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絲毫沒有抹黑,看看明神宗所作所為就明白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崇禎自縊於煤山,上演了君主死社稷的悲壯一幕。三百多年以來,人們對崇禎報以深深地同情,認為明朝滅亡責不在崇禎,而是另有其人。長久以來流傳這樣一個說法,認為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應該為明朝滅亡負責。

關於明亡於萬曆的說法,並不是近代才有有。《明史·神宗本紀》中評價,“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乾隆皇帝曾說過,“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再後來,嘉慶皇帝也說過類似的話,“明之亡,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絲毫沒有抹黑,看看明神宗所作所為就明白了

萬曆皇帝究竟做了什麼不堪之事,以至於人們給他扣上了明朝滅亡罪魁禍首的帽子?後人詬病萬曆皇帝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萬曆怠政”,即在位期間長期不理朝政。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去世,萬曆皇帝終於親政。

短短四年後,萬曆皇帝開始了嚴重的怠政行為,長達30年時間不上朝。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萬曆皇帝窮奢極欲,揮金如土,儼然把大明國庫當成了私人金庫。剛剛親政時,大明國庫“帑藏充盈,國最完富”,僅太倉糧倉的糧食就可以用10年。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絲毫沒有抹黑,看看明神宗所作所為就明白了

萬曆在位48年,可到了中後期就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當時國庫空虛,甚至連邊鎮餉銀都不能發放。毫無節制的大肆揮霍,於是便想盡辦法來掠奪錢財,查抄大臣的家產直接收入宮廷內庫,而不是上交國庫。

大家知道這其中的差別嗎?這其實是“化國為家”,別小看這四個字,恰恰讓大明走上不歸路。對此萬曆皇帝還振振有詞,“朕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財皆朕之財。”從萬曆二十四年開始,鑑於國庫空虛,萬曆皇帝又把目光投向了礦稅。萬曆派遣大量宦官擔任礦監稅使,到全國各地徵收礦稅。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絲毫沒有抹黑,看看明神宗所作所為就明白了

表明上來看,礦監是監督各地礦產的開採,確保礦稅的徵收。實際上,礦監最主要任務就是敲詐勒索,充盈皇帝的個人錢袋子。比如當地富紳大戶往往成為最主要的敲詐物件,理由是宅邸、良田下有礦產,迫使主人上交大量銀兩,否則毀田拆房。

如此瘋狂掠奪錢財,老百姓苦不堪言,加上自然災害頻繁,以至於“官倉空而庫竭,民十室而九空。”更糟糕的是鎮守邊疆的軍士拿不到軍餉,譁變屢屢發生。原本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讓萬曆皇帝一頓亂搞,元氣大傷。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絲毫沒有抹黑,看看明神宗所作所為就明白了

萬曆死後僅僅七年,一場席捲關中地區的大起義爆發,明朝大廈岌岌可危。又過了十七年,明朝大廈倒塌,崇禎自縊。因此,“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絲毫沒有抹黑萬曆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