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狀元不代表仕途順利,僅表明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關注

科舉制度是古代隋唐時期興盛起來的一種選拔人才當官的制度,最初只有文科舉,到後來又衍生出了武科舉,不管文武科舉,第一名都稱之為狀元。狀元並不是一個官職,中狀元就相當於現代公務員考試第一名的人,只是代表著你獲得了進入體制內的資格而已,狀元將來能否在政壇上大展拳腳,還得看個人能力、人際關係和機遇了。因此中了狀元不代表就走向了人生巔峰,只能說是讓人生達到了新高度。

考中狀元不易,三元及第和六元及第更難

別看考中狀元能當多大的官不好說,但是考中狀元的難度可不低。當然這主要說的是在宋元明清之後,在隋唐時期由於科舉制度剛剛興起,科舉錄取人數非常少,隋唐時期每屆科舉錄取人數往往只有二三十人,當時的仕途還是主要被士族門閥所壟斷,而且即便參加科舉,也要看與士族門閥的關係,隋唐時期的很多科舉狀元都是直接由士族門閥內部選舉而出。

到了宋朝之後科舉制逐漸完善且興盛起來,尤其是宋太宗趙光義非常重視科舉,因此自宋太宗之後宋朝歷代君王都非常重視科舉,至此科舉制度被日益完善。

也是在宋朝時期開始,科舉實行每三年開科一次,當然這其中還有恩科,大概都是兩到三年開科取士一次,而從唐朝科舉興起到清朝科舉滅亡,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歷史上把文武科舉都加起來總共才產生了777位狀元,文狀元從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唐朝的孫伏伽到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清朝的劉春霖共計504人,武狀元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唐朝的員半千到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清朝的張三甲共計273人。

歷史上這些狀元大多寂寂無名,相反那些歷史上公認的大才子卻都考不中狀元,蘇東坡的老爹三蘇之一的蘇洵也是才名震一時的大才子,可是他卻屢試不第,於是蘇洵就感嘆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考中狀元不代表仕途順利,僅表明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關注

從這些能夠看出科舉可並不簡單,難度還是非常高的。其實中狀元可不代表著最高難度,更難的是三元及第。

在古代科舉制度中殿試第一名叫狀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鄉試第一名叫解元。如果一名考生能在考試時分別在殿試、會試、鄉試中都考中第一名,那就叫三元及第。而歷史上獲得三元及第者在777位狀元中僅有16人。

即便在這16位三元及第的狀元中最終能成為將相的人也並不多,即便那些最終獲得重用的人也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機遇和人脈。

北宋的宋仁宗統治時期,湖北武昌人馮京就是考中了三元及第,在首都汴京殿試之後,馮京更是被當時的宰相富弼相中,連中三元之後,馮京又被宰相富弼招為女婿,金榜題名後,洞房花燭時,馮京可以說是同時完成人生兩大喜事,此後富弼對馮京非常欣賞,在大女兒去世後,又把小女兒嫁給了馮京,宰相先後將兩個女兒下嫁,也讓馮京在當時名噪一時,成為貴婦們都想見一見的帥氣才子。

有了宰相老丈人的政治資源,再加之馮京個人確實有一定的才能,因此後來他也官至樞密副使兼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可以說馮京的人生就是從三元及第之後迎娶白富美姐妹花,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但畢竟像馮京這樣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的狀元還是少數,在古代即便是比三元及第難度更大的六元及第的人也未必能在仕途上平步青雲,一帆風順。

考中狀元不代表仕途順利,僅表明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關注

黃觀

在古代其實科舉選拔難度還是很大,除了上面說的鄉試、會試、殿試之外,還有縣試、府試和院試,如果這六次考試都是第一,那就稱為六元及第,三元及第的難度就很大了,六元及第基本就算是難上加難了,在整個歷史上的文武狀元中只有兩人獲得了六元及第,而且還都是文狀元,分別是明朝的黃觀和清朝的錢棨。

按道理說六元及第比三元及第還困難,那這二人應該更加備受皇帝器重,但是很可惜這兩位六元及第的大才子在仕途上都很不如意。

黃觀是明太祖朱元璋晚期的大才子,連續在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中奪得第一,成為中明朝歷史上也是國曆史上第一位六元及第的狀元。朱元璋十分欣賞黃觀的才華,在朱元璋後期黃觀官至戶部右侍郎,朱元璋臨終時叮囑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可以重用黃觀,而黃觀也算是朱元璋留給輔佐孫子的人才。

