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新鮮出爐。

資料顯示,中國人口受教育程度正在提高、城鎮化大幅度提高;

男女性別比正在趨於平衡、人口紅利依然存在。

總體來看,走向樂觀。

唯有一項實在是令人擔憂:

生育率持續走低。

人口普查資料釋出當天,一項結果悄悄掛上熱搜。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但總體上我國人口增速仍舊放緩,這意味著一胎的生育率下跌地厲害。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有關生育率低的熱搜接二連三的湧上來。

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對生育率結果進行解讀:

從1990年全國新生兒近3000萬人,到2016年開放二胎時新生兒1800萬人,再到2020年的1200萬人。

近幾年,儘管有二胎政策的加持,我國生育率整體下降速度仍舊很快。

梁建章說:

“今年公佈了中國2020年的總和生育率是1。3,這其中還包括了二胎剛剛開放時,一些育齡婦女為了彌補單胎的遺憾,積極生二胎的堆積效應。

拋開這些堆積效應,中國的自然生育率應該只有1。0——1。1左右,比日本生育率1。3——1。4低很多。

可以說是全世界墊底的水平。”

隨著未來堆積效應的消失、育齡婦女數量的減少、城市化的發展,我國生育率還會進一步降低。

從宏觀角度來看,國家是無奈的;

個人

角度來看,育齡期的年輕人是無奈的。

不是他們不想生孩子,是真的生不起。

沒有傳宗接代傳統思想的束縛,沒有對“

養兒防老

”的執著;

現實裡又遭受著身心壓力、經濟壓力的兩面夾擊。

再三思索,年輕人們開始逐漸退出生娃大軍的隊伍。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圖 | 源於網路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所以不生。

“我給不了Ta富足的生活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因為我也沒有。”

“孩子是最昂貴的奢飾品,Ta需要精力、時間和愛去滋養,可我連自己都活得身心俱疲。”

“自我檢討,我的性格有很多缺陷,我的基因沒那麼優秀,沒有非要遺傳下去的必要。”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這些理由勸退一大批想生娃的年輕人,但卻讓父母覺得不可理喻。

父母們認為,當年的他們,生活貧困,大字不識一個,仍舊家家戶戶生了四五個孩子。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水平上去了,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了,生育率卻下降了。

但父母們自認為的育兒觀與當代年輕人截然不同。

他們認為只要生得起就萬事大吉。

年輕人卻認為“生”只是育兒的第一步,後面還有無數的苦難等待著年輕的爸媽們。

在《小捨得》裡,當蔣欣飾演的田雨嵐聽到婆婆拿出300萬資助她生二胎時,她拒絕了。

公公也說:

”你們只負責生。”

可生得起並不意味著養得起。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父母們認為:

多生一個孩子,家裡也只是多了一雙筷子。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年輕人認為,既然生下來就要讓孩子在物質和精神上共同富足。

他們要有足夠的資本讓孩子讀重點小學、中學、大學。

有足夠的錢供孩子學習特長才藝、要參加夏令營、冬令營、海外遊學。

有強大的精神世界給孩子營造健康的生長空間。

父母們認為,養兒防老、傳宗接代。

但如今,經濟發展、文化蓬勃。

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明白,孩子不應該成為自己

養老

的依託。

甚至,社會的規則時時刻刻都在告訴他們:

養孩子

必須要花錢、花心思。

過去,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在延續生命、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和“孩子能給自己養老”的利益角度的基礎上建立的。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然而經歷過社會巨大變革、國家繁榮發展、網際網路浪潮的年輕人,對於親子關係有著自己的理解:

孩子是他們精神世界的奢飾品。

他們是孩子在社會立足的保障。

如果無法給孩子保障,為孩子負責,也為自己負責,那就不生孩子。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女性不想生孩子了?

——因為在受到這麼多年的教育和見識後,明白了趨利避害。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生孩子對女性的摧殘只有女性自己知道。

從懷孕開始,行動受限、智商下降、飲食忌口、身材走樣、肚皮鬆弛、乳房腫痛;

生育後,陰道撕裂鬆弛、身體機能下降、水腫、面部衰老、產後抑鬱;

更有甚者,漏尿、脫髮、趾骨分離、子宮脫垂也是常見現象。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年輕女性遭遇的這些問題一般是不被長輩和丈夫理解的。

他們會認為,這是每個女人都經歷過的,她們經歷的這些都是理所應當。

因為沒有話語權,她們的痛苦從來都是被無視的。

從過去到現在,那些因為生育對身體的傷害一直是女性們隱忍不發的痛。

除了對身體的折磨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煎熬。

一個年輕媽媽說:

“生孩子的痛是一時的,生完孩子後的焦灼似乎沒有盡頭。”

嬰兒時期,每三小時喂一次母乳,夜間不停地驚醒,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斷奶後,要麼辭掉工作全職

看孩子

,要麼杜絕社交邊工作邊養娃;

上學後,每天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操心一日三餐營養搭配。

而且隨著近些年青少年患抑鬱症的機率上升,媽媽們還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精神世界。

不同於上一輩人粗暴式家庭教育,她們要像呵護奢侈品一樣呵護孩子。

陪伴、遊玩、教導,一個都不能少。

喪偶式帶娃的社會風氣下,孩子的爸爸幾乎神隱;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即使有一些年輕爸爸想要成為新時代“奶爸”,但幼童天性更愛黏著媽媽;

老一輩人傳統的育兒觀念讓年輕人不敢輕易把孩子完全託付給老人。

……

有關養娃的零零碎碎,都落在了媽媽的身上。

為了擔起媽媽的責任,全職媽媽們浪費了她們的學歷、學識,逐漸失去了社會價值。

依舊保留工作的媽媽一邊遭受著職場工作資源的傾斜,工資的壓縮。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在《父權制與資本主義》一書中,作者上野千鶴子提出:

女性以再生產勞動的形式支付實物費用(即勞力和時間)而並非支付貨幣費用(即金錢),並且如果將這種實物換算成貨幣費用的話,實際上將超過丈夫所能負擔的金額。

女性為了實物費用離開職場,犧牲了應有的貨幣收入(誤工費),即便之後再就業,那段離職時期將會成為不利條件使其終身揹負無法挽回的差距。

在生完孩子後,女性被逼著一夜長大,而有些男人至死是少年。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而女性從“生娃”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成為自己人生的被動者。

辭職帶娃?

