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為何死得那麼意外?你看看劉備入川后,對龐統做了兩件什麼事

一、盤活荊州人脈

皆知,劉備得到諸葛亮後,便開啟了開掛般的人生。《三國演義》中,劉備曾對關羽和張飛說:“

我得孔明,如魚得水

!”當時氣得關羽和張飛不要不要的。

後來,張飛還拿這句反諷:啥?敵兵來了?大哥找我們哥倆幹啥,去找“水”去啊。劉備只得解釋:出謀劃策靠孔明,殺人放火有關張。

其實,只要稍微看看劉備之前的經歷,就不難理解劉備為何說諸葛亮是“水”,自己是“魚”了。

劉備雖擁有關、張、趙,但文臣卻只有簡雍、糜竺、孫乾等。一段時期內還曾擁有陳登、陳群,來到荊州後才得到了伊籍、諸葛亮、馬良等一大批文臣。

龐統為何死得那麼意外?你看看劉備入川后,對龐統做了兩件什麼事

那麼為何來荊州前,文臣幾乎沒人追隨劉備?只因三國時,文臣幾乎都出自門閥世族。尤其是那些著名文臣,既要有名師指點,學成後還要找名流點評。這還沒算上他們互捧,跑官求孝廉入仕等呢。這一波操作下來,要花多少銀子?

就說諸葛亮,他是跟著叔父來荊州的。但可知當時荊襄有七大豪門嗎?分別是:龐、黃、蔡、蒯、馬、習、楊。

劉表能單槍匹馬統領荊州,便是聯手了這些豪門。於是諸葛亮的叔叔,便把他的兩個姐姐,嫁入了“龐家”和“蒯家”。後來諸葛亮自己也娶了黃月英(出自黃家),這才有了所謂的躬耕生活——根本就不必操心,明天吃啥,這個月的房貸怎麼還,被老闆罵得狗血噴頭也要賠笑臉等,現實生存問題。

而且,也正是因諸葛家跟龐家有了聯姻關係,才使得諸葛亮,能大大方方跑到龐德公(也是龐統叔父)家去聆聽教誨。(《

襄陽記》:諸葛孔明每至公家,獨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

龐統為何死得那麼意外?你看看劉備入川后,對龐統做了兩件什麼事

又透過龐德公認識了司馬徽。而龐德公呢,便給司馬徽、諸葛亮和龐統,分別起了:水鏡先生、臥龍和鳳雛的綽號。(《

先賢傳》:鄉里舊語,目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之題也

於是乎,“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這句話便出現,並漸漸在荊襄之地流傳!只不過後來,由於諸葛亮太牛,使得“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響亮在整個歷史上空。所以,是諸葛亮成全了這句話,而在最初時無非屬於“商業互吹”範疇。

諸葛亮若沒有這些關係,誰帶他玩?你說可比管仲樂毅,對誰去說?對天天“996”的你我之輩?有空搭理你諸葛亮才怪!

明白了諸葛亮在荊州的關係網,再看劉備這句“如魚得水”,是不是有了異樣感觸?這哪裡是說諸葛亮,分明是說,劉備透過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一下子盤活了荊州人脈!

龐統為何死得那麼意外?你看看劉備入川后,對龐統做了兩件什麼事

二、龐統的悲哀

那麼“臥龍鳳雛”在最初時,誰更牛逼?自然的龐統!水鏡先生曾這樣評價龐統:

南州士之冠冕

!既,荊襄才俊中最出色的那位。

於是,這句便被周瑜聽到了。據《荊州先德傳》載:

周瑜領南郡,以龐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從這個記載中可看出,龐統的“南州士之冠冕”,要早於“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周瑜是逼著龐統輔佐自己的!若這個記載可信,顯然周瑜功績中,龐統至少要分走一半——只因後面這句

“任(龐統)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

如今自然就產生了疑問,龐統這麼牛,為何周瑜死後,孫權卻厭惡龐統呢?《三國演義》的答案是,一則龐統太醜,二則龐統對周瑜出言不遜,看不起周瑜。

龐統為何死得那麼意外?你看看劉備入川后,對龐統做了兩件什麼事

但實則卻是,江東跟荊州的隔膜太深。須知孫堅就是死於荊州,被劉表幹掉的,雙方互相鄙視,不信任。這也是為何《三國志》記載:

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

看看,劉備得到諸葛亮,是不是“如魚得水”,擁有了幾乎所有人脈?這雖是諸葛亮的幸運,卻更是龐統的悲哀!因為諸葛亮事實上奪走了“南州士之冠冕”,成了荊州大哥,而這位置本是龐統的!