不過很可惜,朱允炆繼位之後不久發生了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朱允炆僅當了四年皇帝就被朱棣推翻了,朱允炆後來下落不明。而黃觀本應在獲得朱允炆重用時期趕上了“靖難之役”,他還比較有氣節,在朱棣攻入南京後,黃觀痛罵朱棣謀朝篡位,最終攜妻女投湖自盡殉節而死,就這樣歷史上第一位六元及第的狀元黃觀都沒來得及發揮自身才能就自盡了。

按照黃觀的仕途升遷來看,如果朱允炆繼續執政的話,那麼他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官至六部尚書。只可惜黃觀生不逢時,趕上了朱棣奪位,最終殉節而死。

考中狀元不代表仕途順利,僅表明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關注

錢棨

另外一位六元及第的狀元錢棨也是沒有發揮出自身的才能,錢棨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殿試中表現優異,被乾隆

欽點為本屆科舉狀元,乾隆

後來在得知錢棨是六元及第後非常高興,認為錢棨六元及第此乃乾隆盛世的一大喜事,於是乾隆

還親自為錢棨賦詩一首相贈,

其詩云:“

龍虎傳臚唱,太利曉日暾。國朝經百載,春梢得三元。文運風雲壯,清時禮樂蕃。載諮中四義,敷奏近千言。詎止求端楷,所期進讜論。王曾如何繼,違弼我心存。”

由於乾隆

帶頭給錢棨寫詩稱讚他,於是當時很多著名的文人如紀曉嵐等等也紛紛為錢棨寫詩誇讚他,以至於當時的副主考官書法家翁方綱特意把乾隆、紀曉嵐等人寫的詩編撰出了一部詩集來讚揚乾隆盛世出現了六元及第的狀元錢棨。

乾隆

也是十分賞識和重用錢棨,在錢棨考中狀元之後不久,乾隆

就直接把他從狀元固定的官職翰林編修提拔為上書房行走,教導皇子讀書,官職雖然不是很高,但卻很容易討好皇帝和皇子,是非常容易獲得升遷的職位,只可惜錢棨由於為人正直,不僅沒有升遷,反而受到迫害。

錢棨步入仕途之時,正是乾隆時期大貪官和珅得勢的時候,和珅多次想拉攏腐化錢棨,讓他成為自己在皇帝身邊的耳目,但錢棨為人正直,不肯被和珅腐化拉攏,因此得罪和珅而受到打擊迫害,錢棨後來被和珅陷害的罷官,更是失去了乾隆

的信任,此後錢棨終乾隆一朝未能再獲得重用,只是出任監考官這些閒職。

一直到嘉慶

親政,和珅被賜死之後,錢棨才再次獲得重用,但由於錢棨後來年紀老邁,只官至禮部侍郎兼內閣學士,錢棨一生沒能入內閣成為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這也是非常可惜,錢棨同時期的另一位狀元王傑就入了內閣成為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並且一生致力於與和珅抗衡。但錢棨卻沒有這麼好運,他在羽翼未豐之時就觸怒了和珅,最終導致他仕途上非常不如意。

考中狀元不代表仕途順利,僅表明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關注

所以看看考中狀元多麼不容易,即便考中了能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都還是未知數,才能如黃觀和錢棨這般六元及第不也落得仕途坎坷的結局。

雖然考中狀元不代表能走向人生巔峰,但是狀元走向人生巔峰的機率很高

從唐朝至清朝,不管文武狀元,只要中了狀元,文狀元會被授予在翰林院任編修這類從事一些文書類的官職,武狀元會被授予禁衛軍系統的基層將領,別看這些官職都並不高,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事,所以他們做的事很容易讓皇帝知道,因此晉升的速度也遠比其他考中進士外放地方當官的人快得多。

當然這主要以文狀元為主,畢竟皇帝比較喜歡文筆好的人。自明朝之後甚至官場都出現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非翰林出身不入內閣,而能在翰林院供職的人基本都是科舉前三甲,不是狀元就是榜樣再或者是探花,最次也是科舉前十名出身。

在明清時期不設丞相,而能進入內閣成為內閣大學士,那權力幾乎等同於宰相,因此也就是說在明清時期考中狀元最後能成為大學士的機率還是要比一般人大一些,所以走向人生巔峰的機率也更高。

