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引言

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中,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努爾哈赤帶領部下剛剛起兵時的種種,重點講述了當時努爾哈赤等人缺少騎兵,主要靠步兵作戰的情況,從而破除大家對八旗軍的一些錯誤認知,如“騎射打天下”論。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不過也不是說努爾哈赤起家之初他部隊中的騎兵就不重要了,小編只是說在當時的戰鬥中,騎射這一戰術並沒有多大作用,但騎兵本身的作用卻並不小。透過研究戰史可以發現在各場戰鬥過程中,努爾哈赤軍隊中的少量騎兵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形成了一系列與步兵合擊的戰術,在這些戰術戰法中,步兵和騎兵都是重要角色,有時騎兵還是主角。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努爾哈赤的部下中,身穿鎧甲計程車兵(甲兵)很大一部分都有戰馬,而這類士兵固然極擅長下馬步鬥,但也不是完全不懂騎戰,而且雖然他們的騎射技術大都一般,但是衝陣的時候還是敢戰敢打的。

因此努爾哈赤喜歡將騎兵集結起來,然後在戰局初開的時候側面突擊,造成敵方陣地混亂,以達到切割敵人陣型,將敵人分割的目的,為後面的步兵推進做準備。這一戰術若是失敗,就會變成由步兵衝陣切割敵人陣型,然後由騎兵趁亂進攻,加速敵人的崩潰,或是追殺殘敵。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努爾哈赤還將明軍的楯車進行了改造,使其變成了易於野戰機動和攻城的“戰車”,然後讓步兵進攻敵人時,推著戰車前進。其穿重甲的重步兵在前推車前行,依靠戰車遮蔽弓矢和槍彈,弓箭手則在後步射提供火力支援,依靠楯車的防護射箭放槍殺傷敵人。等到接近敵陣時,再由重步兵破壞敵人的野戰工事,並發動步行衝鋒抵近敵人進行近距離廝殺解決戰鬥,騎兵則在旁遊走尋找時機。從下文的戰例中,可見女真人對楯車的野戰應用

帝見之,令右固山兵取綿甲戰車,徐進擊之。紅號把牙喇不待綿甲戰車至即進戰。帝見二軍酣戰,勝負不分,令後兵助之,遂衝入,敗其兵,追殺至渾河,盡溺死,其陳策、張名世俱被殺。 天將晚,帝復戰渾河南步兵,布戰車衝入,破其營,殺副將董仲貴、參將張名世、張大斗及眾兵殆盡。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使用楯車戰鬥

在沒有楯車或不方便使用楯車時,女真人則會排出軍陣,讓穿戴重型鎧甲手持利刃的重步兵排列在前,直面敵軍近戰肉搏,穿輕甲的弓箭手在重步兵後方或兩翼跟隨提供掩護和火力支援,伴隨衝鋒,騎兵居於兩翼或側後方,時刻準備擴大步兵造成的缺口,加速敵軍的崩潰,或是接應與敵人陷入苦戰的步兵:

“軍士禁喧譁,行伍禁紛雜,當兵刃相接之際,披重鎧執利刃者,令為前鋒。披短甲即兩截甲也善射者,自後衝擊。精兵立於別地觀望,勿令下馬,勢有不及處,即接應之……英明汗之軍士,先以重甲外披綿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執盾而進,立於山城之下。繼之以所選擐輕短甲善射之軍上,隨往放箭。”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使用楯車戰鬥

從戰術和戰例中可以看出,早期努爾哈赤軍隊中的騎兵在戰鬥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只是他軍中的步兵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主角,而且在具體戰鬥中,努爾哈赤等八旗統帥也更信任自己部下的步戰能力,喜歡讓騎兵下馬變成步兵作戰,比如下面這一戰例:

“命半數兵下馬,擐重甲者執長矛及大刀在前,輕甲者自後射箭。另半數兵騎馬殿後,向山上行,以圍攻其大山。明軍於山上樹牌,發槍炮以戰,我軍全然不顧,一擁而上,遂破其擋牌。”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努爾哈赤當然也想要更多的騎兵了,只不過他當時確實是缺馬。那種上馬是騎兵、下馬是步兵的全能型騎兵,當時的將軍們哪個不想要?只不過騎兵培養難度大、成本高罷了,小門小戶根本養不起來。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事實上,在薩爾滸之戰爆發之前,遼東地區最強的騎兵力量不是別人,正是遼東的明軍!幾代遼東總兵在與蒙古人、女真人的多年戰鬥中,打造了一支強大的騎兵,一度打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雞飛狗跳,一位明代大臣便直言明軍的騎兵強於努爾哈赤,但步兵實在不能與之相抗,力在破除當時朝堂上諸公將女真人視為蒙古人一樣的遊牧民族式軍隊的看法:

奴(努爾哈赤)之步兵極精,分合有法……而談東事者但以為長於弓馬而已。”

