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中的經典名言,受用終生

南宋的理學家朱熹將《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拿出來,並且將他們和《論語》、《孟子》並列,這就是四書。朱熹親自為四書做註釋,就是著名的《四書章句集註》,這部書具有劃時代意義,它的出現不僅意味著南宋之後《四書》的地位高過《五經》,而且成為日後科舉考試的考試範圍。正是基於對八股文式科舉考試的憎恨,導致了後來很多人開始將四書當作攻擊物件,以至於在五四時期對傳統進行了全盤否定。今天的我們再來看四書的時候,已經不用再去將它作為考試的權威,僅僅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來了解,哪怕不去通讀四書,看一下它的經典句子也是好的。

四書中的經典名言,受用終生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段話出自大學的第一章,意思是說: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這是傳統讀書人的一種追求,同時也是古人追求的一種行事準則。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這段話出自大學第十章,意思是說:品德高尚的人,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後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後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所以說,道德是首先是從自身出發,而不是指責別人的武器。

四書中的經典名言,受用終生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段話出自大學第一章,意思是說: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段話出自中庸第二十章,意思是說: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這段話出自中庸第二十八章,意思是說:愚昧的人喜歡憑主觀意願行事,卑賤的人喜歡一任己意獨斷獨行。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這段話摘自中庸第二十九章,意思是說:品質高尚的人的舉止能世代成為天下的先導,行為能世代成為天下的法度,語言能世代成為天下準則。

四書中的經典名言,受用終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段話出自論語子路篇,意思是說:領導者自身端正,不用下命令,手下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領導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手下端正,縱然說的再好聽,手下也不會服從的。這段話司馬遷寫在了史記李將軍列傳後面,表達了對李廣的尊敬。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這段話出自論語泰伯篇,意思是說:在國家政治清明時貧困而且地位低下是恥辱的,在國家政治黑暗時富有而且位高權重是恥辱的。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段話出自論語里仁篇,意思是說:不要憂慮得不到相應的位子,而要憂慮依靠什麼才能得到位子;不要憂慮沒人瞭解自己,而要憂慮自己哪些方面值得被人瞭解。

四書中的經典名言,受用終生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可以說是孟子整本書中最經典的一段話,意思是說: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擾亂其人業已開始的行動,這樣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馬,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仇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援幫助他的人就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