喪失的個人價值無人彌補。

邊工作邊帶娃?

除了工作就是帶娃,她們成了新一代“時間管理大師”。

工作、家庭和孩子成了她們的全部。

社交從姐妹圈變成了寶媽圈。

話題從時尚穿搭變成了孩子的營養保健。

娛樂方式從逛街下午茶變成了帶孩子去公園和遊樂場。

社交沒了,理想沒了。

這一切的一切,不禁讓年輕女性開始反思:

我為什麼要生孩子?

生孩子給我帶來了什麼?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因為生孩子,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職業理想被打壓、被擠佔;

人生被孩子佔據,沒有自我;

還要時刻操心著這條小生命,唯恐Ta渴了、餓了、病了、痛了、受欺負了、受委屈了。

想到這裡,年輕女性釋懷了:不生孩子真好。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如果說“身心摧殘”只是女性要面對的困境。

那麼壓倒男性和女性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銷金魔咒”。

這是男性和女性都要直面的痛點。

養個孩子要花多少錢?

這裡有一個

的資料。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從出生到上大學,北上廣深四個超一線城市養娃成本超過200萬;

部分新一線城市養娃成本也直逼200萬。

然而,2020年全國各城市平均年薪幾乎在10萬上下打轉。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第一名北京,平均年薪12。5萬,養一個孩子花費276萬。

如果一對夫妻雙方年薪都是12。5W+的中產階級,養一個孩子意味著這對夫妻將要在22年內,降低原本生活質量的一半,才能達到在北京養娃的平均水平。

如果生了二胎,勉強對半打個折扣,這個家庭要在原本的基礎上延長11年緊巴巴的日子。

以上僅僅是中產階級,才勉強讓孩子達到當地城市養娃的平均線。

對於小康家庭來說,這更像是一個天文數字。

胎教、早教、入學、升學、高考、大學、研究生……每一步都需要家長的操持。

然而,在當今這個“不雞娃不成活”的社會壓力下,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又豈止花了276萬?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旅遊、興趣班、海外遊學、冬令營

夏令營等等是讓自家孩子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的基本要求。

且不論孩子長大後買房、結婚,家長又要掏空錢包給孩子打點。

……

有意思的是,以上所有內容也僅僅是建立在男女工資相等的情況下。

但事實上,現實生活往往沒有那麼理想。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已育女性比未育時期的平均工資會有一定幅度地降低。

“在我國女性中,存在生育工資處罰,懲罰係數為20。1%。也就是說,女性在生育後,工資收入相比生育前會下降20。1%。

處於不同收入分佈的女性所遭受的生育工資懲罰不同,整體趨勢為中間高兩邊低。

即工資收入處於中間位置的女性相比工資收入處於末尾或頂層的女性,會遭受更為嚴重的生育工資懲罰;

處於管理或技術崗位的固定工作人員將受到生育工資懲罰的影響最低;

人力資本是生育工資懲罰的重要影響因素,女性可以透過提升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經驗來緩解生育後工資的下降。”

這在本就拮据的生活上又少了一筆收入。

對於夫妻兩人來說,養娃的壓力更重了。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圖 |

《坡道上的家》劇照,“喪偶式育兒”成為夫妻爭吵的焦點

學區房升值,教育成本與日遞增。

掏空六個人的錢包,砸大把的票子,只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優質的教育環境。

孩子成了真正的四角吞金獸。

生育成本、養育成本的昂貴,嚇退了新一代的年輕人。

他們一邊因為不生孩子感到輕鬆,一邊因為生不起、養不起孩子而焦慮。

想生孩子,但又明白成為父母后需要擔當的責任。

這絕不是長輩口中的“有飯吃、有衣穿”那麼簡單。

升學的壓力、社會的內卷、當代人亞健康的幸福指數,都註定了這一代的父母需要傾盡大半生的精力給孩子。

給他們愛與關懷、物質與精神上的滿足。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想成為強大溫柔的父母,不願意把自己原生家庭的遺憾帶給下一代。

但這一切對於年輕人來說都是稀缺的,又如何傳遞給下一代?

想要要不起——成了當代生育率低的核心難題。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就目前來說,我國還未達到生育率最低峰值;

再加上育齡女性的社會困境,高昂的育兒成本。

諸多難題都需要我們在未來用很長的時間需要解決。

身陷囹圄的年輕人們只希望,當這個困境再次被提起時,老一輩人能少抱怨當代年輕人的“不作為”、“逃避責任”、“目光短見”。

因為,年輕人決定不生孩子,絕不是任性,而是明白那份責任有多重大。

在他們擁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一個新生命之前,生育都要謹慎再謹慎。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圖 |

2018年10月10日,廣州市,一名女子胸前揹著嬰兒、左手牽著老人

參考文獻:

李琳。 女性生育行為對工資收入的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

“90後已經不生孩子了......”

相關文章