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是怎樣的群體,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未來?

士大夫是怎樣的群體,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未來?

“士大夫”在國人的認知裡,就是古代封建社會那些讀書人出身的官員,或者是以考取功名報效君王為目標的讀書人。“士大夫”是寒族子弟透過才學實現階級跨越的理想彼岸,也是出身貴族或者踏入貴族的身份象徵。它代表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精英階層,抑或是特權階層,因此它不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未來,最多隻能夠是影響一個國家的未來走向。

“士大夫”是能夠直接參與國家決策,但多數只代表特權階層利益

“士大夫”階層聚集了當時最有能力和學識的人,佔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尤其是他們可以透過自身的才學能力和社會資源輔佐封建帝王管理國家,從而直接影響國家制定政治決策。所以在西漢的《禮記-曲禮》裡才會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這句話,這就充分說明“士大夫”群體是一個特權階層。到了北宋時期,一代名臣文彥博更是與宋神宗直接說“

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意思也就是說,皇帝是靠著“士大夫”來治理國家,應該更過關注士大夫階層的利益,而不是老百姓的利益,就算照顧老百姓的利益,前提也是為了維護特權階層的統治。

“士大夫”是文化藝術的創造者與傳承者,主要宣揚符合特權階層利益的思想

“士大夫”階層掌握著統治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重要的資訊工具—文字,可以透過更加符合特權級利益的思想闡述與表達來影響普通民眾。士大夫精神是以文載道。它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忠烈;它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它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大無畏;它是“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它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忠貞;它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胸懷。透過這些精神文化內涵,“士大夫”階層獲得民眾的尊敬與信任,並以此教化與管理老百姓。

真正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是廣大的勞動人民,而不是某個精英團體或者是所謂的特權階層,這也是為近代中國的歷史所證明過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