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岸線被丹麥分割,透過開鑿運河,將東西海岸相連

在所有歐洲大國之中,德國的海岸線可謂最短最憋屈。不僅無法和英法兩國相比,甚至還不如西班牙、義大利這些國家。

德國海岸線被丹麥分割,透過開鑿運河,將東西海岸相連

首先看英國,作為一個島國,英國海岸線漫長,而且直接面向大西洋,北部扼守北海通往大西洋的通道,南部扼守英吉利海峽。其次看法國,法國地理位置也是極為優越,版圖呈六邊形,北部和英國共同扼守英吉利海峽,西部海岸線直面大西洋,南部海岸線瀕臨地中海。此外西班牙、義大利這些國家的海岸線也不短,而且位置也不錯。但反觀德國,雖然國力強悍,和英法一樣屬於歐洲大國,但海岸線卻比較短,而且地理位置也不如英法優越。

德國海岸線被丹麥分割,透過開鑿運河,將東西海岸相連

歐洲位於亞歐大陸西部,總的海岸線很長。如果按照地理位置的優越程度排序,最佳的位置自然是西歐,也就是英法西葡這些國家,其次是南歐北歐,最後是中歐東歐。而德國的位置,嚴格來講屬於中歐。相比西歐南歐北歐,中歐海岸線很短,以內陸國居多,比如奧地利、捷克這些國家。而德國雖然是沿海國家,但德國的東部西部和南部都與其他國家接壤,只有北部瀕臨大海。

德國海岸線被丹麥分割,透過開鑿運河,將東西海岸相連

而且德國的海岸線並不連貫,中部還被丹麥分割成了兩段。丹麥位於德國北部的日德蘭半島,西瀕北海,東靠波羅的海,北隔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厄勒海峽與挪威、瑞典相望。由於丹麥的存在,德國較短的海岸線便遭到了分割,成為了不連貫的兩部分,西部海岸瀕臨北海,東部海岸瀕臨波羅的海。

德國海岸線被丹麥分割,透過開鑿運河,將東西海岸相連

由於被分割,德國的東西海岸無法直接透過海洋交往,比如德國西部海岸的船舶如想去往東部海岸,必須首先向北,然後向東,繞過丹麥扼守的多個海峽,才能到達西部海岸。東部海岸去往西部海岸也是如此。所以說德國的海岸線不僅短,而且憋屈。

德國曆史上統一較晚,1871年德國統一之時,英法西葡這些國家已經基本將世界主要殖民地瓜分完畢。到了19世紀後期,德國作為歐洲的後起之秀,實力已經基本趕上英法,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所以無論是考慮海岸線,還是考慮到殖民地的分配,德國都不甘心,最終釀成了兩次世界大戰。但一戰和二戰都以德國的完敗告終,領土和海岸線也是越來越少。二戰結束後,德國已經認清現實,無法透過戰爭改變版圖,所以只能使用其他辦法。

德國海岸線被丹麥分割,透過開鑿運河,將東西海岸相連

其實早在德國統一之前,普魯士便擊敗丹麥,奪取了石勒蘇益格北部,但徹底吞併丹麥,把海岸線相連,當時的德國肯定辦不到。所以在1887年,德國為了解決東西海岸交往問題,避免船舶航行受制於人,便決定建設運河。

德國海岸線被丹麥分割,透過開鑿運河,將東西海岸相連

運河名叫基爾運河,又叫北海波羅的海運河,西南起於易北河口的布倫斯位元爾科克港,東北到基爾灣的霍爾特瑙港,橫貫日德蘭半島,全長98。26公里。運河於1895年建成,它將德國東西海岸相連,極大地縮短了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的航程,比繞道減少了約370海里,不僅避免了繞道,也避免了航行受制於人。

德國海岸線被丹麥分割,透過開鑿運河,將東西海岸相連

基爾運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屬於德國獨家使用,但一戰結束後,德國戰敗,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基爾運河實現了國際化,各國都可以使用,德國只負責管理。二戰時期,德國一度吞併丹麥,並關閉了基爾運河。但二戰德國再次戰敗,基爾運河便再次實現了國際化,所有國家船隻都可以通航,不過也要遵守通航規定,最大通航噸位為三萬五千噸。

德國海岸線被丹麥分割,透過開鑿運河,將東西海岸相連

二戰後,德國最終認清現實,接受了現有版圖,從此更加重視基爾運河的建設,多次斥巨資拓寬疏通河道。現在基爾運河已經成為僅次於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世界第三繁忙的運河,每年都有大量船舶通行,運輸貨物以煤、石油、礦石、鋼鐵為主。在通行船舶中,很多都是德國自己的船舶,所以說基爾運河的開鑿,將德國東西海岸相連,極大地方便了德國東西海岸的交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