來的

印度政府長期奉行赤字政策,使得政府的負債率居高不下。

1986年政府債務佔GDP比重達到9%,90年代以來雖長期保持在5%-6%左右,但由於各邦政府也存在類似赤字,這就使印度總的赤字率達到10%。

2008年金融危機後,為刺激經濟回暖,政府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使得財政負擔愈加沉重。從印度財政赤字結構來看,經常性支出佔總支出的比重維持在60%以上,

政府可控財力少,支出結構硬化。

不管是從總量上來看,還是結構上來看,

印度財政赤字無疑成為印度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負擔。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印度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之所以表現為外觀“亮麗”,但實質卻是遲緩前行,主要原因是:

首先,龐大的人口基數影響積累和經濟社會發展速度。

由於印度人口增速較快,每年增加約1500萬人,總人口已經超過13億。

大量新增人口不但增加社會的供養負擔,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經濟增長的成果,而且降低資本積累率,放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並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和人力浪費。

其二,印度政治經濟體制尚不完善,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

印度中央政府的權威和號召力不高,政府調集國內資源發展經濟社會的能力不夠強。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印度國營企業效率低下且負債沉重,經濟體制改革更是舉步維艱,私營經濟的發展也令人不滿意,

農村經濟尤其是小農經濟的發展不順暢,

這些都阻礙了經濟的健康發展。

印度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

但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差異以及日益加大的城鄉差別仍使得民眾普遍不滿

。1997-2002年,在城市人口平均消費水平提高30%的同時,農村人口的消費水平下降了80%。

廣大普通民眾受益不多,

大多數人沒有在改革中得到實惠。底層民眾極度貧困,印度至今仍有 1/3 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天生活費不足一美元。印度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日趨突出,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制約著印度經濟現代化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其三,工業發展水平不高,農業發展不穩定,影響整體經濟增長。

特別是製造業整體水平不高,限制了印度的國際競爭力和出口創匯能力。

機械、電氣裝置、資訊科技裝置、化工品等高階產品的出口額所佔比例不高,原料、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中間產品佔的比重不小。

印度高科技含量工業造成品的進口額遠遠高於出口額。

印度對外商品貿易逆差嚴重,使印度經濟發展面對較大外匯壓力。

印度農業生產由於對天氣特別是降水量依賴較大,各種農產品的產量增長始終處於起伏不定的狀態,一些市場緊缺的農產品增產緩慢,滿足不了市場需要,使經濟增長受到一定衝擊。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而隨著印度經濟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發生變化,

民眾對蛋白質類食品和蔬菜等的需求不斷增大。印度目前的農業生產不能較好地適應民眾農產品需求的增加和需求結構變化,在近年印度的通貨膨脹中,豆類、肉類、蔬菜等生產不足,產生很大影響。

印度的交通基礎設施、電力供應等不足。

印度公路呈現出地區分佈不均的態勢,國家公路和邦級公路只佔全國公路總長約5%,農村公路佔六成。且質量大多不好,近4成公路尚未鋪面,約78%的公路是一車道或兩車道的,車速通行慢。

鐵路運輸存在車輛老舊、基礎設施不足、火車時速不快,運輸能力緊張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經濟發展。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其四,宗教、種姓、民族等非經濟問題錯綜複雜,影響整個國家的凝聚力。

這些問題危及社會穩定並嚴重損害到中央政府的權威,使得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缺乏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基礎。

印度宗教給民眾帶來迷信觀念和行為,

特別是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教派的矛盾和衝突,常常發生流血事件。

高階種姓和低階種姓相互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在當下的印度社會中還大量存在,甚至較為突出,是產生不公平的主要誘因,它們仍然在不小的程度上制約著印度的經濟發展。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印度民眾的產權觀念較為矛盾

,對私營經濟抱有懷疑態度,抵制對公營企業特別是銀行業進行私有化。國家能力,特別是為民眾提供教育、醫療等基本服務的能力很弱。

政府扶貧活動效率較低,遠遠達不到預期目標。印

度式腐敗嚴重,資訊空白、社會寬容和檢舉困難,

成為印度腐敗文化的重要因素。裙帶關係盛行,官僚主義突出,決策緩慢,辦事效率低下等等。

印度作為一個多民族、多地區、多宗教、多元政治文化的大國,呈現出極不對稱的兩面性,一個是高階技術和尖端工業、富裕的印度,另一個則是浸泡在貧困、失業飢餓、疾病和無知中的傳統印度。

當前的印度發展形勢,尤如“

在貧困的汪洋大海中建造了一個繁榮的小島

”,這是因為“增長與發展僅僅限於印度人口中的一小部分”。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二、舉步維艱的改革

莫迪作為印度最強勢的總理,

在選民中的支援率高達85%,與當年的尼赫魯不相上下。因此,他才得以能夠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但是事實是,莫迪的改革雖在多個領域都得到啟動和實施,但

