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機從航母彈射起飛很危險,為什麼飛行員卻不敢碰操縱桿?

目前航母上的戰鬥機起飛主要有兩種起飛方式,一種是滑躍起飛,一種就是彈射起飛,有人會問了那麼垂直起落呢?哦,這種方式並非主流,俄羅斯已經沒有服役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了,美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比如AV8B和F35B都是在兩棲攻擊艦上服役,中國目前沒有這個型別的飛機,歐洲和印度還是會採用這種方式的,畢竟他們有一部分鷂子和F35B,但是數量太少屬於非主流。其實F35B在英國的女王號上也是滑躍起飛,其他國家僅存的那些鷂子正常情況也是滑躍起飛,特殊情況才垂起。

滑躍起飛是利用甲板的上翹產生一定的向上的衝力,讓飛機脫離甲板後擁有高於甲板的高度,有足夠的操控時間和上升生力,目前主流的甲板上翹角度多為12度和14度。我國的遼寧號就是將原先瓦良格的12度上翹改成了14度。這種起飛方式,飛行員是必須操控操縱桿的,因為必須對飛機做出合理的操控才能起飛,飛機完全是靠自己的動力飛離航母的。飛機起飛過程還是擁有一定的加速行為的。

那麼彈射起飛呢?特別是蒸汽彈射,是瞬間就獲得了極高的速度的,電磁彈射起飛是具有短暫的加速過程的,飛機是像箭一樣被巨大的瞬間推力彈出去的,在離開甲板前是不能摸操縱桿的,因此飛機脫離彈射器的時候,速度已經很高了。先進戰鬥機的操縱桿也是很先進的,可以透過操縱桿受到的壓力也進行戰鬥機的操控,因此此時一旦去觸控操縱桿,戰鬥機會做出相應的相應,輕微的向前推杆力量就會造成飛機誤以為你想機頭略微向下了,想降低高度,或者輕微的拉桿力量,飛機就會以為你要拉起機頭了,於是相關的翼面就會偏轉,形成甲板和飛機之間的氣流紊亂,容易造成事故。

因此在自動彈射起飛的時候,只有飛機離開甲板之後,飛行員才會接管飛機,這些都是有科學依據和經驗教訓得出來的操作規程,也是最合理的。技術再高的飛行員也有失誤的時候,還是老老實實的按照起飛要求不要亂摸操縱桿的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