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浣熊喂棉花糖,它竟然放進水中清洗!真的是因為蠢萌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系列徵文賽。

也許大家都聽說過浣熊的名字,但我們可能很少有機會親眼見到它。浣熊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帶個黑眼罩,拖個一環一環黑白相間的尾巴,加上靈活的身手,天生就有一副可愛的小賊相。而野生浣熊平時乾的就是躥房越脊,掏鳥窩翻垃圾箱的勾當,有的還會偷偷住進人家。

名副其實,在動物行為學方面,浣熊有著與其他食肉目動物都不同的習性,那就是“浣”。在攝取食物之前,浣熊都會將食物放在水中清洗,確認無誤後才會將其放入口中。有些時候其“潔癖”甚至不限於食物,出現在浣熊視野之內的其他物體也可能被放入水中清洗。

那麼,如果給浣熊喂棉花糖,會發生什麼事呢?事實上,真的有飼養員做過這樣的實驗。浣熊得到一個棉花糖,想放在水中清洗,結果在水裡化的一乾二淨,浣熊用爪子在水裡撲騰了好幾下,看的人哭笑不得。

第二次,飼養員又餵食了一個棉花糖,但最終也沒有幸免於難。但飼養員多次投餵棉花糖後,浣熊逐漸意識到了棉花糖是不能碰水的,最終吃到了棉花糖。這麼看來,浣熊其實是十分聰明的,清洗棉花糖並不是因為它“蠢萌”,這完全是它一貫的自然習性。

那麼,為什麼浣熊們如此熱衷於清洗食物?對食物的清洗並不是自然界中動物普遍存在的行為,僅僅多見於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目動物有,出於清潔食物的目的。而浣熊這樣的一種清洗行為是如何形成的呢,對於浣熊而言又有什麼生物學意義呢?同樣是為了清潔,還是對其獲取食物的過程有更大的益處?

在很久以前人類就已經觀察到了浣熊清洗食物的特性。有科學家猜測,可能是因為浣熊沒有唾液腺,因此必須透過清洗食物將其潤溼。然而,更多的解剖學研究表明,浣熊的口腔是有唾液腺的,而在周圍沒有水的情況下,浣熊們也毫不介意把食物直接放入口中。

今天的科學家們得出了初步的結論:“清洗食物”其實是浣熊用前爪感覺食物外形和質地,來分辨和了解食物的過程。水的存在更有利於浣熊的爪子與食物的充分接觸,從而得到準確的觸覺資訊。

浣熊的腦部的投射系統與人類有差異。在人類的大腦中,負責視覺處理的枕極和矩狀裂周圍皮層和位於顳葉的聽覺區都佔了非常大的腦體積,因此,視覺和聽覺是人類最敏銳的兩種感覺。

然而,對於浣熊而言,其大腦皮層幾乎三分之二的面積都用來接受觸覺刺激。它們有著靈活的前爪,並具備五個面板裸露的指,遍佈不同型別和功能的觸覺感受器。此外,指上還有類似於鬍鬚的毛髮樣結構,是觸覺的輔助器官。在浣熊的前爪上有大量負責觸覺的神經元,其數量遠超大部分哺乳類,可以與靈長目的高等動物如人類相媲美。

在其前爪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水對面板上的觸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被水潤溼之後,浣熊前爪面板上的相關神經纖維的敏感度大大增加。另外,正如長時間游泳後我們的面板會起皺一樣,水的作用有助於浣熊前爪面板的角質層軟化,使浣熊更加精準地感受到食物的形狀和質地資訊。

根據進化學的基本原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功能與環境相適應。那麼浣熊是如何逐步演化出這樣的生理結構,這樣的觸覺又能夠幫助浣熊應對怎樣的自然環境?

透過進一步的實驗觀察,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一出生就離開成體浣熊的幼年個體,在生長到一定時期後也能被觀察到浣洗食物的行為,這說明了這樣的行為是先天的,並非後天習得。

而這樣的行為又與浣熊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在自然界中,我們很難在離開水的地方找到浣熊的蹤跡。浣熊的捕食活動大部分在水中,這就給了浣熊在獲取食物時前爪碰到水的機會。

而浣熊的食譜非常複雜,雖說是食肉目,但其食譜涵蓋野果、堅果、魚類兩棲類或各種昆蟲。因此,在攝食前檢查食物的種類和形態,對於浣熊們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