清朝乾隆時期的狀元王傑就是如此,王傑是清朝歷史上陝西第一位狀元,他的運氣比同時期六元及第的錢棨好多了,王傑考中狀元之後先是在翰林院供職,由於他才能出眾,為官正直,性格還老成謙遜,因此深得乾隆

器重和喜愛,不久就被乾隆

調任吏部侍郎,很快又晉升為右都御史。

考中狀元不代表仕途順利,僅表明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關注

王傑

後來王傑更是從右都御史直接晉升為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兼上書房總師傅,負責教導包括嘉慶

在內的乾隆

諸子。王傑品行十分令乾隆

和嘉慶

父子兩代帝王敬佩,因此即便大貪官和珅對他恨得咬牙切齒,也拿他無可奈何。

王傑就是典型的考中狀元之後從翰林院直接一飛沖天,走向了人生巔峰,連權傾朝野的和珅都拿他無可奈何。當然還有比王傑更厲害的狀元,人家考中狀元之後直接從狀元變成了皇帝。

從狀元能直接變成皇帝的人是西夏的李遵頊,這個李遵頊本是西夏皇室,不過他屬於皇室旁系遠親,血脈比較遠了,因此即便作為皇親的他想當官,也得參加科舉,不過好在他很勤奮聰慧,在夏襄宗李安全時期,李遵頊考中了狀元,加之他又是皇親,因此在官場十分順風順水。

夏襄宗在位時期荒淫無道,導致國內民變四起,李遵頊在考中狀元后,一直暗中拉攏西夏貴族,在隱忍十幾年之後,李遵頊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於是他廢除了夏襄宗的皇位,自立為帝,是為夏神宗。

李遵頊自立為帝之後,將都城遷到興慶府(現今寧夏銀川)。雖然李遵頊如同開掛一般成為皇帝,不過他也沒比夏襄宗好到哪去,最終還是導致西夏被蒙古所攻滅。李遵頊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算唯一的從狀元當上皇帝的人。

考中狀元不代表仕途順利,僅表明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關注

李遵頊

當然像李遵頊這樣的狀元有之,還有的狀元在考中之後真以為自己進入了人生巔峰,最終把自己弄得窮困潦倒餓死了。這個人就是唐昭宗時期的狀元盧文煥。

盧文煥考中狀元之後被授予秘書郎的文秘類官職,盧文煥以為自己考中狀元已經進入了人生巔峰,將來拜相指日可待,於是開始放縱自己,整日呼朋喚友聚會酗酒,沒事就大開酒席觥籌交錯。導致他把本職工作都忘在一邊,在工作中毫無作為。

像盧文煥這種人唐昭宗也不敢委以重任,因此盧文煥被閒置起來,他的仕途也是停滯不前。盧文煥由於出手闊綽,加之不事生產,仕途還屬於停滯狀態,每日結交狐朋狗友大排筵席,花錢如流水一般,因此很快家底就被敗光。

最終盧文煥酒後誤事,被唐昭宗罷了官,而他還把自己玩破產了,窮困潦倒時,當初那些酒肉朋友也都盡離他而去,結果盧文煥在窮困潦倒,貧病交加的狀態中餓死了。

不過總的來說像李遵頊和盧文煥這樣極端的狀元還是比較少,大多數狀元頂多也就是升遷效率比其他人更快一些,能成為執掌核心權力的機率更大一些。

考中狀元不代表仕途順利,僅表明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關注

郭子儀

而且相比對比來說文狀元比武狀元在仕途上的成就會更高一些,從古至今武狀元中只有唐朝郭子儀一人出將拜相,郭子儀從平定安史之亂後成為大將軍,後來又從政官至中書令,也就是宰相,可以說完成了出將入相的華麗人生,郭子儀也是中國歷史為唯一一位武狀元出身能成為宰相的人。

因此來說不管是文狀元還是武狀元,封將拜相的機率都會比其他人高一些,畢竟人家是人才中的人才,這些人走向人生巔峰也比一般人更快一些。

所以說考中狀元能當幾品官完全靠個人的才能、機遇以及人際關係,能不能走向人生巔峰還得由未來決定。不過不管是文狀元還是武狀元,他們都是同類中的佼佼者,這類人足夠優秀,因此他們取得的成就也會比其他人高一些,這也是為何在明清時期進入內閣的人狀元出身比較多的原因。

不過考中狀元也不代表著這輩子就可以順風順水在仕途混下去了,剩下的就得交給個人能力、機遇以及人際關係,所以說考中狀元就像是獲得了一把通往捷徑的鑰匙,但是捷徑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到達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