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三國已亂成一鍋粥,為啥沒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關

三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闊大的分裂時期,你來我往之間不知道給後人提供了多少經驗,而且非常令人疑惑且有意思的是,大家這麼亂,但外族入侵的情況卻很少,或者說被外族打擾內戰的情況幾無所見,這是為什麼?難道外族這麼好心,知道中原自己打自己非常辛苦,乾脆不來分羹,打算撿漏?

其實不是的,是因為那時候有很多優秀的“戍邊戰士”。

東漢末年三國已亂成一鍋粥,為啥沒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關

一、陸遜

陸遜出生於公元183年,203年開始為孫權效力,是集謀略和軍事才能於一身的全面發展人才,當時孫權定江東,但江東境內“山越”眾多,山越是大家一直爭論的一個民族,有的認為他們是少數民族,有的認為是佔山為王的土匪,但是不管是什麼,因為丹陽郡被山賊大帥祖郎所襲,陸遜覺得不平定不行,於是自薦上場。

當時孫權雖然同意了他的想法,但手上也抽不出兵力了,不過陸遜一點都不在乎,自己帶著那點人馬就上山了,陸遜雖說真刀真槍的稍微差一點,但才智什麼的一點不輸啊,在山中燃起了大批的火把,導致在曹操授意下跟孫權作對的山越頭子費棧以為他人很多,最終一潰而散,山越就被討平了。

東漢末年三國已亂成一鍋粥,為啥沒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關

二、董卓

大家對於董卓的印象壞的那一面應該比較深刻一些,但早期的時候他卻是東漢征討羌人和鮮卑族的一把好手,這起因為出生於偏僻地區的董卓少年的時候非常喜歡去羌人部落玩耍,愛和羌人打交道,是難得對少數民族沒有歧視的人,所以那裡的羌人也都對他很有好感,他給人耕牛吃,對方就願意給他送上千頭牲畜。

這也就導致了後來公元166年羌人和鮮卑人聯合作亂,他反而成為了最能說上話的那個人,於是被朝廷封為中郎將前往平定叛亂,公元167年在斬掉首領,俘虜數萬人之後,他成為郎中,一時間風光無限,而羌人因為他之前積累的名聲,之後也不怎麼再犯,甚至後來他的隊伍中還有不少羌胡兵。

東漢末年三國已亂成一鍋粥,為啥沒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關

三、曹操

曹操一生打過太多戰了,很多可能他自己都不清楚,這一次也並不是他主觀主動或者早就想打的戰,只是到那個時候必須得打,事情起因是公元178年烏丸首領丘力居與張純起兵,後來他的外甥又和袁紹聯手,袁紹的兒子袁尚與袁熙公元250年又逃到了烏丸領地避亂,導致曹操對這兩個族都沒有什麼好感,於是乾脆一起滅掉。

公元207年夏天出征,結果遇上大雨,這時候田疇建議他走小路攻其不備,曹操採納了這個意見,於是騙烏丸自己班師回朝,打算秋冬再說,烏丸因此鬆懈,而曹操攜輕騎疾行數百里,命令張遼一鼓作氣突擊,以至於烏丸措手不及之下大敗,連他們的單于蹋頓也被殺,最終投降了20萬人,部分成為了曹操的精銳將士。

東漢末年三國已亂成一鍋粥,為啥沒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關

四、諸葛亮

蜀國這邊比較方式的應該就是南蠻了,說是說南蠻但是成分也複雜,只是一個統稱,而三國具體的南蠻就是益州這邊的人,也就是西南夷,當時是公元223年劉備死了之後,這邊的人相繼造反,比如說高定、孟獲等人,而劉備的兒子暫時沒什麼用,諸葛亮只能自己上陣殺敵,他本來是偏向治國的,但有謀略,于軍事上的作用也很突出。

公元225年諸葛亮出發了,馬謖建議他攻心為主,於是他重用地方勢力,一反先前委官統治的局面,保證了當地人的利益,同時也不留人留兵在那裡駐守運糧,這樣一來反而得到了這些人的支援,後來從這裡獲得了大量的物資,從而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隊伍,為後來北伐奠定了基礎。

東漢末年三國已亂成一鍋粥,為啥沒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關

除了以上這些人之外,其實三國有很多的將才為討伐外族、守衛領土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當然陸遜、董卓、曹操、諸葛亮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算“戍邊戰士”,他們是當時情形下主動進行進攻的領導者,而戍邊戰士是需要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一個地方聽候調遣,更受考驗的人,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類的不可撼動的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