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時值建黨百年來臨之際,弈客圍棋聯合杭州天縱少兒棋院院長、圍棋收藏家姚垚先生特推出《線上珍貴圍棋史籍藏品展》。

低調的姚院長珍藏了不少“棋珍異寶”,久至唐代的棋子、清代的孤本棋譜,再到近代的圍棋大家間的書信等等,其背後都蘊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今天要為各位棋友介紹的這本姚垚院長所珍藏的書籍《圍棋定石詳解》,這是一本只有上冊,沒有下冊的書。

《圍棋定石詳解》的作者是杜君果,他的兒子叫杜維新,兩人都是圍棋高手,也都是成都蜀出版社的編輯,很多棋迷都是看著兩人的圍棋書長大的。

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當杜維新知道姚院長是古譜古籍收藏專家的時候,就隨口提了一句:“有沒有杜君果以前的圍棋故事?”才知道他們是父子。隨後在姚院長翻閱史料的過程中,還真發現了杜君果在民國時期的一場對局,就發給了杜維新先生,他大為感動,深覺收集、整理和保護圍棋文獻資料工作非常有意義,於是杜維新先生給姚院長寄來了很多圍棋史料,包括他苦心收集的中國和日本的所有的古譜目錄。

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這幾張看似簡單的目錄,凝聚了杜維新先生心血,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先進的科學技術做支撐,收集整理資料是一件非常困難難的事情,它是通過了方方面面的關係,杜維新先生經歷千辛萬苦收整合功的。

另外,就是還有這一部《圍棋定石講解》。

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然而卻發現這本書只有上冊,卻沒有下冊。

當此書翻閱完畢後,姚院長開始尋找下冊,但始終未能如願。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根本就沒有出版。又過了半年之後,想要再次打探相關的資訊,可惜杜維新先生已經仙逝了。

無奈之下姚院長只好去問問德高望重、且與杜維新老先生有交集的、號稱中國第一“圍棋規則”專家的陳祖源老先生。可惜在請教了陳祖源等老先生及相關人士之後,發現大家均不得而知,這本書的故事就變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中國圍棋古譜研究第一人、中國圍棋規則研究著名專家陳祖源先生專程到杭州與天縱棋院院長姚壵先生探討現階段中國圍棋古譜的保護與傳承和發展!

陳祖源雖然不是棋界人士,但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圍棋規則《2008世界智力運動會圍棋規則》的修訂,就出自陳祖源之手。另外陳祖源還著有《圍棋規則新論》和《圍棋規則演變史》。雖然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陳老先生卻講述了另外一個圍棋故事。

他說:“杜君果是杜維新的父親,是南劉北過一代的棋手。我的第一本書《圍棋規則新論》就是杜維新看中出版的,已經過去二十年多了。”

陳老先生說,這就是當年圍棋人的情懷。中國圍棋如今的強大,當年的圍棋人是脊樑。

仔細研讀這本珍貴的只有上冊的《圍棋定石講解》,會發現上面記載了許多的人名,這本書的印刷完成,離不開熱心人的贊助。在那樣特殊的年代,國家百廢待興,這些有識之士也想振興中國的圍棋文化,他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來贊助這本書的出版。這與姚院長當年做收藏的原因不謀而合:作為一名圍棋愛好者,對於圍棋的情懷,讓他格外珍重圍棋文化。對於保護圍棋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他這麼多年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

他們每一個人都熱愛圍棋很多年,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到歷盡悲歡離合,可以說生命中的殘忍與幸福早已交錯在歲月之中,唯有圍棋始終相伴,不離不棄。

在眾多的人名當中,就有一個響譽考古界的名字——-成恩元。

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成恩元是著名的考古學家,著名文物收藏家、錢幣學家和集郵家,與《敦煌棋經》有著不解之緣。

《敦煌棋經》原稱《棋經》,是現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圍棋棋譜,原件收藏於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此《棋經》共一卷,原件卷首已殘損。《碁經》是一個手抄本,寫在一卷佛經畫卷的背面。卷首大約缺損三四行,現存159行,共2443字。