理解了這點,也就理解了為何劉備對龐統最初很冷淡,讓他當小縣令——價值上已大打折扣!

所謂“禮賢下士”,從來都是價值導向!對諸葛亮低頭,關羽和張飛都跳了腳,再對你龐統低頭,大哥還怎麼帶隊伍?所以必須由張飛為潤滑劑——呦,龐統這麼牛啊?大哥你有眼不識金鑲玉,我給你報喜——價值體現得完美了!

理解了龐統的悲哀後,如今再分析劉備入川時,為何不帶諸葛亮卻帶龐統,也就非常好理解了。主流觀點,有兩個。

龐統為何死得那麼意外?你看看劉備入川后,對龐統做了兩件什麼事

其一:怕嚇壞了劉璋。劉備入川屬於幫忙,哪能帶上“國之重器”?非但不帶諸葛亮,連關羽、張飛、趙雲不也是留在荊州了嗎。

其二:龐統主導了劉備進川。在劉璋邀請劉備入川時,劉備曾猶豫不決,畢竟他窮了大半生。這時,龐統便替劉備分析:

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注意,網路上經常有人問:龐統說荊州是累贅,諸葛亮說荊州是蜀國一統天下關鍵,到底誰對誰錯?這個問題,來源便是這句話,顯然是斷章取義!

諸葛亮說荊州是“統一關鍵”,是他在公元207年,隆中對所言的意思。龐統這句是公元211年所說,中間有個赤壁之戰,已經打爛了荊州!如何能說是誰對,誰高明?時移世易的結果!

所以,既然是龐統說服劉備入川,自然就要帶龐統!

龐統為何死得那麼意外?你看看劉備入川后,對龐統做了兩件什麼事

三、劉備怒罵龐統,調諸葛亮入川

說完主流觀點後,筆者卻要補充一個原因,因為直接導致了龐統死於意外。首先看段《三國志》史料。

(劉備)

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曏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意思就是說,劉備跟劉璋翻臉,奪了涪城後,開慶功宴時對龐統說:今兒可是一大樂事。龐統卻道:把討伐別國當歡樂,你這還是仁君嗎?劉備大怒,搬出周武王伐紂為藉口,最後怒罵:你有多遠滾多遠(

宜速起出

)。

龐統離席,劉備很快意識到失態,又請回龐統,問:剛才咱倆誰錯了?龐統這才說:咱倆都有錯誤。劉備哈哈大笑,君臣和好如初。

顯然其中有個關鍵問題:劉備為何敢這麼罵龐統?只因此刻的龐統,已無路可走了!

龐統為何死得那麼意外?你看看劉備入川后,對龐統做了兩件什麼事

前面分析了,他本是荊州的帶頭大哥,卻被諸葛亮奪走了,又不容於孫權。若投奔曹操,也不可能,因為是他說服劉備入川,豈能走得脫?所以,對龐統來言,他就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跟著劉備拿下西川,證明自己的價值!

所以,劉備才敢這麼罵龐統。當然換個角度說就是,劉備認定了龐統跟自己捆綁得死死的,把其視為圈內人,可以暴露自己,不必裝!同時劉備後來對法正,也是這種“不裝”的秉性。不信對比諸葛亮,劉備雖信任無比,卻一直顯得客氣得見外!

於是公元214年,劉備馬上要圍攻雒城了,只要破了這裡,就能推進到成都,解決西川之戰!

但哪料,劉備卻又做了一件事,命諸葛亮帶兵入川——也就是說正史中,諸葛亮入川在前,龐統戰死在後,跟《三國演義》中的順序是顛倒的。

龐統為何死得那麼意外?你看看劉備入川后,對龐統做了兩件什麼事

跟著便是龐統死於雒城之戰!《三國志》載: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顯然,這一戰龐統是跑到了最前線,去直接指揮攻城了!

那麼這種事,應該龐統去做嗎?應該,卻不應那麼靠前,畢竟龐統的級別擺在那!因此這隻能證明,龐統當時真急眼了!

至於為何這麼急眼,皆因劉備罵他於先,調諸葛亮入川於後,這兩件事導致!

雖龐統之死,絕非劉備的本意,但劉備的這兩件事,卻毫無疑問給了龐統極大壓力——既然已無路,就只能搏命,龐統的悲哀,正在於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