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印度經濟增長形勢在一段時間高速增長後,陷入不穩境地。

而在政治改革中,因為印度的

“反現任”傳統根深蒂固

,根本無法徹底打破。在印度人民黨創造奇蹟的北方邦和德里的選舉中,他們都是以在野黨身份勝出,而在果阿邦尋求連任的印度人民黨則敗給了國大黨,印度的政治勢力翻覆讓人有點看不懂。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因此,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客,莫迪在保證自己執政的前提下,選取了最佳路徑,那就是逐步推進市場化和自由化改革,小步慢走,主要推進具有一定民意共識基礎的改革,

對那些見效慢痛長的關鍵性改革予以迴避

因而讓外界看到的就是,莫迪政府只是在官僚機構作風改革、效率提高方面有所突破,至於印度經濟發展的新局面一直未能開啟。

莫迪在上任之初提出的約30項改革任務,前三年也僅完成6項而已。特別是

政府在土地、勞工、稅收三大經濟改革的重要領域都遭遇挫折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而這裡面的徵地法案是最硬的骨頭,在最初時,進行社會動員、力爭與地方政黨達成共識是莫迪政府所希望採取的方式,並對此信心極強,因而立場也非常堅定。

但是後來由於擔心反對黨以

“違背窮人利益

”來攻擊印度人民黨,影響地方選舉,遂逐漸軟化在該法案問題上的態度,轉而尋求將徵地改革交由各邦完成。即使如此,地方政府態度依然不一致。

商品服務稅法案也同樣命運多舛,因議會內黨爭劇烈,整整一個夏季會期未取得任何進展。而在該法案遇挫前一週,

反對莫迪勞動法改革的罷工潮在印度全國大範圍爆發。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莫迪推進印度改革之所以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是:

首先,莫迪難以擺脫前朝政治遺產。

1991年開始經濟自由化改革之前,印度長期實行的是混合經濟體制,公私並舉但在實際執行中卻呈現出以國有經濟為主的態勢。

而私人資本則有各種許可證制度被嚴格限制,特別是稅率過高問題一直困擾著個人和企業,

最高檔位累進稅率竟可高達九成以上。

特別是曼莫漢政府出臺的帶有追溯效力的一般反避稅條款和土地法,對莫迪政府改革影響極大,而這兩項法案在出臺時就因富於爭議而一再推遲。

因為立法的本意不是推進城市化、工業化,而是為保護擁有土地農戶的利益,

暗含著對印度經濟發展的一種“反動”。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土地法案出臺後的最直接後果,僅在六年前就因為徵地困難,導致42%的專案工期被迫滯後。

莫迪的人民黨雖然在議會擁有多數,他本人也以改革手腕強硬著稱,但卻因為反避稅條款和土地法屬於“政治正確”,因而這份可謂逆改革的政策遺產,讓莫迪拿不穩、扔不掉,無法擺脫。

其次,中央政府與地方多元利益博弈劇烈。

印度實行的是聯邦制,地方邦級議會在61個事務上有排他管轄權,中央無權直接干預。

各地因自然、經濟、社會文化差異,訴求各不相同,

受到地方利益集團所左右的政治勢力只能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目標,呈現出多元化特色。因而印度改革時,在中央管轄的事務上推進力度最大、取得進展也最為明顯,涉及地方清單和共管清單上的事務改革則進展遲緩。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三、“強人”莫迪的大國夢

莫迪在七年前當選總統時,表示要把印度打造成一個

強大、發達、包容的國度

,他希望能夠代表印度坐進世界強國的“貴賓席”。

莫迪的主張和信心使他贏得國內各階層民眾極高的支援力,進而他也就擁有一種強大的行動力。他高舉改革大旗,以“善治”為導向推進印度政治改革,力求實現“

小政府、大治理”

他發起“

印度製造”、“數字印度

”運動,目標是將印度打造成世界製造中心,推動印度經濟高速增長。莫迪認為世界正在接納和擁抱印度,印度也將充滿信心地勇往直前。他寄希望於採取一系列戰略措施,以提升自身綜合實力,並躋身世界性大國的行列,在世界事務和國際格局中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莫迪在外交策略上堅持“

鄰國優先

”原則,強化在南亞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努力塑造印度在南亞地區的霸主形象。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莫迪之所以執著於大國夢想,主要原因是:

首先,受到印度現實主義國際政治觀的影響。

莫迪的外交政策深受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外交遺產的影響。尼赫魯崇拜“現實主義”和“大國力量”,在政治實踐中主張“非暴力”和“不結盟”,因而他致力於將印度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大國,永遠不受欺凌。

莫迪與尼赫魯的現實主義主張一脈相承,他延續了20世紀中葉尼赫魯將印度打造為“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的雄心壯志,決心將印度打造為世界領導大國。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其次,反映著印度人民黨的執政理念。

