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在走向西湖區何家村的路口上有一座石牌坊,牌坊是簡潔明快的四柱沖天式牌坊,枋上有四個赫然大字:盛世光明。柱上分別鐫刻著兩副楹聯,內聯是:“七碗通神爽氣清風增逸興,千峰舞秀祥光瑞氣護蒼生”,外聯是:“好此地林茂泉深允稱花塢,是何家春嘗秋為不替箕裘”。

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內聯“七碗通神”用了個典故,出自中唐詩人盧仝的“七碗茶歌”,盧仝這樣誇大喝茶的妙用,說:“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全聯大有“春嘗一口鮮,人回草木間”的意境。

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外聯有好幾個字辨認不清,在幾位群友的幫助下才確定下來,只覺得“春嘗秋為”作為片語不太通用,不過其內容大意還是理解的,讚賞了此地好山好水出好茶,為了人們能“春嘗一口鮮”,這裡的茶農很好地保留了祖宗流傳下來的種茶、製茶方法。

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牌坊的背面也有一枋兩楹聯,枋間是:“茶鄉隱秀”,內聯是:“綠染龍坡山裡人家雲霧繞,晴明塢谷壺中玉茗石泉烹”這一聯比較明瞭,顯示了龍塢茶鎮的地理優勢和名茶的知名度。不過外聯左邊的字讓樹枝擋住了,就不讀了。

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一路上,環境怡人,風景秀美,處處是茶園,滿目是翠綠。茶園的條條壠壠中,已經有一些戴著彩色笠帽的採茶女,飛舞著雙手忙碌的採茶。她們都是來自外地,技術熟練的採茶工,現在採的早茶都是製作名茶的茶芽,採得早,茶葉價格高,她們的工錢也高。

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我們邊走邊議論,到底哪些是採過芽葉的茶樹,哪些是沒采過的?看著採茶女的走向,看著茶園中深淺不一的色彩,大家不約而同地說,茶芽是嫩綠帶黃的顏色,採過的茶樹就是綠色的啦,淺黃色的茶園就是沒有采摘的茶園。

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眼前的一塊銘牌,讓人看了好感動,原來這是介紹“光明寺水庫”由來的說明。在半個世紀前,也就是1970——1972年,為了解決村中300餘畝農田及1000餘畝茶園的灌溉問題,村民們趁著農閒時節,自發組織開鑿水庫。水庫建設工程歷時近2年,全村老少齊上陣,在沒有機械化工具的條件下,依靠人力壘起了近10米的堤壩,挖出了蓄水量達 11 萬立方米的水庫。

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我們登上庫大壩,只見水碧綠清澈,周圍山巒起伏,茶園碧綠,也真是山水一色,綠得像翡翠。當地人因為水庫緊挨著光明禪寺遺址,所以被命名為“光明寺水庫”。這“光明禪寺”歷史悠久,傳說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光明寺有個善導和尚唸佛一聲,即有一道金光從口中出,高宗甚奇,乃賜”光明禪寺“寺匾。現在寺廟已經沒有了,但是,光明依然在人們心中。

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光明寺水庫清澈的水面,倒映著群山,水從山的腳下流過,滋養山上萬物,讓山林愈加精神抖擻,山的陽剛也襯托著水的柔美。呈現了“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的美麗景象,

路口牌坊言茶事,山水一色走水庫

現在這裡也成了旅遊勝地,人們來賞茶踏青、歡歌笑語滿山岙,享受原生態的美景,感謝創造美景的勤勞偉大的村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