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編織販賣的草鞋到底長什麼樣子?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劉備,字玄德,河北省涿縣人,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勝的兒子劉貞,於元狩六年封在涿縣,爵位是陸城亭侯,因為獻給朝廷的貢金成色不足而被罷官回家。先主的祖父是劉雄,父親是劉弘,世代在州郡擔任地方官吏。劉雄舉為孝廉,官職做到了東郡範令。先主很小的時候就成為孤兒,與母親一起賣鞋子、編織草蓆維持生計。

劉備編織販賣的草鞋到底長什麼樣子?

劉備從小迫於生計而販履,並不影響他出身漢室的正統血脈。史書還說,劉備報復遠大,意志堅毅,性情寬厚,有漢高祖的風範,更具英雄豪傑的氣度,不僅成就了他蜀漢帝位,更被後人奉為“蜀漢鞋祖”的美名而永享後世祭祀。至今, 在民間還有“劉備賣履———內行”的歇後語廣為流傳, 足見“販履”的劉備影響之廣之深。

《三國演義》中不少對手在唾罵劉備時少不了要說一句“織蓆販履之輩”,用以對其身份進行諷刺。煮酒論英雄時, 曹操把自己和劉備均視為當代英雄豪傑,似乎把劉備捧上了天, 然而骨子依舊看不起劉備,常用“販履小兒”、“織蓆販履之夫”的話罵他。

針對這種社會言論,軍師諸葛亮實在看不過去了,反駁道:“昔高祖皇帝,起事乃泗上亭長,而終有天下。織蓆販履,又何足為辱乎?”用現在的話就是說, 過去漢高祖皇帝起兵的時候不過是個小官吏,但終於得天下而有西漢王朝。先主年輕時雖織蓆販履,但終為蜀漢開國皇帝,又何必要羞辱他呢?”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然而在《三國演義》中卻沒有人注意到劉備編織販賣的草鞋究竟長什麼樣子?

草鞋,顧名思義就是用草編織的鞋子。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可算是中國人的一項重要發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傳為黃帝的臣子不則所創造。由於以草作材料,非常經濟,平民百姓都能自備。漢代稱為“不借”,據《五總志》一書的解釋是:“不借,草履也,謂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

古代穿草鞋相當普遍。據史料記載,貴為天子的漢文帝劉恆也曾“履不借以視朝”。古代的俠客、隱士似乎以穿草鞋為時髦:“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風雨任平生。”電視劇中的大俠也大抵是如此裝束,的確顯得十分飄逸、灑脫、超然。劉備編織販賣草鞋,說明東漢末年草鞋在平民百姓普遍穿用。劉備憑此手藝在當時的社會中混一個溫飽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劉備編織販賣的草鞋到底長什麼樣子?

劉備編織的草鞋,先搓好棕繩或麻繩,編好鞋耳(即短棕繩絞成雙股線),拿一把上好糯穀草,捶柔軟,把板凳放倒轉,四腳朝天,套上草鞋棒,即可坐上去編打草鞋,這種稱之棕耳鞋。講究點的,不用稻草,用麻來編制,稱之麻耳鞋,這種鞋既輕巧、柔軟,又耐用,穿上不回汗,非常舒適。

作為“中山靖王之後”,劉備也算是一位“沒落的貴族”,但他能夠憑藉白手起家,由賣草鞋的小販成為帝王,人生的成功學也非常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