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認為衛青能力一般, 就是靠著國力才碾壓匈奴的?

衛青

是不是單純依靠國力強大碾壓

匈奴

人,問題是有些人依靠強大的國力,還整天被匈奴人碾壓,而且還被傳唱為千古名將。

衛青究竟有多厲害,他我國騎兵戰的第一人

古代的中原王朝,雖然非常重視騎兵的發展,但是大部分王朝軍隊作戰,都脫離不了步兵作戰的模式,比如強大的唐軍,雖然騎兵已經是當時的頂尖水平了,但是軍隊作戰的主力依然是步兵,而騎兵的作用更多是擔任戰場側翼的掩護和追擊人物。

我國古代,真正能夠掌握大規模騎兵作戰技能的將領,是非常少的,古代軍隊有一個名詞叫“騎在馬上的步兵”,很多時候所謂的騎兵戰術,大部分都是如此的,無疑在古代的眾多名將中,衛青相較於中原王朝的騎兵作戰,是有開創作用的。

為什麼有人認為衛青能力一般, 就是靠著國力才碾壓匈奴的?

點選載入圖片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要質疑,說率領趙邊騎的李牧,才是騎兵戰最早的將領,這種認識就稍微有點偏頗了,李牧的善用騎兵,是相較於以步兵戰為主的戰國時期。

而李牧真正在雁門邊郡,與匈奴人作戰是以防禦為主,打破匈奴的戰爭也是以誘敵深入、步騎配合的戰術為主,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騎兵戰。

而衛青則不同,衛將軍的成名之戰,就是以一萬騎兵,長途奔襲,奇襲匈奴人的龍城聖地,此後又數千裡迂迴,一舉將河南地的匈奴樓煩王、白羊王包了餃子,奪回河套地區。

為什麼有人認為衛青能力一般, 就是靠著國力才碾壓匈奴的?

點選載入圖片

衛青的這種不以防禦為目的,主動尋找敵人的弱點進行突襲,充分發揮騎兵的遠距離、靈活作戰的特點,後發先至、擊敵不備的作戰風格,才是真正的騎兵戰,在這方面,衛青的外甥霍少爺,發揮的更加出色。

衛青、

霍去病

是超越同時代,前後數百年的超級名將

衛青和霍去病對於漢王朝的作用,完全是戰鬥力的人為拔高,如果沒有衛青、霍去病這舅甥兩人的橫空出世,

漢武帝

的雄才大略只有夭折的份。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漢武帝時期,漢軍的戰鬥力是無法出關與匈奴抗衡的,正是一位衛青和霍去病的存在,讓漢軍出塞從幻想成為了現實。

為什麼有人認為衛青能力一般, 就是靠著國力才碾壓匈奴的?

點選載入圖片

漢武帝最早的針對匈奴的軍事作戰部署是“馬邑之謀”,結果因為匈奴人提前知曉,掉頭返回,漢軍將領不敢追擊,致使利用地形圍殲匈奴的戰略構想流產。

元光五年,漢武帝的四路騎兵出塞,如果把衛青的戰績去掉,漢軍可以說是慘敗,三萬騎兵出征,損失一萬五千多人,李广部被全殲,李廣自己也被俘虜,可說衛青出現之前,漢軍是處處被匈奴壓著打。

衛青、霍去病凋零之後,李廣利成為漢軍的頭牌人物,出征大宛損兵折將,還得把國庫帶著去,才能拿下這個偏遠小國,此後李廣利多次與匈奴作戰,喪師達十餘萬人,而收穫卻寥寥無幾,最終在燕然山使七萬漢軍全軍覆沒,被衛霍打的元氣大傷的匈奴逐漸恢復過來了。

為什麼有人認為衛青能力一般, 就是靠著國力才碾壓匈奴的?

點選載入圖片

衛霍之後,漢朝真的能拿得出手,進行長途奔襲作戰的將領,也只有矯詔誅殺郅支單于的陳湯了,再往後能夠率軍出塞擊潰匈奴的將領,也就只有東漢的竇固、竇憲了,所以說衛青、霍去病是整個漢朝四百多年都少有的千古名將。

衛青在士大夫中的名聲不顯,非常影響他的歷史地位

相比於司馬遷讚揚李廣的話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士大夫中把能讚美話語,都給了一生戰績寥寥的李廣。

而對於戰功赫赫的衛青、霍去病,司馬遷最後的評價就較為平淡

“君子豹變,貴賤何常。青本奴虜,忽升戎行。姊配皇極,身尚平陽。寵榮斯僭,取亂彝章。嫖姚繼踵,再靜邊方。”

為什麼有人認為衛青能力一般, 就是靠著國力才碾壓匈奴的?

點選載入圖片

本身來說,將一個人記載進史書中,作者的個人感情和評價,非常容易混淆大眾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司馬老先生的對衛霍的評價,稱不上讚揚,甚至有不認同的意思,自然後世對衛青的認可度就有所折扣了。

而且歷史的輿論,自古就掌握在士大夫手中,漢朝當時衛青身為大將軍,雖然戰功赫赫,但士大夫對他認可度不高,蘇武老爹蘇建,作為衛青的老部下,曾對衛青說過,“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建議衛青招攬門客,提升名望,被衛青拒絕了。

所以說,歷史上的名望,是需要付出代價來買的啊,衛青不願意在這方面付出,把皇帝賞賜的財物都給了部下和士兵,自然是得不到士大夫的認可啦。

為什麼有人認為衛青能力一般, 就是靠著國力才碾壓匈奴的?

點選載入圖片

漢朝的實力,真的足以碾壓匈奴嗎?

古代王朝,評價其國力強弱的一個基本因素是人口,其次是國土面積,但是人口是基礎,因為古代中原王朝的核心區域就是秦始皇統一的那麼大一片土地,是中原王朝的核心生產區,在往外圍擴張的土地,都屬於邊角料地區,屬於賠本賺吆喝,裝點門面的。

基於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擁有越多的人口數量,就能獲得越多的國力水平,府庫才能夠有更多的收入,才能夠辦更多的大事,我們屬於農耕文明,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力去耕種,才能養活軍隊,支援其作戰。

所以古達大部分時間的抽丁維持在五丁抽一的水平,提高到三抽一的時候,基本上處於崩潰的邊緣了,換算成人口數量的話,基本上就是十二到十五個人中有一個服役。

為什麼有人認為衛青能力一般, 就是靠著國力才碾壓匈奴的?

點選載入圖片

西漢在漢武帝時期,全國人口總量大致是3600萬人,此時漢朝能夠供養的軍隊數量大致是30萬人左右,算上漢武帝祖輩留下的家底,漢朝也只能供養十萬騎兵了。

而對於草原民族的國力計算,與中原王朝完全不同,其國力的決定因素首要是領土面積,其次才是人口,而且草原民族計程車兵比例一般是五口出一人,或者四口出一人,更重要的是草原民族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比馬高的男子,都有參戰的能力。

漢武帝時期,匈奴帝國也同樣處於鼎盛時期,其部族人口達到了300萬以上,疆域橫跨整個塞北地區,向西翻越了蔥嶺,更有為數不少的僕從附庸國,匈奴的國力其實一點也不比漢朝弱,何來碾壓直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