小貼士:薩爾滸之戰的時候,努爾哈赤除葉赫部以外已經基本統一了女真各部,但其主力騎兵也才五千多(存疑),遠少於明軍。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說起來,女真各部中還真有一些部落擁有大量騎兵,並依靠騎射作戰,但這些女真部落並不是建州女真,而是海西女真人,他們與努爾哈赤乃是仇敵的關係,在努爾哈赤帶領建州女真人崛起的過程中,曾給努爾哈赤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和損失。

小貼士:海西女真,分佈於海西(今松花江東)的黑龍江流域,這批女真人逐漸形成四個大部族,即葉赫、哈達、烏拉、輝發。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海西女真人中的葉赫部首領等人更是將自己的部隊與努爾哈赤率領的軍隊做對比,承認建州女真人的步兵很強,但騎兵不行:

“虜(指努爾哈赤)步戰強,馬戰弱,北軍馬戰強於葉赫,葉赫強於建州,虜步戰強於北軍,北軍強於葉赫,葉赫馬兵最悍,步兵弱。故奴畏北騎,北畏奴步……葉赫白羊骨輩曰:我畏奴步,奴畏我騎,力相抗也,技相敵也。”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但雖然海西女真人的騎射很讓建州女真人忌憚,可是努爾哈赤最終還是靠著自己擁有的大量步兵擊敗了騎射作戰的海西女真人,然後將其吞併。而事實上,正是在完全吞併了騎戰見長的海西女真人,將其編入到自己的軍隊後,努爾哈赤才第一次擁有了大量真正的騎兵部隊,和能進行騎射作戰的騎兵,他的騎兵部隊算是自此發跡。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海西女真諸部

小貼士:海西女真人的馬匹多購自蒙古草原,自身放牧的馬匹數量較少,所以等到吞併蒙古多部,佔據大草原等馬匹產區,並將蒙古人編入八旗後,八旗軍中的騎兵和馬匹數量才開始爆發。

而即使是在吞下海西女真人,掌握了大量可以騎射作戰的騎兵之後,努爾哈赤率領的八旗軍在許多重要的戰役中,還是要憑靠步兵取勝,甚至出現騎兵不堪與明軍惡戰而被擊敗退卻,最後靠著步兵才止住頹勢,並靠著步兵拉開明軍的拒馬、車營等野戰工事直攻其陣才贏得最終勝利的情況,比如發生於1621年的渾河之戰便是如此:

汗往觀之,見渾河以北一里外,有(明軍)步兵二萬,分立二營,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綿甲、攜‘盾車’,徐進攻其二營兵……明之步兵,皆系精銳兵,驍勇善戰,戰之不退,我參將一人,遊擊二人被擒。此後,擊敗其兵,自陸路追殺至河中,盡全殲之。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忌憚於騎射的威力,雖然自己的部下多為步兵,但努爾哈赤等八旗統帥也十分重視騎射,要求士兵們多多練習馬術和射術,掌握騎射技術,畢竟技多不壓身,一個全能型士兵的作用也遠強於單一型士兵。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統治者的大力推行下,八旗士兵們努力鍛鍊馬上武藝,一些人還真就成了上馬可以騎戰,下馬可以步戰的全能選手,到皇太極執政時期,八旗軍的騎射技術已經比努爾哈赤時期好了許多,所以皇太極誇讚自己的部下弓馬嫻熟:

“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於騎射,攻城則取,天下人稱我兵‘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威名震懾,莫與爭鋒。”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有意思的是,雖然清朝統治者一再強調,但八旗部隊中騎射技術最好的也不是滿洲八旗,而是蒙古八旗,正是透過與科爾沁蒙古人結盟,以及組編了蒙古八旗後,八旗軍的整體騎兵實力才大為提高起來,但此時距努爾哈赤起兵之時已經過了很久。

而正是在皇太極時期,後金政權大力發展各種火器,連曾經明軍賴以擊敵的紅衣大炮都被後金學了過去,其生產應用的各種火炮不但數量比明軍多,質量也比明軍好,之後的許多場戰鬥中,八旗軍其實都是靠著各種火器火炮的幫助才贏得了勝利,火槍火炮所發揮的作用可比騎射強多了。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為啥清廷推崇騎射

清廷之所以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強調騎射,其實是因為騎射是一件非常難練的武藝,只要掌握了最難的騎射,那麼其他武藝就更不在話下了,強調騎射主要是為了防止八旗兵們荒廢武事,維持其尚武精神,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清廷還極為熱衷於率領八旗兵們行圍(圍獵),這種帶頭維持傳統也是為了凝聚滿族,為了維持八旗兵們的戰鬥力,因此千萬不能因為清朝皇帝強調騎射就認為八旗軍隊真是騎射起家和騎射無雙。

小貼士:有一種說法說清朝皇帝所強調的騎射並不是單純指騎在馬上射箭,而是指騎馬和射箭兩項技能,要這麼看的話,“八旗靠騎射取天下”這句話就靠譜了許多。

明朝大臣:東虜步兵極精,分合有法!只談東虜善騎射是人云亦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