前總理辛格任期結束前夕,印度經濟極度低迷,12、13年連續兩年印度的GDP增長率僅為4。5%,是十年來的最低點。

印度人民黨的執政理念對於當時的印度來說可謂“對症下藥”。該黨在七年前競選宣言中突出強調外交政策和印度國際地位的重要性,提出“國家優先,團結博愛”的外交政策理念,堅持實用主義和建立在國家利益基礎上的互惠原則。

人民黨主張開展積極主動的外求,追求獨立自主的大國利益,廣泛發展與各個國家的友好關係,在多邊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人民黨提出次大陸戰略構想,認為應與鄰國間建立更深層次的經濟合作關係,強調要建立強硬的地區政策,“

如有需要,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採取強硬立場和措施

”。此外,人民黨還透過外交關係優先促進印度經濟的發展,並認為印度應當加大軟實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其三,與莫迪的執政基礎密不可分。

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在七年前大選中拿下下院過半席位,這是30年來印度議會黨爭出現絕對勝利的第一次。莫迪自信地聲稱:“

我們將迎來自甘地以來,歷史上最強大、最穩定的政府

”。

莫迪極具外交天賦,他認為印度應該抓住寶貴的戰略機遇期,利用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來加速崛起,重塑在國際體系中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因此,他在大國目標的框架下,重新制定“

主動進攻式

”的外交政策。他善於和勇於打破常規,多次創造印度外交史上的“第一次”。莫迪既有對巴基斯坦懷柔式的親自訪問,打破雙方12年來沒有總理級的外交,也有不顧引發全面戰爭的可能,對巴基基坦進行外科手術式的軍事攻擊。

他善於利用國際多邊舞臺進行外交

,不放過任何一個展示印度影響力的機會。2五年前金磚國家峰會在印度果阿舉辦期間,莫迪將與之有密切關係的“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組織邀請出席會議。

莫迪認為印度大國夢想實現的一個標誌是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會,為此,他多方爭取,四處奔波,並與德國、巴西、日本聯合,共同爭取入常資格,

他為爭取印度入常付出努力良多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其四,與莫迪鮮明的個人風格息息相關。

莫迪被稱為印度政界“強人”,他處事果斷強勢,務實靈活,甚至在競選中曾喊出:先改進廁所,寺廟排後面的口號。

莫迪出身低微,卻憑藉不懈地努力登上總統寶座,善於變革、勇於突破桎梏是他一路行來的真實寫照,他一直堅持改革,以此來實現印度的徹底變化。

他主導的大國戰略獲得大多數印度民眾的支援,莫迪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戰略,而

“鄰國優先”是第一原則,“東向行動”則成為政策為基點。

向東緊密聯絡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進一步加強雙邊戰略關係。向西北透過經濟和能源合作,與中亞國家建立和加強戰略關係。向西南跨出印度洋,透過舉辦印度——非洲峰會,

開拓和強化與非洲夥伴關係。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莫迪深悉美國力量之強大,因而格外重視與美國進行戰略合作,

他將印美關係視為大國外交的重中之重。

透過簽訂《防務合作框架協議》、《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不斷深化和強化兩國防務領域的合作。

對於“強人”莫迪來說,

印度的大國夢想是他永遠的追求。

為此,他絞盡腦汁也要與美國戰車綁在一起,大張旗鼓擁護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並爭取成為重要的支點國家。

為追尋大國夢,他敢於對巴基斯坦動武,並冒著可能發生戰爭的風險與中國軍隊邊界對峙,

只為維持印度南亞霸主的絕對地位和權威。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為追求大國夢想,他向印度式腐敗開戰,推出堪稱“極端”的貨幣政策,廢除500盧比和1000盧比的大面額紙幣流通,劍指黑色經濟,

防止黑錢轉變為實物資產。

然而面對印度人口大幅增長几乎耗盡經濟發展“紅利”,種姓矛盾根深蒂固致使公平難以追尋,

宗教衝突導致全國各地流血流淚幾無寧日的現狀,

莫迪一度愁眉不展。

面對印度經濟結構落後、通脹和國際收支失衡致使經濟波動不安,農村和城市二元化對立日益明顯、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

黨爭政爭連綿不絕政府部門效率低下的困境,

莫迪更是嘆息連連。

種姓、宗教、貧富差距:印度困境和莫迪的無奈,究竟誰綁架了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印度困境的產生因素眾多、盤根錯節、枝蔓牽連,難解難分。

而莫迪的強勢政策也不斷引發國內國際的反對和對抗,致使他也時常遭到反噬。

時局動盪、周邊國家關係緊張更是成為對莫迪的考驗,是困境纏不住莫迪,還是莫迪有可能將印度帶入更大的困境,不管是哪種情況,也不管是誰能綁架誰,

印度和莫迪都要承受

,因為這就是真正的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