這是一卷出自敦煌藏經洞的《碁經》(編號為S。5574),內容豐富,文字秀麗、語言精練。作者用辨證的觀點,把部分孫子兵法戰略戰術思想巧妙地用在下棋上。全文精闢地論證了下棋之要訣在於鬥智、敏捷、靈活,反應要快,審查要詳,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卷《碁經》於1907年被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帶往英國。由於當時的西方研究者不懂圍棋,這份重要文獻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33年,清華大學張蔭摩教授在英國見到此件,回國後對這卷珍貴的《碁經》作了報道,並錄介了《碁經》中附錄的《梁武帝碁評要略》,但這一推介僅在古史學界有影響,沒有引起大範圍注意。1936年,向達先生(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敦煌學家、中外交通史專家;字覺明,筆名方回,有時署佛陀耶舍。)在大英博物館檢閱敦煌經卷時,也看到了《碁經》,並在1957年收入其專著《唐代西安與西域文明》之中。1960年,中國科學院獲得全部英藏敦煌遺書顯微膠片,編出總目,將此卷命名為《碁經》。

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1963年,成恩元先生對《碁經》進行研究,並在《圍棋》月刊1964年1-7期上刊文發表,從此《敦煌棋經》才廣為棋界所知,而《敦煌棋經》的全文則在1985年才透過《中國圍棋》面世。1990年,蜀蓉棋藝出版社出版了成恩元先生的專著《敦煌棋經箋證》,對《敦煌棋經》作了全面的考證。《碁經》卷首缺損,沒有正式篇名和作者,但卷末有“碁經一卷”四字,因此也可以認為篇名即“棋經”,自成恩元先生的系列研究稱其為《敦煌棋經》後也就約定成俗了。

成恩元先生考證《碁經》的撰寫年代為北周(557-581)。因為《碁經》中把“黑子”都寫為“烏子”,北周太祖宇文泰,字“黑獺”,為避尊諱,北周專門下詔改“黑”為“烏”。從內容看,《碁經》之文字、棋法、術語都明顯比唐宋更為古奧;提到的人物、典故也無南北朝以後;其書法也保留北魏遺風,尤其是有一些北朝時期特有的、唐以後不用的別體字,因此斷定《碁經》年代為北周。

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對弈影象

雖然中國的棋類書籍早在唐朝就已經非常豐富,史書中有記載的有數十種。最早的圍棋專著、西晉馬朗的二十九卷《圍棋勢》是成書於公元3世紀。只不過因為年代太久,這些書早已失傳。所以,這卷北周的《碁經》是是現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圍棋棋譜。

中國圍棋協會原主席的王汝南老先生,曾遠赴英國卻未得一見,抱憾而歸。

有趣的是,在本篇稿件將要整理結束時,姚壵先生又來電告知了一些重要細節,首先,這本用古制石印方法印刷而成的圍棋豎排古籍,應該是那個時代最後的一本關於石印本的圍棋古籍。第二,《圍棋定石講解》又是我們新中國最初一批的圍棋書,和之前介紹的《圍棋藝術的新認識》處於同一個時代,也象徵著中國圍棋開始全面走向強盛,它們都是最強有力的印證者。

無巧不成書,今天又有兩位教授給姚壵先生去電,共同探討這本書的歷史價值時,幾乎同時說出了另外一個問題。他們一位是“中國第一位圍棋博士”——上海建橋學院孫德常教授,他提出了一個觀點:《圍棋定石講解》可能是建國後第一本石印版圍棋書,而且是在建國第一個國慶節出版發行,意義非凡。成恩元不僅研究了《敦煌棋經》,還在六十年代的《圍棋》月刊上發表過一篇《杜甫與圍棋》的長文。另一位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陳祖源教授,他認為定石就是定式,是日語詞。在中國古代圍棋是沒有這個術語的,以前叫角圖,民國年間的圍棋書如果翻譯自日本,一般就直接用定石,如1937年的《中國圍棋月刊》上用的也是定石,定式這個詞可能是在解放後圍棋開始有組織的正式活動以後才產生的。兩位教授治學嚴謹,判斷有理有據,科學而認真的實事求是的學術教風,令人敬佩不已。

在此特別感謝姚垚院長,使我們能夠從珍貴藏品中一窺當年新中國首個圍棋組織的誕生和其先進的圍棋發展理念。後續弈客編輯部還將為大家帶來更多藏品的解讀,歡迎持續關注。

老一輩圍棋人的情懷!一本沒有下冊的定式書背後的故事

姚垚,圍棋收藏家和教育家,曾培養過職業三段徐澤鑫和全國少兒冠軍傅斌。圖為姚垚的杭州天縱棋校獲獎證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